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蔚

作品数:11 被引量:7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中药
  • 2篇中药口服
  • 2篇中药口服液
  • 2篇细胞
  • 2篇脑膜
  • 2篇脑炎
  • 2篇解热
  • 2篇解热作用
  • 2篇抗炎
  • 2篇口服液
  • 2篇分子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调节免疫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T细胞
  • 1篇血性
  • 1篇血症
  • 1篇氧化氮
  • 1篇药理

机构

  • 1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宁波市杭州湾...

作者

  • 11篇王蔚
  • 2篇陆茵
  • 2篇王爱云
  • 2篇汪受传
  • 2篇谢彤
  • 2篇单进军
  • 2篇徐建亚
  • 2篇沈存思
  • 1篇陈文星
  • 1篇杨宇
  • 1篇王旭
  • 1篇贾典荣
  • 1篇余苏云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草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年份

  • 5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19
  • 2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五种中药口服液抗炎、镇痛、解热作用比较实验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五种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症状的中药口服液的抗炎、镇痛、解热作用. 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考察其抗炎作用差异.采用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考察其镇痛作用差异.采用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考察其解热...
沈存思王蔚徐建亚谢彤汪受传单进军
关键词:小儿感冒中药口服液抗炎作用镇痛作用解热作用
临床药师参与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降糖方案制定的分析
2022年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新增糖尿病肾病患者40万,其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手脚发凉、四肢麻木、腰膝酸软、肾功能损害,如不及时控制病情,则发展为尿毒症,最终发生肾衰竭,对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本文通过结合相关文献对1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选用降糖药物的过程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王蔚贾典荣
关键词:临床药师糖尿病肾病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蒲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蒲参胶囊药效物质靶点网络,分析其功效物质基础和作用靶标,阐述其治疗高脂血症的可能分子机制,为蒲参胶囊抗高脂血症的实验研究提供思路。方法 首先基于Arrowsmith非文献预测工具探讨蒲参胶囊各味中药及其组分和高脂血症的相关性。其次运用中药成分数据库联合Percepta平台ADME/T预测功能筛选蒲参胶囊药效活性成分,于Similarity Ensemble Approach,STITCH和Benchmark Database分子靶点网站确定活性成分作用靶点。接着使用GeneCards搜索高脂血症相关疾病靶点,联合活性化合物作用靶点,确定药物作用与高脂血症的共同潜在靶标,并使用Cytoscape将结果可视化展示,最后通过使用KEGG数据库及DAVID数据库进行靶标注释与分类。结果 通过Arrowsmith分析得出,蒲参胶囊各味中药药物作用靶点和高脂血症以及其相关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蒲参胶囊对这些疾病具有治疗作用。通过药理学方法筛选出活性成分共75个,主要作用靶标有261个,关键靶点和炎症反应相关。基于KEGG和DAVID数据库总结蒲参胶囊发挥活血化瘀,滋阴化浊的治疗作用主要可能是通过以下几条信号通路:①AGE RAGE信号通路;②Malaria相关途径;③乙型肝炎相关途径;④VEGF信号通路;⑤肿瘤相关途径。结论 蒲参胶囊治疗高脂血症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共同作用,主要作用环节集中在抑制慢性炎症的发生发展。
黄帅成鹏杨宇杨宇时行王蔚陆茵
关键词:蒲参胶囊高脂血症网络药理学分子机制
人参皂苷Rg_3调节免疫检查点PD-L1抑制肺癌Lewis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47
2019年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_3对小鼠非小细胞肺癌Lewis细胞(LLC)中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L1)的调节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MTT法及细胞长时程动态监测法观察人参皂苷Rg_3对LLC增殖的影响;20 ng/mLγ干扰素(IFN-γ)处理LLC制备PD-L1高表达体外模型,采用人参皂苷Rg_3进行干预,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检测人参皂苷Rg_3对PD-L1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人参皂苷Rg_3对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人参皂苷Rg_3 16、32、64、128μmol/L能够显著抑制LLC增殖(P<0.01)及减少IFN-γ诱导的PD-L1表达(P<0.05);人参皂苷Rg_3 32、64μmol/L能够降低PI3K、m TOR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人参皂苷Rg_3 16、32、64μmol/L能够抑制Akt蛋白的磷酸化(P<0.05)。结论人参皂苷Rg_3能够显著抑制LLC中PD-L1表达,通过抑制PI3K/Akt/m TOR通路,阻断PD-L1介导的肿瘤细胞免疫逃逸,增强T细胞的免疫应答作用,抑制LLC生长。
王蔚王蔚王旭余苏云丁语石陈文星王爱云陈文星
关键词:细胞增殖
6种中药口服液抗炎、镇痛、解热作用比较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对比研究6种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的中药口服液的抗炎、镇痛、解热作用。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考察其抗炎作用差异。采用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考察其镇痛作用差异。采用干酵母致大鼠发热模型考察其解热作用差异。结果:各组中药口服液均可对抗二甲苯所致的炎性反应(P<0.05,P<0.01),蒲地蓝组、蓝芩组、胆木组及双黄连组要稍优于柴桂组及银黄组;各组中药口服液均能对抗乙酸所致小鼠的疼痛性反应(P<0.05,P<0.01),蓝芩组、双黄连组、胆木组要稍优于蒲地蓝组、银黄组及柴桂组;各组中药口服液均可降低干酵母所致大鼠升高的体温(P<0.05,P<0.01),柴桂组、双黄连组、胆木组及蒲地蓝组要稍优于蓝芩组、银黄组;结论:6种中药口服液均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但其作用程度存在差异。
沈存思尹庆锋王蔚徐建亚谢彤汪受传单进军
关键词:中药口服液抗炎镇痛解热
神经梅毒50例住院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有症状性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年就诊于南京市第二医院的50例年龄为(58.16±10.36)岁、男性占84.00%的有症状性神经梅毒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颅脑磁共振成像(MRI)结果将其分为MRI双侧异常组(n=25)及MRI正常/单侧异常组(n=25),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神经梅毒临床分类为脑实质型33例(66.00%),脑膜血管型11例(22.00%),脊髓型4例(8.00%),脑炎、脑膜炎型2例(4.00%);脑脊液(CSF)甲苯胺红血清不加热试验(TRUST)阳性42例(84.00%);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CSF-TPPA)全部50例均阳性。与颅脑MRI正常/单侧异常组相比,双侧MRI异常组年龄较大(t=2.798,P=0.007)、伴发基础疾病比例较高(48.00%vs 20.00%,χ^(2)=4.367,P=0.037),CSF蛋白定量较高(t=2.130,P=0.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CSF白细胞计数及TRUST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变,诊断需综合临床症状、CSF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判断;年长患者及伴基础疾病患者有影像学异常提示病情偏重,因此对此两类人群需格外关注;另外梅毒应成为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子;及时降低CSF蛋白浓度可能改善神经梅毒患者的预后。
郑亚彬李冠宇徐德友王蔚韩勇
关键词:神经梅毒临床症状脑脊液磁共振成像
布鲁氏菌脑膜炎合并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的临床特点(附1例报告)
2023年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脑膜炎合并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布鲁氏菌脑膜炎合并抗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文献检索总结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本例患者为33岁男性,以头痛、呕吐、双下肢无力起病,1周后出现发热。腰穿CSF检查示有核细胞增加,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增高,葡萄糖减低。CSF培养提示布鲁氏菌,布鲁氏菌IgG抗体(+)、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1∶25。头颅MRI示双侧额叶深部脑白质异常信号,基底节区及软脑膜可见轻度强化。给予抗布鲁氏菌治疗后患者体温有所下降,但病程第22 d患者出现幻觉、反应迟钝、认知下降及言语障碍,CSF病原微生物宏基因组检测提示马尔他布鲁氏菌,CSF自身免疫抗体提示抗谷氨酸受体(NMDAR型)中等阳性。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CSF病原学宏基因组检测可提高布鲁氏菌脑膜炎的确诊率。布鲁氏菌可能作为抗NMDAR脑炎的促发因素,当患者病情反复,且出现认知下降、言语障碍等症状时,要警惕促发抗NMDAR脑炎的可能性,应及时完善相关抗体检测,尽早启动免疫治疗。
邱昌盛赵燕燕胡春梅郑亚彬刘强王蔚
体外扩增自体调节性T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安全性和疗效研究
2023年
目的 探索体外扩增的自体调节性T细胞(Treg)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临床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就诊符合入组标准的65例ALS患者,随机分为Treg组(33例)和安慰剂组(32例)。主要观察目标为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观察治疗前(治疗前3个月-基线)、治疗结束后(9个月治疗结束-基线)修订版ALS功能评定量表(ALSFRS-R)均数变化;次要观察目标为Appel ALS评定量表(AALS)、Rasch构建的ALS整体残疾量表(ROADS)、用力肺活量(FVC)均数变化、死亡和气管切开病例数。结果 (1)本研究达到了主要安全终点,治疗安全。(2)从治疗前3个月至基线,Treg组(-3.77分/3个月)和安慰剂组(-3.22分/3个月)的ALSFRS-R均数下降相似(P>0.05);从基线至6个治疗周期结束时,安慰剂组ALSFRS-R均数(-4.81分/9个月)较Treg组(-0.39分/9个月)显著下降(P<0.01)。(3)Treg组AALS、ROADS、FVC均数治疗后变化均优于安慰剂组。结论 ALS患者接受自体Treg细胞治疗安全性较好,且短期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赵舒怡裘冯卓康悦李冠宇王蔚金庆文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调节性T细胞体外扩增安全性
基于TRPC5探讨山柰酚对结肠癌转移的影响
[研究背景与目的]结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主要治疗方法以外科手术为主,辅以化疗、免疫治疗等手段,但治疗之后患者仍然出现复发和转移的现象。因此,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和治疗方案以进一步控制结肠癌发展,提高患者预后,...
王蔚
关键词:结肠癌CORTACTIN山柰酚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在结核性脑膜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在结核性脑膜炎(TBM)中的病原学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该院神经内科住院就诊的77例疑似TB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临床诊断TBM患者(TBM组)53例(包括32例确诊、12例很可能,9例可能),非TBM患者(非TBM组)24例。收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病原体检测结果。评价抗酸染色涂片镜检(AFB涂片)、结核分枝杆菌(MTB)培养、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MTB/RIF,简称“xpert”)及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诊断效能。结果与非TBM组比较,TBM组脑脊液白细胞、蛋白水平升高,氯化物、葡萄糖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M组mNGS和Xpert的灵敏度比较(54.7%vs.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NGS表现出最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当mNGS联合Xpert检测脑脊液时,TBM的确诊率由24.5%(13/53,单一Xpert检测)提高到60.3%(32/53);即使仅传统方法与Xpert联合检测脑脊液,也可使确诊率由单一Xpert检测的24.5%(13/53)提高到28.3%(15/53)。结论脑脊液mNGS在TBM中的检出率总体优于常规方法。
王纬王蔚赵燕燕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脑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