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丹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祁连山北缘
  • 2篇北缘
  • 1篇地貌
  • 1篇地震
  • 1篇逆断
  • 1篇逆断裂
  • 1篇盆地
  • 1篇褶皱
  • 1篇晚更新世
  • 1篇晚更新世以来
  • 1篇隆升
  • 1篇隆升速率
  • 1篇阶地
  • 1篇酒西盆地
  • 1篇活动速率
  • 1篇更新世
  • 1篇古地震
  • 1篇河流地貌
  • 1篇河流阶地
  • 1篇背斜

机构

  • 3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3篇李安
  • 3篇张世民
  • 3篇陈志丹
  • 2篇王晓先
  • 2篇刘睿
  • 1篇赵俊香
  • 1篇吕延武

传媒

  • 1篇地震地质
  • 1篇华南地震
  • 1篇地壳构造与地...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河流地貌对祁连山北缘西段地壳活动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祁连山是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界,它既吸收了青藏高原东北方向的地壳挤压缩短,也协调了阿尔金断裂带的左旋走滑分量。祁连山北缘西段的河流地貌特征显示,晚更新世以来北祁连山的隆升作用较为强烈。基于对活动断裂带附近阶地面的高程测量和年代测定,估算了北祁连山山前的玉门断裂64 ka以来的垂直滑移速率为0.33±0.02 mm/a,水平缩短速率为0.53±0.03 mm/a。结合前人数据并对比发现,祁连山北缘断裂带的活动区域正逐渐向北扩展,且其主要活动范围已由原来的主边界断裂带转移到山前的新生断裂及其相关褶皱带中。在祁连山北缘西段,祁连山北缘断裂带所承担的地壳缩短要大于祁连山内部的昌马断裂,这也进一步反映了晚更新世以来北祁连山的地壳挤压活动强度要大于中祁连山。
陈志丹刘睿刘睿张世民李安
关键词:祁连山北缘河流阶地
祁连山北缘玉门断裂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速率及古地震被引量:13
2016年
玉门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造山带西段,与阿尔金断裂相邻,构造位置特殊,是青藏高原北缘向外扩展的最新活动证据。近20a越来越多的研究使得对其认识逐渐从弱活动向强活动转变。因此,玉门断裂作为1条青藏高原北缘祁连山造山带中新生的活动断裂和褶皱带,确定它晚更新世至全新世的活动性和古地震复发周期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通过对玉门断裂山前冲积扇面和北大河阶地的影像解译与断层陡坎的测量,以及对2条不同断层陡坎的探槽开挖工作,获得了以下几点认识:1)玉门断裂全新世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为0.41~0.48mm/a,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为0.24~0.30mm/a。2)玉门断裂全新世以来共发生4次古地震事件,这4次古地震分别发生在6.12~10.53kaBP、3.6~5.38kaBP、1.64~1.93kaBP和0.63~1.64kaBP。总体上表现出复发间隔逐渐缩短,活动性增强的趋势,并且每次古地震都可能造成多支断层同时破裂,形成陡坎。
李安王晓先张世民陈志丹刘睿赵俊香吕延武
关键词:活动速率古地震
酒西盆地内部白杨河逆断裂-褶皱构造变形被引量:2
2016年
祁连山各个山前盆地内发育了大量断裂和褶皱,是青藏高原向北扩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对这些断层和褶皱的研究有助于探讨青藏高原向北扩展和隆升的机制问题。酒西盆地是位于祁连山最西端的山前坳陷盆地,其内部正在发育最新生的白杨河逆断裂-褶皱带。本文通过对白南断裂-白杨河背斜的地质调查、阶地测量以及探槽开挖工作,对酒西盆地内部最新生的白杨河逆断裂-褶皱得到了几点认识:①白杨河逆断裂-褶皱是酒西盆地内新生的逆断裂-褶皱,是酒西盆地边界断层无法完全吸收青藏高原向北扩展的变形量所产生的次级构造。②白南断裂-白杨河背斜符合断层相关褶皱中的断弯褶皱模型,并存在膝折带迁移的现象。③白杨河背斜的起始隆升时间在中更新世后期,即距今300ka左右,平均隆升速率约0.21mm/a;构造强度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全新世以来隆升速率约0.36~0.5mm/a。④白南断裂是全新世活动断裂,全新世以来发生过至少2次古地震。在近1ka以来至少存在一次最新的古地震事件。
李安王晓先张世民陈志丹
关键词:酒西盆地隆升速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