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莹莹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伊马替尼
  • 3篇尼洛替尼
  • 3篇慢性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伊马替尼治疗
  • 2篇髓系
  • 2篇髓系白血病
  • 2篇疗效
  • 2篇慢性髓系白血...
  • 2篇TKI
  • 2篇达沙替尼
  • 1篇地西他滨
  • 1篇伊马替尼耐药
  • 1篇异常综合征
  • 1篇增生
  • 1篇增生异常综合...
  • 1篇去甲基化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机构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曾庆曙
  • 5篇陈莹莹
  • 3篇杨明珍
  • 2篇王永庆
  • 2篇阮敏
  • 2篇安福润
  • 1篇葛健
  • 1篇江慧敏
  • 1篇王霖
  • 1篇夏海龙
  • 1篇顾悦
  • 1篇蒋慧

传媒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药
  • 1篇安徽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重点分析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慢性期的临床疗效与危险度分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98例CML慢性期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前通过Sokal评分、Hasford评分进行危险度分层,比较不同组间的临床疗效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98例患者中,3个月达到血液学缓解(CHR)、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PCyR)的占97.8%及86.4%,6个月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的比例占82.9%,12个月达到分子学缓解(MMR)的比例占54.5%。入组患者均根据Sokal评分计算危险度分层,服药3个月后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达到PCyR的比例分别为94.4%、82.6%、66.7%(P=0.104),6个月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达到CCyR的比例分别为88.2%、76.9%、100.0%(P=0.319),12个月低危组、中危组达到MMR的比例分别为52.4%、65.0%(P=0.412)。根据入组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前情况,有46例患者进行了Hasford分层,低危组21例、中危组23例,高危组2例,3个月达到PCyR的比例分别为90.5%、91.3%、50.0%(P=0.191),随访到6个月,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达到CCyR的比例分别为83.3%、94.4%、100.0%(P=0.528),随访到12个月,低危组及中危组达到MMR的比例分别为45.5%、58.3%(P=0.842)。结论伊马替尼治疗CML疗效好,低、中危组比高危组更易获得较好的疗效,且坚持足量应用更易获得较好的疗效。
陈莹莹曾庆曙杨明珍王永庆夏海龙江慧敏安福润
关键词:慢性髓系白血病伊马替尼危险度分层
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新目标转换被引量:8
2014年
第一代BCR-ABL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伊马替尼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的一线标准治疗。伊马替尼通过直接靶向作用于BCR-ABL激酶,极大的改善了CML病程。现在,第二代TKIs药物尼洛替尼和达沙替尼已被美国FDA批准为CML的一线治疗。2013年NCCN指南及ELN指南关于CML-CP治疗的疗效问题作了新的调整。该文主要就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一线治疗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陈莹莹曾庆曙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伊马替尼尼洛替尼达沙替尼
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CML患者更换二代TKI治疗的疗效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更换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后的疗效,分析相关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而转用二代TKI(达沙替尼和尼洛替尼)的患者各25例,监测患者3个月或6个月时BCR/ABL融合基因定量结果,分析患者在6个月达到BCR/ABL≤10%这一"最佳"疗效与换药原因、换药时分期、换药时血液学缓解状态、换药后依从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因耐药或不耐受而换用二代TKI的患者6个月达到BCR/ABL≤10%分别有16例(41.0%)和9例(81.8%);转用二代TKI时处于慢性期和进展期的患者6个月达到BCR/ABL≤10%分别有23例(76.7%)和2例(10.0%);转用二代TKI时未丧失完全血液学缓解(CHR)和丧失CHR的患者6个月达到BCR/ABL≤10%分别有16例(72.7%)和9例(32.1%);转用二代TKI后依从性好和依从性差的患者6个月达到BCR/ABL≤10%分别有23例(74.2%)和2例10.5%)。结论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CML患者改用二代TKI药物可取得一定的疗效,且两种二代TKI药物(达沙替尼、尼洛替尼)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不耐受而换药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因耐药而换药的患者;换药时处于慢性期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换药时处于进展期的患者;换药时未丧失CHR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丧失CHR的患者;服用二代TKI药物依从性好的患者的疗效要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
安福润杨明珍曾庆曙王永庆葛健王霖阮敏陈莹莹顾悦
关键词:伊马替尼耐药不耐受达沙替尼尼洛替尼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核型及两种治疗方案的比较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的细胞遗传学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观察地西他滨3 d和5 d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所有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与预后的关系。观察比较两组方案各完成2个疗程治疗的MDS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其中3d方案患者20例,地西他滨每天45 mg·m-2,QD,静脉滴注,连用3 d,28 d为一个疗程。5 d方案患者28例,地西他滨每天20mg·m-2,QD,静脉滴注,连用5 d,28 d为一个疗程。结果 48例患者中20例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占所有患者的41.67%,其中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1型及2型异常染色体核型检出率较高。据IPSS-R积分系统分组,危险分层越高,异常染色体核型检出率越高(P<0.05),转化为急性白血病的概率越高。3 d方案组总反应率为30%,5 d方案组总反应率为46.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感染、出血,其中3 d方案组和5 d方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均高于后者。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对MDS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5 d方案较3d方案治疗MDS具有相似的有效率,但其具有明显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 d方案更值得推广。
蒋慧曾庆曙阮敏陈莹莹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核型分析地西他滨去甲基化
尼洛替尼和伊马替尼治疗初诊CML-CP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比较尼洛替尼和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CML-C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7年1~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随访的初诊为CML-CP且初诊时即服用尼洛替尼超过12个月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同时收集30例初诊为CML-CP且初诊时即服用伊马替尼超过12个月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予尼洛替尼300~400 mg,12小时口服1次,对照组予伊马替尼400 mg,每天口服1次。所有患者服药后3、6、12个月进行BCR-ABLIS转录水平、Ph染色体转录水平及不良反应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后早期分子生物学反应获得率(3、6个月),主要分子生物学反应(MMR)获得率(3、6、12个月),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Ph=0)获得率(3、6、12个月)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早期分子生物学反应(3、6个月)获得率(80.0%比53.3%,86.7%比63.3%)尼洛替尼组高于伊马替尼组(P<0.05);3、6、12个月的MMR获得率分别为16.7%比6.7%、46.7%比20.0%、60.0%比25.9%,尼洛替尼组高于伊马替尼组,6、12个月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胞遗传学方面,两组患者3、6、12个月的CCyR获得率分别为83.3%比66.7%、90.0%比76.7%、92.0%比85.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血液毒性反应,但Ⅲ~Ⅳ不良反应少见,大多具有自限性。非血液学方面毒副作用尼洛替尼组主要表现为生化指标的异常,伊马替尼组主要表现为水肿,Ⅲ~Ⅳ不良反应少见,多数可自行恢复。结论尼洛替尼治疗初诊CML-CP疗效更佳,但其生化方面的毒副作用更突出。
江慧曾庆曙杨明珍陈莹莹
关键词:慢性髓系白血病尼洛替尼伊马替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