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泽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川东
  • 1篇地层
  • 1篇定年
  • 1篇东南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油气
  • 1篇油气成藏
  • 1篇油气成藏过程
  • 1篇三叠
  • 1篇三叠统
  • 1篇上三叠统
  • 1篇塔里木盆地
  • 1篇盆地
  • 1篇前寒武纪
  • 1篇侏罗系
  • 1篇下寒武统
  • 1篇流体
  • 1篇流体来源
  • 1篇陆相
  • 1篇陆相地层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长江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4篇陶泽
  • 2篇何治亮
  • 2篇郭小文
  • 1篇樊德华
  • 1篇曹自成
  • 1篇张殿伟
  • 1篇蒋华山
  • 1篇郝建龙
  • 1篇孙琦
  • 1篇孙自明
  • 1篇沙旭光
  • 1篇何生
  • 1篇周雁
  • 1篇李天义
  • 1篇杨甘生
  • 1篇杨军

传媒

  • 3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地质科技通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川东南丁山地区石牛栏组成脉流体 来源与油气成藏被引量:2
2021年
四川盆地东南部志留系油气成藏过程研究缺少成藏和破坏阶段的直接证据,丁山地区志留系石牛栏组储层内沥青和方解石脉体记录了储层内流体演化的信息,对研究油气藏油气成藏演化过程有重要的指示作用。运用显微岩相学、阴极发光、微区原位元素和流体包裹体分析方法,确定了古流体来源和活动时间,并恢复了甲烷包裹体古压力,结合烃源岩生烃演化史和地质特征揭示了石牛栏组油气成藏演化过程和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丁山地区石牛栏组储层内发育两期方解石脉体,原油充注发生在两期方解石脉形成之前。第一期方解石脉形成于距今约127 Ma,阴极发光颜色为褐红色,方解石脉形成于偏还原环境,成脉流体来源于同层位成岩流体。第二期方解石脉形成于距今约83 Ma,阴极发光颜色为褐黄色,方解石脉形成于偏氧化环境。龙马溪组烃源岩大量生油阶段在距今190~150 Ma之间,生成的石油充注到石牛栏组储层中并在距今约135 Ma裂解成气藏。甲烷包裹体捕获压力为51.77~57.46 MPa,储层压力系数为1.26~1.40。石牛栏组古气藏在燕山期以来,由于构造运动导致地层抬升剥蚀和断裂发育,促使天然气泄漏。
罗涛何治亮郭小文黄亚浩陶泽陈家旭
关键词:方解石脉油气成藏过程
川东北YB地区陆相地层超压特征及压力预测被引量:5
2012年
川东北YB地区存在多套压力系统,上三叠统—侏罗系陆相地层普遍发育超压及强超压。根据钻杆测试和测井资料,分析了YB地区现今压力特征和3口典型井泥岩超压段的测井响应特征,结果表明,YB地区陆相地层上三叠统—侏罗系压力系数分布在1.3~2.2之间,该区普遍发育超压至强超压,超压的顶界面约在3 600~4 000 m左右;超压段泥岩测井响应特征显示,声波时差和泥岩密度变化相对较小,泥岩电阻率变化较大,这可能与超压段古埋深与现今埋深差别较大、地层含气饱和度较高有关。采用Eaton公式利用泥岩声波时差换算出的地层压力与实测结果接近。研究认为,利用实测压力校正泥岩声波测井的压力预测模型,有可能取得更好的预测效果。
孙琦李天义周雁杨军陶泽杨甘生樊德华
关键词:超压陆相地层上三叠统侏罗系川东北
川东南地区中—下寒武统膏岩层系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20年
川东南地区中—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和高台组为膏岩层系,石膏岩广泛发育,被认为是该区震旦系至中—下寒武统储层的盖层。通过统计钻井和二维地震资料,结合前人相关成果,研究膏岩层系的岩性、纵向发育和平面分布特征,分析构造挤压作用对石膏岩流动加厚和平面分布特征的影响。川东南地区中—下寒武统膏岩层系中与膏盐和含膏有关的岩性主要为石膏岩、白云质石膏岩、膏质白云岩与含膏白云岩,纵向上膏岩层系岩性组合和单层厚度变化较大,平面上石膏岩分布广,但累计厚度变化较大;在构造挤压作用下,川东南低陡构造带中—下寒武统石膏岩类常向背斜核部流动,造成石膏岩在背斜轴部明显加厚,揉皱和底辟等伴生构造发育;由于石膏岩的流动性,相应的膏岩层系厚度平面变化与低陡构造带的构造变形部位有相关性,沿低陡构造带的走向膏岩层系厚度在背斜部位一般加厚,在向斜部位减薄较明显。
朱彦先何生何治亮张殿伟张树林孙自明陶泽
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前寒武纪基底结构及其演化
2023年
随着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区深层油气勘探的深入,其前寒武纪基底结构和演化如何影响前寒武纪地层发育及其分布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塔西南前寒武纪基底结构特征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制约着该区超深层油气勘探的进一步推进。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采用地质-地球物理综合研究方法,结合前寒武纪基底测年结果,对塔西南地区前寒武纪基底岩性、年龄、结构和演化进行了分析。塔西南前寒武纪基底结构在巴楚隆起区表现为古生界直接上覆在古元古界变质岩/花岗岩之上,在麦盖提斜坡—西南坳陷表现为典型的三层结构,最底部为古元古代变质岩/花岗岩,上覆为南华纪裂陷—震旦纪坳陷演化过程的沉积建造。塔西南前寒武纪基底演化主要经历了5个阶段,即哥伦比亚大陆裂解期(>1.1 Ga)、塔西南地块与澳大利亚板块聚合期(约1.0 Ga)、南—北塔里木地块聚合期(900~800 Ma)、南华纪裂陷期(760~640 Ma)和震旦纪坳陷期(<635 Ma)。其中,南华纪裂陷期的隆坳结构控制了震旦系—下寒武统的发育。对塔西南地区前寒武纪基底结构和演化的认识,可为该区深层油气勘探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推动超深层油气勘探的进一步发展。
曹自成蒋华山张俊程耿峰沙旭光郝建龙李通郭小文陶泽
关键词:U-PB定年基底结构基底演化前寒武纪塔里木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