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寒
- 作品数:9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超越增长逻辑:城市治理的多重情境与转向被引量:1
- 2021年
- 问题的提出城市成为资本积累、政治博弈、社会发展和全球连接的重要场域。城市既是全球体系运作的重要节点、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环节和政府的管理单位,又有着自身的社会体系,并由此构成城市治理的制度环境。城市治理情境的差异既来自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特定城市问题,也来自基于国别的治理体制差异,更来自植根于城市内在的社会文化体系。正因如此,城市治理情境的差异塑造了城市发展的约束条件,进而形成城市治理的多重情境。
- 叶林周寒
- 关键词:政治博弈资本积累
- 超越增长逻辑:城市治理的多重情境与转向被引量:8
- 2021年
- 在追求城市增长和资本剩余最大化成为城市发展的支配逻辑的背景下,城市增长逻辑面临中央控制、组织依赖和社会压力等多重治理体制和治理压力的约束,进而形成多重治理逻辑。实现区域均衡、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社会秩序构成了不同面向的城市治理逻辑。然而,城市治理多重逻辑的显现不仅植根于地方的情境中,还来自国家角色的调整与转变。在央地互动过程中行政权力的重新分配成为塑造城市治理过程的重要维度。城市治理视角下的权力分配本质上是消解中央控制与地方自主、政策同构与空间差异、体制统一与机制灵活之间的张力,差异化行政分权对于空间塑造以及治理结果的影响则为理解城市治理多重逻辑提供了新的转向和可能。
- 叶林周寒
- 关键词:增长逻辑
- 竞争、合作与生态文明建设合作制度的建构——结合环渤海区域水污染治理的思考被引量:5
- 2015年
- 跨区域水污染治理作为一种超越行政边界的公共产品的供给,因其自然属性决定了政府分域治理的低效率。因此,地方政府间跨区域水污染治理的实现需要走向政府间的合作。问题在于政府在竞争中所体现的注意力分配不均衡即集中关注辖区内的经济发展、环境治理存在偏好性选择;因制度环境、组织结构、利益分化而形成的政府间合作的不充分为跨区域水污染治理设置了障碍。政府间合作的达成则需要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为政府合作提供制度基础;完善绩效评估机制,为政府合作提供激励机制;明确责任分担机制,打破政府分域治理的边界;构建社会参与机制,多方主体共同促进政府合作的达成;信任机制,提高政府间合作的可置信承诺,才能最终实现全流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王书明周寒
- 关键词:流域水污染地方政府
- 全球体系下的城市治理风险:基于城市性的再反思被引量:35
- 2020年
- 城市的集聚特质以及优质空间的稀缺使其更容易积聚资本。基于此,集聚与拥挤、积累与不均衡构成了城市的双重张力,即资本对特定城市空间的控制在强化集聚规模效应的同时,加深了城市发展的不均衡,并呈现出全球扩张之势。而全球体系下资本、技术的非边界化、流动性与城市性的契合,重构着城市发展的空间形态和策略选择,也加剧了城市发展的极化和个体的脆弱,即城市风险特别是治理风险的加深。因此,指向城市秩序和风险规避的城市治理转型不仅是一种价值选择,更需要重塑治理过程,寻求基于人的多重属性的制度设计和结构安排。
- 何艳玲周寒
- 关键词:城市性资本
- 全球体系下的城市治理风险:基于城市性的再反思
- 2021年
- 一、城市性决定城市问题的属性和形成机制正如我们强调的,关于城市性的讨论既是支撑城市研究作为一个专门研究领域的核心理由,也是理解“属于城市的治理”的前提,更是讨论当下全球城市治理挑战的逻辑起点。城市性回应的是“属于城市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在城市的问题”,并因此而让城市化进程与其他社会进程得以区分。只有理清城市性,才能甄别出真正因为城市本身而引发的城市问题。
- 何艳玲周寒
-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逻辑起点
- 基础设施风险:城市风险的空间化被引量:5
- 2021年
- 基础设施特别是关键基础设施为城市的有效治理提供了重要前提。但是,城市基础设施本身也是风险的重要来源,并可能产生难以挽回的损失。从现有的制度安排来看,城市基础设施的风险属性被弱化,在以效率、服务为主导的制度逻辑下,城市基础设施的风险控制逻辑被削弱。政策关注缺乏、央地政策衔接延迟、基础设施管理分散化而形成的制度缝隙使得基础设施风险回应面临失效的可能。因此,基础设施韧性的建构要坚持整体性治理思路,打破基础设施风险防控的部门分割格局,在专业管理碎片化与部门协同、伤害破坏性与设施安全性之间达到均衡。
- 何艳玲周寒
- 嵌套结构中的治理偏差:中国城市风险的危机转化被引量:11
- 2021年
- 城市风险转化不仅来自城市的内在张力,也来自治理体制的压力。一方面,城市风险的关联性、叠加性和复杂性加深了风险的不确定性和治理成本。另一方面,城市风险治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源于治理结构的嵌套。因结构嵌套而产生的治理偏差塑造了城市风险转化体制,即基于城市—国家—区域—全球的治理尺度和基于中央—地方、政府—市场—社会的治理关系在城市中的叠加,成为城市风险向危机转化的制度根源。纵向体系的信息传递失灵、治理资源的时空失衡、治理网络韧性失效构成了风险转化的核心机制,也是城市风险治理偏差的直接体现。行政事务的属地管理在强化地方责任的同时也使地方成为信息的直接控制者和风险的直接回应者。城市空间的行政建构触发了治理资源分配的意外结果,而政治问责则约束着城市风险识别、回应的策略选择。面向未来的城市风险治理既是全球挑战,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需要在治理基础、治理网络和治理过程层面予以回应。
- 周寒何艳玲
- 走向文化与理论自觉的城市景观论——俞孔坚教授的“新乡土观”述评被引量:4
- 2015年
- 基于对中国城市景观遭到五千年未有之破坏和千城一面的困境,俞孔坚教授提出了"新乡土观"。新乡土观立足于解决我国人地关系紧张与民族身份的问题,减轻工业化进程对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负面影响,提倡城市景观设计的生态化、平民化与本土化,主张通过"反规划"的城市景观设计途径,优先保护景观和生态环境,进而形成景观引导城市发展的模式。让城市回归生态,让城市属于市民,让景观承载文化,追求人与土地关系的和谐,这是城市景观设计、建设的本质要求和必然趋势。"新乡土观"的提出,是我国城市景观理论走向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的重要体现,对于建构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的土地观与城市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 王书明周寒
-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反规划文化自觉
- 超越增长逻辑:城市治理的多重情境与转向
- 2021年
- 一、问题的提出城市治理情境的差异既来自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特定城市问题,也来自基于国別的治理体制差异,更来自植根于城市内在的社会文化体系。正因如此,城市治理情境的差异塑造了城市发展的约束条件,进而形成城市治理的多重情境。城市治理情境如何塑造政府治理过程和城市治理结果?
- 叶林周寒
- 关键词:不同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