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兰兰

作品数:2 被引量:3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包裹体
  • 1篇油田
  • 1篇原油裂解
  • 1篇石炭
  • 1篇石炭系
  • 1篇石炭系储层
  • 1篇塔里木盆地
  • 1篇塔中4油田
  • 1篇碳同位素
  • 1篇同位素
  • 1篇盆地
  • 1篇蒙脱石
  • 1篇矿物
  • 1篇方解石
  • 1篇赋存
  • 1篇包裹体
  • 1篇储层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2篇潘长春
  • 2篇姜兰兰
  • 1篇李建交
  • 1篇刘金钟
  • 1篇吕修祥
  • 1篇王劲骥

传媒

  • 2篇地球化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塔中4油田石炭系储层不同赋存态烃类分子和碳同位素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10年
塔中421井和塔中402井石炭系油层2个原油样和8个油砂样连续抽提组分甾烷、萜烷分布特征和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不同的来源。塔中421井上石炭统3个油砂样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和油气包裹体具有伽马蜡烷和C28甾烷相对含量高、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重的特征,划分为Ⅰ类原油,对比认为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塔中421井和塔中402井上石炭统的2个油样具有伽马蜡烷和C28甾烷相对含量低、并且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轻的特征,划分为Ⅱ类原油,其来源尚不明确。塔中402井石炭系上、中和下统的5个油砂样各类组分具有介于Ⅰ、Ⅱ类原油之间的特征,为Ⅰ和Ⅱ类原油的混合物。5个油砂样从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至油气包裹体Ⅰ类原油含量依次增高,Ⅱ类原油含量依次降低。2口井8个油砂样从自由态组分、束缚态组分至油气包裹体C23三环萜烷/(C23三环萜烷+C30藿烷)和C21/(C21+ΣC29)甾烷比值都依次降低,反映了油气充注过程中,原油成熟度不断升高。塔中4井区储层油砂不同吸附态烃类分子与碳同位素的研究结果反映塔中4油田具有多种油气来源,经历长期油气充注过程,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在地史上对该区具有成烃贡献。
王劲骥潘长春姜兰兰吕修祥李建交
关键词:油气包裹体塔中4油田塔里木盆地
矿物对原油裂解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5
2009年
在限定体系下(密封金管),对原油、原油+蒙脱石和原油+方解石进行了裂解产气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原油+蒙脱石裂解的甲烷和总气态烃(C1-C5)产率在大多数实验温度点与纯原油裂解基本相同,只有在高温度点才相对偏高,反映了蒙脱石对原油裂解的催化效应。原油+方解石裂解的甲烷和总气态烃的产率则在大多数实验温度点比纯原油裂解相对偏低,并且在高温度点明显偏低,表明方解石对原油裂解具有抑制作用。纯原油和原油+方解石裂解气态烃产物中异构烷烃和烯烃的相对含量基本相同,而原油+蒙脱石裂解气态烃产物中异构烷烃和烯烃的含量则明显偏高。依据2℃/h和20℃/h两个升温速率甲烷和总气态烃产率,应用美国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开发的Kinetics软件模拟了纯原油、原油+蒙脱石和原油+方解石裂解生成甲烷和总气态烃的动力学参数,推算了在地质条件下原油裂解主要阶段的温度范围。
姜兰兰潘长春刘金钟
关键词:原油裂解蒙脱石方解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