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林中
-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生活垃圾与植物废弃物混合堆肥过程重金属的形态变化被引量:3
- 2010年
- 中试规模条件下,以有机生活垃圾与植物废弃物为原料,考察堆肥过程重金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重金属Pb、Cd和Zn由其它形态向Fe-Mn结合态转化,堆肥结束时,Fe-Mn结合态分别占各自总量的56.0%、48.7%和64.1%;残渣态的Ni向有机结合态和Fe-Mn结合态转化,堆肥结束时,Ni主要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存在;Cu和Cr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分别占各自总量的64.9%和77.5%。堆肥会使重金属Pb、Ni、Cu和Zn的生物有效性略微增加,而Cr的生物有效性则出现了下降。源分类收集垃圾堆肥样中各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混合收集垃圾堆肥样,说明采用源分类方式收集生活垃圾进行堆肥处理,可有效控制堆肥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
- 张静於林中何品晶章骅邵立明
- 关键词:生活垃圾植物废弃物混合堆肥堆肥产品重金属形态
- 产物接种对生活垃圾水解/好氧复合生物预处理的影响——微生物及水解酶活性变化被引量:4
- 2008年
- 以高含水率混合收集生活垃圾为处理对象,研究了接种和不接种(对照)情况下,水解/好氧复合生物预处理过程中微生物数量及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复合生物预处理过程中,产物接种加剧了水解阶段的酸化抑制效应(水解阶段结束时,接种组和对照组的pH分别为5.2和5.9),减少了细菌数量和降低了相关水解酶活性;产物接种可促进纤维素分解菌的生长繁殖,提高CMC酶、滤纸纤维素酶的活性,从而有利于难降解生物质的分解;接种组和对照组总水分去除率分别为63.7%和77.7%,产物接种并没有提高复合生物预处理过程的水分去除效率.
- 於林中何品晶张冬青邵立明
- 关键词:生物预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微生物
- 不同植物废物对垃圾堆肥过程VSCs释放的影响被引量:9
- 2011年
- 选取黄豆杆、红薯藤、菠萝蜜果核和紫檀树叶4种植物废物,分别与生活垃圾混合进行堆肥处理,考察堆肥过程中甲硫醇、甲硫醚、二甲基二硫醚3种含硫类可挥发性有机物(VSCs)释放量与植物废物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工况下,3种VSCs释放均集中在堆肥初期(前6d),甲硫醇均为主要的恶臭贡献者.不同工况的3种VSCs释放浓度差异显著.其中,以红薯藤为堆肥配料的工况下3种VSCs累积释放浓度均最高,以黄豆杆和紫檀树叶分别为堆肥配料的工况相对较低,累积释放浓度仅为前者的16.0%~74.3%,并低于生活垃圾单独堆肥.VSCs释放水平与混合原料的易降解有机物含量呈正比,与其植物多酚的含量呈反比.
- 张静於林中何品晶章骅邵立明
- 关键词:堆肥
- 分类收集蔬菜垃圾与植物废弃物混合堆肥工艺实例研究被引量:14
- 2010年
- 以分类收集的生活垃圾(主要为蔬菜垃圾)和破碎树枝为原料,采用条垛式堆肥工艺,在中试规模条件下考察了原料初始含水率、通风频率、翻堆频率、接种比例4种因素对混合堆肥效果的影响.同时,在试验的9种工况下,对温度、氧浓度、有机碳降解率、有机碳氮比(C/N)、腐殖质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堆肥42d时各堆体均已达到稳定化要求.经过比较肥分保持、腐殖化程度和能量投入等指标,获得的最优堆肥控制条件为:初始含水率65%,通风频率15min/60min(开/关),翻堆频率为每3d1次,产物接种比例5%.最优控制方案下的主发酵通风率仅为0.03L.min-1.kg-1(以VS计),可实现堆肥过程的低能耗,适合于我国村镇区域的应用条件.
- 张静何品晶邵立明於林中
- 关键词:混合堆肥工艺参数低能耗村镇生活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