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多

作品数:12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西安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历史地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遗址
  • 3篇青铜
  • 3篇青铜时代
  • 2篇遗存
  • 2篇人子
  • 1篇淀粉
  • 1篇淀粉粒
  • 1篇仰韶文化
  • 1篇游牧
  • 1篇杂草
  • 1篇早期铁器时代
  • 1篇植硅体
  • 1篇植物遗存
  • 1篇宋代
  • 1篇陶器
  • 1篇天山北麓
  • 1篇铁器
  • 1篇铁器时代
  • 1篇农牧
  • 1篇农牧经济

机构

  • 9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赣南师范大学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作者

  • 9篇田多
  • 3篇任萌
  • 3篇习通源
  • 3篇马健
  • 2篇王建新
  • 2篇赵志军
  • 1篇田猛
  • 1篇唐丽雅

传媒

  • 2篇西部考古
  • 1篇微体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农史
  • 1篇西域研究
  • 1篇北京教育学院...
  • 1篇江汉考古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长安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新疆伊吾盐池古城遗址2017年度调查简报
2020年
2017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与哈密市文物局、伊吾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伊吾河流域的史前聚落遗址开展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其中,盐池古城遗址是一处位于伊吾河流域山间宽谷盆地的中型聚落遗址。遗址内发现有成组房址和零散分布的墓葬,以及铜弩机、石锄、石磨盘和大量陶器残块等遗物。结合遗物、遗迹的特征和炭化青稞标本的测年结果,盐池古城遗址的年代上限可以确定在青铜时代晚期。
习通源王渭真(文/图)付一豪(摄/图)唐云鹏(摄)田多(摄)田多赛依提·依力牙孜马健任萌
关键词:农业生产活动
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地区粟的出现及其环境背景被引量:6
2018年
在传统上,先秦时期中国南方地区多经营稻作农业,但近年来该地区发现了数量可观的粟遗存。根据目前的资料,我们可以将这些遗存分为五大区,而粟遗存在各区的分布存在着时空变化。这些粟遗存的出现以及时空变化是有环境动因的。总的来看,古环境的变化导致粟遗存的分布区域扩大和缩小,而遗址所在地的特殊地形和气候则促使先民选用粟。
田多蔡丹(校)
关键词:先秦时期
下王岗遗址仰韶时期遗存性质研究:陶器视角
2013年
为探索下王岗遗址仰韶时期的文化性质,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考古学基本研究方法,从陶器研究入手,综合分析下王岗遗址仰韶时期遗存的特点。通过与仰韶文化核心区——陕西关中地区的典型遗存对比,认为其与典型仰韶时期文化有所联系但总体特征不同。因此应将下王岗仰韶时期遗存性质定位为仰韶时期的地方文化。
田多
关键词:文化性质文化遗存陶器仰韶文化
第五届中国植物考古学术研讨会暨淀粉粒分析方法专题研讨会会议纪要
2017年
2016年9月,'第五届中国植物考古学术研讨会暨淀粉粒分析方法专题研讨会'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召开。会议围绕'植物考古学综合研究''植物考古新发现和新方法''淀粉粒分析方法'等主题展开发言和讨论。本文将此次的会议概况和与会学者的发言概要进行了整理和记录。
田多唐丽雅
晋南地区宋金纪年墓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纪年墓是出土带有明确纪年文字载体的墓葬。它们能够作为一种准确的时间标尺,来探讨不同时期墓葬在各方面的变化,并直接反映各时期社会发展状态。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晋南地区宋金两代纪年墓的墓葬形制、墓葬装饰、随葬品等方面的承袭与变化,分析了晋南地区在宋金两代的历史文化背景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田多
关键词:宋代金代
列宁时期的法制建设评析及当代意义
2012年
在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成为执政党以后,实行何种治国方略来治理国家?这一问题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必然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等大政方针固然可行,但长期发展怎么办?在领导苏维埃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列宁非常重视法律在国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必须通过法律来管理社会主义国家事务的重要思想。列宁时期的法制建设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有积极的成果,也有某些历史局限性,这些成果对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田猛田多
关键词:列宁法制建设
公元前一千纪新疆巴里坤地区的农业生产:农田杂草视角被引量:4
2021年
农作物在生长期间伴生杂草种群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现象,而古代遗存中也经常在农作物之外发现杂草类植物遗存。许多学者尝试建立农田杂草和农作物数量的比例关系模型来复原古代农作物的种植和处理过程。新疆巴里坤草原分布着大量公元前一千纪的聚落遗址。西北大学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哈密市文物局、巴里坤县文物局合作,在这些遗址上持续开展了十余年的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本研究通过对遗址中房址堆积内植物遗存的系统浮选、观察与分类,分析农作物、大杂草与小杂草数量比值与变化,进而探讨公元前一千纪巴里坤草原古代居民农作物种植和处理方式、生业方式的演变与环境变迁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田多习通源任萌马健王建新赵志军
关键词:麦田杂草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
新疆东天山地区石人子沟遗址农牧活动情况:炭化种子、植硅体和孢粉证据
2023年
新疆地区是农业文明和游牧文明相互碰撞、交流和融合的重要区域。位于新疆东天山北侧的石人子沟遗址是一处大型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超大型聚落。目前,已有的考古资料表明该遗址出土了炭化裸大麦(Hordeum vulgare var. nudum)遗存,以及羊、马等动物骨骼和羊粪遗存,为复原先民的农业和牧业活动提供了重要线索,但对于裸大麦等农作物是否为本地种植以及羊和马等动物的畜养方式等问题依然不清晰。本研究对石人子沟遗址内西北侧四个含文化层的剖面沉积物开展了大植物浮选、植硅体和孢粉分析工作,发现1颗炭化裸大麦、大量禾本科(Poaceae)植物茎叶植硅体和少量可能来自大麦类植物稃壳的植硅体;花粉类型较为丰富,组合面貌以草本和灌木占优势,主要由麻黄属(Ephedra)、藜科(Chenopodiaceae)、菊科蒲公英型(Taraxacum-type)、蒿属(Artemisia)组成。孢粉组合中,大型禾本科栽培植物(直径大于40μm)、云杉属(Picea)植物和桦木属(Betula)植物时常出现;除此以外,见有较多的粪壳菌属(Sordariaspp.)和隐裂壳菌属(Delitschia spp.)粪生真菌孢子。与自然剖面的对比,结果显示在文化层沉积物提取的炭化裸大麦种子、大麦类植物稃壳植硅体以及大型禾本科栽培植物花粉等植物证据共同揭示了石人子沟遗址发现的裸大麦很可能是本地先民种植,而且植物花粉组合以及粪生真菌孢子的大量出现说明石人子沟遗址附近很可能存在放牧行为。本研究对于深化青铜时代以来新疆东天山地区古人农牧活动策略等认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马志坤刘舒任萌马健马健王建新习通源田多王建新
关键词:植硅体孢粉农牧经济
新疆地区的早期大麦生产:来自天山北麓石人子沟遗址的植物遗存证据被引量:5
2021年
目前发现的中国早期大麦遗存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而新疆更是古代大麦传播的关键地带,相关研究亟待深入。石人子沟遗址是一处大型聚落遗址,位于新疆哈密东天山北麓,处在进出新疆的咽喉要道。本文对遗址IV区大型居址F7出土的炭化植物遗存进行了分析,发现了距今约3100年的大麦遗存。结合房屋内遗迹分布、民族学资料等多种证据分析表明,遗址出土大麦的种植方式较为粗放;居址内存在专门加工和储藏大麦的设施,相关的加工处理活动都围绕着室内火塘进行。
田多田多马健任萌习通源王建新
关键词:大麦青铜时代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