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磊
- 作品数:11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唯物史观何以被遮蔽——基于经济学视阈的考量
- 2021年
- 晚近以来,随着西方经济学深度嵌入我国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之中,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地位已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不从唯物史观去认识市场经济,不从"存在决定意识"的逻辑去把握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才是导致对市场经济"剑走偏锋"的认识论根源;用抽象的"公平""正义"和"道义"来把握分配关系,这与其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分配观,不如说是庸俗经济学的分配观。不能撇开"劳资双方的矛盾"来剖析"社会排斥"和"数字穷人",只有最终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才是解决智能社会"新异化"问题的根本路径。马克思不会把生产力从生产关系中剥离出来单独研究,生产力的发展动力以及技术创新只能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中得到说明,作为人类社会存在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实践范畴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制。如果说《资本论》的研究结论仅仅是靠抽象思辨演绎出来的,那么,唯物史观的"唯物"性质在《资本论》中也就无从立足了。
- 赵磊赵晓磊
- 关键词:唯物史观
- 否定因果关系为什么是错误的——对“只谈概率,不谈因果”的溯源批判
- 2021年
- 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以统计概率规律来否定因果关系的普遍性,悬置甚至否定因果关系的存在——"只谈概率,不谈因果",已经成为经济学流行的学术思潮。有鉴于此,我们对否定因果关系的观点进行了分析。基本结论是:(1)虽然很多事件尤其是微观事件只能用统计概率描述,但概率事件本身并不违背因果决定论,概率与因果关系是相容的。(2)概率因果理论的逻辑仅仅是"用概率统计关系来刻画因果关系",并没有消解因果关系。(3)"因果非实在论"的虚无主义逻辑不仅无法确认人类感知的可信度,而且还将人类的感知完全置于科学范畴之外。(4)"伪随机"的研究表明,随机数看似随机,其实内部产生机制是非常确定的。(5)N个因果关系迭加产生的"偶然性"结果,其实也是一种必然性。这个结果之所以必然,就在于它虽然不是每个独立因果关系的必然结果,却是每个独立因果关系迭加后的唯一结果。(6)在否定因果关系的观点中,有很多是对量子力学的误读。(7)即使超光速在量子世界有效(何况这仍是一个有争议且有待验证的问题),也否定不了人类社会的因果关系。(8)用因果关系的逻辑推导出因果关系不再有效的结论,这样的逻辑难以自洽。
- 赵晓磊赵磊
- 关键词:因果关系随机性偶然性量子力学
- 唯物史观:历史决定论抑或历史目的论被引量:4
- 2021年
- 不承认唯物史观是历史决定论,或把唯物史观等同于历史目的论,其实是对唯物史观的误读。马克思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这就为历史决定论奠定了科学依据。唯物史观不是从主观目的出发去展开历史必然性,不是从主观意志出发去演绎历史发展规律,而是从“社会存在”出发去寻找历史必然性的依据,并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唯物史观揭示了决定人的“动机”和“目的”背后的物质根源,因而与历史目的论划清了界限。人的行为有主观动机,但历史演化并没有主观动机;人的行动有主观目的,但历史必然性却没有主观目的;人总有自己的目标追求,但历史发展方向却并不是由人的目标追求所决定的,因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厘清“历史合力论”“主观能动性”“个人在历史中的地位”“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以及“机械决定论”,有助于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
- 赵磊赵晓磊
- 关键词:历史决定论历史目的论历史必然性唯物史观唯心史观
- “不确定性原理”何以被误导?——对经济学“只谈概率,不谈因果”的溯源批判被引量:3
- 2020年
- 晚近以来,以“不确定性原理”否定认识对象的客观性,进而否定真理的客观性,已然成为流行的学术思潮。在此背景下,热衷于“只谈概率统计,不谈因果关系”的问题导向,竟然成了经济学衡量科学含金量的定性标准。造成这种状况的理论源头之一,就在于对“不确定性原理”的误读和误导。(1)爱因斯坦等人指出的“EPR佯谬”表明,“不确定性原理”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新近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新形式的海森堡不确定原理,从而对经典的“不确定性原理”提出了挑战。(2)量子世界的“不确定性”到底是“观测结果”的不确定,还是量子世界“自身性质”的不确定,这仍是一个有待探究的问题。(3)在辩证逻辑看来,所谓“不确定性”不过是事物存在的正常状态;然而在形式逻辑看来,“不确定性”却是事物存在的悖谬。(4)只有在辩证法的视域中,量子世界才能得到“确定的”认识;只有辩证逻辑“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四维时空中的人类社会。(5)把“不确定性原理”解读成微观世界甚至宏观世界在本质上是“不可知”的,是一种“过度自信”的表现。
- 赵晓磊赵磊
- 关键词:经济学范式不可知论辩证逻辑量子信息
- 马克思的实证何以如此特别?——计量分析与《资本论》研究方法的比较被引量:5
- 2021年
- 基于选题、假说、变量、建模、样本以及检验等六个方面,文章对西方经济学的计量分析与《资本论》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比较。基本结论是:(1)形式逻辑的三大定律排斥矛盾思维,故计量分析难以提出并完成揭示经济变量内在本质的任务和要求;而辩证逻辑的矛盾分析在《资本论》中是一以贯之的,故马克思拒绝在现象层面兜圈子,必然以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本质为己任。(2)西方经济学基于唯心史观的方法论,必然将驱动经济发展的生理欲望最终归结为主观的"心理因素";而《资本论》基于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必然将驱动经济发展的社会矛盾最终归结为客观的"社会存在"。(3)就实证过程的起点、对象、路径、任务和目的而言,《资本论》之所以迥异于西方经济学的计量分析,根本原因就在于二者的理论依据和思维方式不同。文章还讨论了有关数学分析的三个困惑。
- 赵磊赵晓磊
- 关键词:实证西方经济学《资本论》形式逻辑辩证逻辑
- 汇率波动对股票收益率影响的异质性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汇率波动如何影响各国股票收益率成为本文的研究焦点。文章通过严谨逻辑推导,认为汇率对股票收益率影响具有异质性特征:(1)汇率引起股票收益率的波动,受市场上技术交易和基本面交易的比例影响;(2)汇率对股票收益率的影响还受制于股市技术交易者与基本面交易者对汇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文章利用混合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发现:对于发达国家,汇率与股票收益率同方向变动,发展中国家汇率波动率与股市收益率反方向变动;研究发现各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汇率对股票收益率影响的程度也具有异质性。
- 孙显超曹廷贵赵晓磊
- 关键词:汇率波动率
- 历史决定论被证伪了吗?——基于里贝特实验被引量:1
- 2020年
- 在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非决定论的论战中,有一个不容回避的分歧焦点:如何看待人的自由意志。基于神经科学的里贝特实验,我们的基本结论是:(1)即使当代科学为历史非决定论提供了量子力学的实证依据,也不应当无视一个基本事实,即当代科学也为历史决定论提供了神经科学的实证依据。(2)人们可以从逻辑上拒绝历史决定论,但却不能无视里贝特实验对自由意志所做出的否决性检验。人们可以指责里贝特实验只是刻画了“物理现象”,而忽略了“心智现象”。但是,这种指责若要有说服力,就必须为“心智现象”提供实证检验,而不能仅仅给出“心智现象”的哲学思辨或“意识活动”的逻辑猜想。(3)即便科学实验证伪了自由意志的存在,也并不意味着人们从此就不再对自己的一切行为,包括违反既定的公序良俗甚至违法行为负责。(4)虽然里贝特实验并没有为否定自由意志提供终极判决,但是,里贝特实验的价值就在于,它对那些否定历史决定论的判决提供了相反的实证检验。
- 赵晓磊赵磊
- 关键词:历史决定论自由意志神经科学
- 当代经济全球化:崩溃抑或重生?--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被引量:16
- 2021年
- 从西方发达国家泛起并向全球蔓延的逆全球化浪潮,表面原因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试图通过一系列逆全球化操作达到维持和巩固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的目的,然而其本质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而导致的。由资本逻辑驱动的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并激化,从而内生出了与其相伴相生的"逆全球化"现象,从自身内部不断地"否定"自己。当前逆全球化现象的本质是对由资本逻辑驱动的经济全球化的否定,这恰恰证明了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必然性。中国所开启的新型经济全球化秉持平等、合作、共赢的原则,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并凸显了政府对资本的有效规制和引导,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全球化的扬弃和超越,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它必将随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力量对比在世界范围内的此消彼长,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全球化,并走向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全球化。
- 罗皓文赵晓磊王煜
-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资本逻辑
- “存在决定意识”五问被引量:3
- 2019年
- 晚近以来,国内不少学者承接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余续,指责"存在决定意识"的逻辑否定了人的主体地位,所以,必须拒斥"唯物"的立场,把人的至高无上的主体性地位从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阴霾中拯救出来。针对这种指责,本文就相关的五个质疑展开了如下分析:(1)承认"存在决定意识",并不意味着必须否定"意识"的作用。意识所具有的"认识"和"影响"作用,与存在所具有的"决定"作用并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不要把"本体论"与"认识论"混为一谈。(2)马克思批判历史唯心主义"脱离实际",并不是说历史唯心主义与社会存在无关,而是说它们歪曲了意识与存在的关系。(3)如果"存在决定意识"只在宏观层面有效,那么历史唯物主义就缺乏必要的"微观基础"。某些个体意识看起来可以超越自身社会存在的现象,其实仍然没有超越自己所处的社会存在,而是超越了绝大多数人的认识水平而已。(4)强调"思想导向"和"主旋律"的引领作用,并不是主张"意识决定存在",而恰恰是"存在决定意识"的反映和要求。(5)辩证法的"一分为二"与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并非不共戴天。在本体论上,"一"比"二"更接近根本,"一元"比"二元"更接近本原。最后,论文从"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出发,讨论了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意义。
- 赵磊赵晓磊
-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辩证法
- 马克思主义:信仰抑或科学?——基于科学方法论的解读被引量:5
- 2018年
- 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人,在方法论上都堂而皇之地以此作为"科学"的依据:只有能够处理样本数据的数学模型才能称为科学。由此引申出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理论才有资格进入科学的范畴?本文从科学的基本特征出发,讨论了四个问题:其一,科学与实证的关系;其二,科学与理性的关系;其三,科学实证异化为狭隘实证;其四,狭隘实证的哲学根源。由此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检验马克思主义的实证方法,并不是几个数学模型,而是人类社会的实践活动。换言之,最有效的实证并不是用几个样本数据的统计检验就可以做到,而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实践检验。以此判断,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科学。因此,破除经济学对数学模型的迷信,回归马克思主义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的本质要求,不仅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 赵磊赵晓磊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