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晓雅
-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天文地球更多>>
- 气候地球工程的道德反思
- 当前,人类面临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无论情愿与否,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在客观上已经将世界各国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列,但在当前世界各国利益博弈激烈,世界气候谈判陷入僵局的情况下,气候地球工程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减缓气候变化,并...
- 郝晓雅
- 关键词:道德根源
- 文献传递
- 地球工程的“道德风险”被引量:9
- 2013年
- 地球工程的研发与推广可能会激发公众对地球工程的关注,并将地球工程视作减排的替代选项,反而阻碍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即使地球工程是成功的,它仍会在环境道德意识上产生消极影响:强化人类的狂妄与自大,鼓励人对自然的进一步干预、控制、支配与征服,从而引发更大的灾难。地球工程是一种"技术工程",而改变人类自身及其设计的制度是一种"社会工程"。现代西方文明的一大问题就是认为"技术工程"优先于"社会工程",人们希望不断改造自然,却不愿改变自己。地球工程反映了人类的"狂妄自大"和"道德败坏"。仅仅依靠地球工程不仅不会使情况变得更好,反而会变得更糟糕。要从根源上解决气候危机,就应当提防地球工程所引发的忽视和漠视气候问题的"道德风险"。
- 史军卢愿清郝晓雅
- 关键词:道德败坏道德风险气候正义
-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伦理责任评估被引量:2
- 2011年
-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全球性的任务,中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从《伦理维度应对气候的变化》(EDCC)白皮书提出的八个伦理维度分析了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承担的伦理责任,指出了中国特例下履行责任所面临的赔偿责任、开发新技术与新能源、国际国内参与、程序公平与正义等重大挑战,构建了中国政府、国内其他参与者及境外参与机构组成的多层次气候治理框架,提供了决策参考和建议。
- 艾瑞克.斯奇克郝晓雅史军
-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伦理
- 气候变化与人权:何种温室气体排放权被引量:2
- 2011年
- 气候变化会对基本人权,如生命权、健康权、食物权、住房权、财产权、文化权、迁移定居权、安全权等,造成许多严重的伤害。可从生存排放权、人均排放权和发展排放权三个方面对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分析与考查。在保护人民的气候权利方面,国家和政府负有不可推托的责任。在当前的背景下,提出气候权利问题的直接目的就是保护发展中国家与弱势群体的利益,并促使发达国家和富人承担更多的减排义务。
- 史军郝晓雅
- 关键词:气候变化人权
- 代际气候正义的陷阱被引量:6
- 2013年
- 从气候伦理上看,代内正义是解决代际正义的前提。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和谈判中,不断强调代际气候正义,实际上是要求所有当代人抛开历史责任共同减少排放。这隐藏着发达国家的一个"阴谋":放弃自己的历史责任。无论是代际还是代内,分配正义的核心价值都要求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关照。气候变化产生的利益与损失存在着不平等分配。气候变化的受益者是否有义务向受害者提供补偿或援助,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伦理道德问题。
- 史军卢愿清郝晓雅
-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伦理代际正义历史责任
- ANT理论视角下的绿色气候基金组建进程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被引量:2
- 2014年
- 行动者网络理论主要分析人类行动者与非人类行动者之间相互博弈而动态构建的异质网络过程。在绿色气候基金组建过程中,各方通过博弈,或用本国语言来表达别国利益,或成功转译别国利益,或本国利益被他国转译,体现了行动者网络中各行动者为达成整体目标利益而进行的复杂协调,从而维护整个联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恰恰是转译模型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以转译模型为基础,各方达成共识,完成利益转译,实现联盟内部行动者之间的协商与妥协,同时积极寻求客观公正且富有社会和政治激情的联盟代言人或代言团体,正是绿色气候基金各成员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要在未来的国际气候谈判中占据优势地位,就必须技巧性地转译别国利益,尽可能多地吸纳同盟者,并设法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网络代言人。
- 史军郝晓雅肖雷波
- 关键词:行动者网络理论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