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光明
- 作品数:65 被引量:268H指数:10
- 供职机构: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一种牛粪堆肥促腐保氮菌剂及应用方法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发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促腐和保氮功能的牛粪堆肥菌剂及其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由高温菌芽孢杆菌、中温菌霉菌及低温菌酵母菌复配而成,所述的芽孢杆菌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或其他相似菌,所述的霉菌...
- 朱凌宇王守红张家宏寇祥明徐荣韩光明王桂良毕建花唐鹤军
- 文献传递
- 邵伯湖区泥鳅与大鳞副泥鳅肌肉营养组成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对江苏邵伯湖区的野生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肌肉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者肌肉中的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泥鳅肌肉中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大鳞副泥鳅(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大鳞副泥鳅(P<0.05);泥鳅肌肉中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大鳞副泥鳅(P<0.05);泥鳅肌肉中饱和脂肪酸比例显著低于大鳞副泥鳅(P<0.05),而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长链多饱和脂肪酸、n-3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n-6系列多不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以及∑n-6/∑n-3比值均显著高于大鳞副泥鳅(P<0.05)。对肌肉蛋白质和脂肪品质进行评价,发现泥鳅比大鳞副泥鳅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 韩光明毕建花唐鹤军张家宏寇祥明朱凌宇徐荣王桂良王守红
- 关键词:泥鳅大鳞副泥鳅肌肉氨基酸脂肪酸
- 棉纤维生物炭对稻田土壤及水稻Cd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为生物炭应用于农田Cd污染的控制及治理提供相关科学依据,研究通过根箱试验,研究棉纤维生物炭对水稻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可交换态和不可交换态Cd含量及水稻植株中Cd分配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棉纤维生物炭的施用量增加,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可交换态Cd含量都呈下降趋势,同时不可交换态Cd含量都呈上升趋势。随着棉纤维生物炭的施用量增加,非根际土壤pH值呈逐渐上升趋势。非根际土壤pH值与可交换态Cd含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与不可交换态Cd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可见,施用棉纤维生物炭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非根际土壤pH值,进一步降低了非根际土壤可交换态Cd含量;而根际土壤可交换态Cd含量的下降,主要受棉纤维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影响,受土壤pH值影响不大。随着棉纤维生物炭的施用量的增加,水稻各部位Cd含量及累积量都呈现下降趋势,其中籽粒Cd含量的下降幅度最大,为36.57%,根的Cd含量的下降幅度最小,为12.56%。由于茎鞘的生物量和Cd含量都较大,茎鞘中Cd累积量最高,平均为25.44μg plant^(-1),是籽粒的2.85倍。因此,在进行农田土壤Cd修复的同时,除了要关注农产品Cd污染,还要考虑如何妥善处理大量的富集Cd的农业废弃物,避免产生二次污染风险。
- 王桂良徐荣王守红寇祥明张家宏韩光明唐鹤军朱凌宇毕建花吴雷明
- 关键词:根际可交换态
- “双链型”林─牧草─畜禽─沼气─渔循环农业模式高效配套技术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该文提出了"双链型"林─牧草─畜禽─沼气─渔循环农业模式的合理建设方案,集成了林间种植牧草、牧草养畜禽、畜禽粪及残饲生产沼气、沼液养鱼等高效配套技术,分析了该循环农业模式的比较效益。
- 张家宏王守红寇祥明金银根郭家登毕建花韩光明
- 关键词:循环农业模式农业结构调整
- 一种作物田绿色高效利用水产养殖尾水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物田绿色高效利用水产养殖尾水方法,方法步骤为:(1)作物生长季开始前1个月,将生物炭均匀基施入作物田,作物田中生物炭用量为142kg/hm<Sup>2</Sup>;再将作物田土壤进行旋耕处理,作物田初次灌...
- 徐荣王守红韩光明寇祥明朱凌宇张家宏吴雷明唐鹤军毕建花
- 文献传递
- 一种磁性活性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活性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将秸秆剪碎,蒸馏水反复清洗后烘干至恒重;在烘干后的秸秆中加入混合铁盐进行搅拌浸渍,超声分散,水浴蒸干至含水率40~70%备用;将水浴蒸干后的秸秆进行膨化干燥预...
- 徐荣杨婷王守红寇祥明韩光明吴雷明覃宝利马林杰张诚信张家宏朱凌宇毕建花袁秦唐鹤军
- 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胭脂鱼生长性能及体组成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5年
- 本试验采用3×3因子设计,通过探讨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胭脂鱼生长性能及体组成的影响,确定胭脂鱼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的适宜水平。试验设计3个蛋白质水平(35%、40%和45%)和3个脂肪水平(6%、8%和10%),共配制9种试验饲料,饲喂平均体重为(16.40±0.02)g的胭脂鱼幼鱼8周。每种试验饲料随机饲喂3个水泥池,每个水泥池放养胭脂鱼幼鱼30尾。结果表明: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胭脂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但二者对上述指标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35%蛋白质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低于40%和45%蛋白质组(P〈0.05),而饲料系数的变化趋势则相反。6%脂肪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8%和10%脂肪组(P〈0.05),6%和8%脂肪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10%脂肪组(P〈0.05),而蛋白质效率则与饲料系数的变化趋势相反。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从35%提高到40%时,全鱼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上升(P〈0.05);饲料脂肪水平越高,全鱼粗脂肪含量越高,全鱼水分含量则相反。饲料中蛋白质水平显著影响全鱼缬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谷氨酸、必需氨基酸以及总氨基酸含量(P〈0.05),饲料中脂肪水平仅显著影响全鱼精氨酸含量(P〈0.05)。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胭脂鱼全鱼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较小,仅观察到全鱼饱和脂肪酸中的C14∶0和C18∶0含量有一定的变化。由结果可知,胭脂鱼饲料中适宜的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分别为40%和6%-8%。
- 韩光明张家宏寇祥明毕建花徐荣朱凌宇王守红王桂良
- 关键词:蛋白质脂肪胭脂鱼体组成氨基酸脂肪酸
- 不同胭脂鱼混养模式的产量与综合效益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为探讨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养殖模式中的结构优化,对不同胭脂鱼混养模式的产量与综合效益进行了研究。实验设置了5个模式,分别为胭脂鱼单养(M_1)、胭脂鱼与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混养(放养密度:P_1为2∶1、P_2为1∶1、P_3为1∶2)、胭脂鱼、黄颡鱼和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混养(放养密度:P4为1∶1∶0.6)。结果显示:与M_1养殖模式相比,P_1、P_2和P_3养殖模式下的胭脂鱼平均重量、成活率、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4模式则显著降低(P<0.05)。各模式下总产量为179.39~226.21 g·m^(-2),其中M_1模式最低,P4模式最高。饲料系数为1.34~1.67,其中M_1模式最高,P4模式最低。各模式之间水体温度、溶氧和亚硝酸盐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N、P浓度以M_1模式下最低,P4模式下最高。各模式的N、P利用率分别为20.51%~24.20%和12.54%~15.37%,与M_1模式相比,P_1、P_2和P_3模式均无显著性差异,而P4模式则显著提高(P<0.05)。在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方面,与M_1模式相比,P_1、P_2和P_3模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4模式则显著提高(P<0.05)。研究表明,将胭脂鱼与黄颡鱼和长吻鮠混养,可以提高产量、NP利用率、池塘养殖经济和综合效益。
- 王桂良韩光明寇祥明张家宏王守红唐鹤军毕建花徐荣
- 关键词:胭脂鱼混养
- 一种稻虾种养模式长效调水剂制备及其使用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稻虾种养模式长效调水剂制备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深度腐殖化处理过程;将碳源物质经粉碎、膨化处理后与尾渣燃烧剩余碳渣、生物质颗粒燃烧剩余碳渣复配;对混合物均匀混拌、定期充氧,当高温期(堆体温...
- 徐荣韩光明王守红张家宏杨婷寇祥明吴雷明覃宝利张诚信马林杰朱凌宇唐鹤军
- 稻虾种养模式对土壤还原性物质及养分累积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以水稻单作模式(MR)为对照,选取扬州稻虾种养模式(CR)的6个示范点,分析不同种植年限(1、2和3 a)、土层深度(0~20、20~40和40~60 cm)和生育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和成熟期)条件下土壤还原性物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变化,旨在揭示稻虾种养模式下土壤理化性质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为该模式的田间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增加,相较于MR,CR在0~40 cm土层中的活性还原性物质、Mn^(2+)和Fe^(2+)含量逐年增加,且与MR间差异有逐年增大趋势;其中3 a时CR 0~20 cm土层中的活性还原性物质显著高于MR(P<0.05);CR运行2~3 a时,0~2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占比较1 a时显著增加(P<0.05),连续运行1~3 a时铵态氮、速效氮、速效氮占比、速效磷占比在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CR较MR有一定的增加趋势(P>0.05)。综上,相较于MR,CR持续运行1~3 a,虽可能增加0~40 cm土层的次生潜育化风险,但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耕层土壤(0~20 cm)氮、磷的有效性,改善土壤肥力。
- 徐荣杨婷韩光明韩光明张家宏寇祥明张家宏
- 关键词:还原性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