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帅
-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椎板V型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椎板V型截骨加内固定矫正强直性脊柱后凸的临床效果,并对手术适应证、矫正时机以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05~2009年收治的56例影像学表现为强直性脊柱后凸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V型截骨)30例,对照组(Smith-petersen矫形术SPO)26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龄12~44岁,平均27岁,平均颏眉角45°(38°~55°),平均注视角42°(32°~53°),行椎板V型截骨、后路减压和椎弓根螺钉加压固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畸形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断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纠正后凸畸形度数无明显差异。术后随访54例,最长6年,最短2年零5个月(少于24个月的病例除外),平均4年零2个月。术后无感染、死亡发生,无血管神经损伤,手术安全可靠,达到人体直立和双眼向前平视的目的。术后患者平均身高增长9.6 cm,平均颏眉角18.5°,平均注视角76°。[结论]椎板V型截骨内固定具有简单、准确和安全等优点,在治疗强直性脊柱后凸中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视野范围同时也可恢复躯体的平衡。
- 马原余光宇王鑫田慧中高帅闫朝晖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 椎板V型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分析
- 目的:探讨椎板V型截骨加内固定矫正强直性脊柱后凸的临床效果,并对手术适应症,矫正时机以及并发症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2005-2009年收治的30例影像学表现为强直性脊柱后凸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4例,年龄12-4...
- 马原余光宇田慧中高帅
- 关键词:后凸畸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适应症
- 多节段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临床效果评价
-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方法和疗效。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可达到充分减压,即刻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及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 马原高帅阎朝辉田慧中余光宇
- 关键词:多节段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临床疗效
- 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效果观察
-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广泛椎板减压,,椎体间植骨结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总结了本院2007年2月至2010年5月,28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病人,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39-7...
- 马原余光宇田慧中高帅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后路手术椎板减压椎弓根钉植骨内固定
- 连续性置钉矫正脊柱侧凸效果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胸椎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方法,总结钉棒系统矫正脊柱侧凸的效果。[方法]33例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麻醉成功后,患者俯卧位于手术台上,腹部垫空,取后正中纵行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及深筋膜,贴紧骨面剥离骶棘肌,充...
- 马原高帅田慧中余光宇
- 关键词:胸椎脊柱侧凸矫正手术
- 文献传递
- 连续性置钉矫正脊柱侧凸效果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胸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方法,总结钉棒系统矫正脊柱侧凸的效果。[方法]咬除进钉点骨皮质,根据术前测量的深度和旋转的程度钻孔,达到测定的深度停止进针,球形探子探查无误后改用锤子将导锥顺着制造的钉道小心缓慢击入,深度一致后,再次用球形探子探查,置入螺钉。[结果]胸椎椎弓根螺钉一次性置入成功率97%(200枚/206枚)、腰段99%(211枚/213枚)。术后未出现脊髓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无切口感染。术后冠状面平均矫正率7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面后凸Cobb角(T1~12)6°~30°,平均23°±2.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畸形矫正Ⅰ~Ⅱ度。身高平均增加(8.6±0.69)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例随访4~9年,平均5年9个月。躯干平衡良好,无平背畸形,植骨融合良好,末次随访冠状面角度丢失率平均为3.7%±0.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性感染1例,螺钉断裂2例,均行内固定取出。[结论]钉棒结构具有良好的三维矫正控制力。连续性全椎弓根螺钉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效果良好。术后不需佩戴支具或石膏外固定,可早期下地行走。
- 马原高帅王鑫田慧中余光宇闫朝辉
- 关键词:胸椎脊柱侧凸矫正手术
- 多节段颈椎病前路分段减压植骨内固定临床效果评价
-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病前路分段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方法和疗效。 方法:2008年4月-2011年5月,采用颈前路分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4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男32例,女14例;年龄49~73岁,平均58岁。均为连续3...
- 马原高帅田慧中余光宇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植骨内固定
- 椎板V型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分析
- 本文探讨椎板V型截骨加内固定矫正强直性脊柱后凸的临床效果,并对手术适应症,矫正时机以及并发症进行分析。1方法1.1麻醉:采用全身麻醉或局麻,根据患者的全身情况和手术大小来选择麻醉方法,大多数情况下选择气管内插管全麻,麻醉...
- 马原余光宇田慧中高帅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
- 文献传递
- 多节段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多节段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8年4月~2011年5月,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46例多节段颈椎病。男32例,女14例;年龄49~73岁,平均58岁,均为连续3个节段病变,其中C3、4、C4、5、C5、630例,C4、5、C5、6、C6、716例。46例均有不同程度四肢与躯干感觉减退,双手握力减弱,双下肢行走不稳及腱反射亢进。颈椎MRI示均有3个节段椎间盘退变、突出,相应节段脊髓受压。病程7~29个月,平均13.5个月。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系统作为疗效评价标准,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3、12个月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椎动脉损伤及喉返神经损伤发生。4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1个月。术后2周内患者神经症状明显好转,下肢肌力增加,肢体活动较术前明显改善,且双上肢感觉异常基本消失。内固定物位置均良好。46例术后12个月颈椎正侧位X线片均可见椎间隙融合,椎间高度及生理弧度维持良好。JOA评分由术前(8.1±0.3)分提高至术后12个月(14.6±0.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改善率为(69.8%±0.2%)。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由术前(19.0%±3.4%)降低到末次随访时的(7.8%±2.2%),颈椎融合节段前凸Cobb角由术前的(8.8°±1.2°)增加到术后的(18.0°±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Odom临床效果分级标准评价:获优20例,良17例,可8例,差1例。[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可达到充分减压,即刻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及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 马原高帅阎朝辉田慧中余光宇
- 关键词:颈椎病多节段前路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