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9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营口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俊超
作品数:
2
被引量:8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语言文字
更多>>
合作作者
刘培玉
中南大学文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2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1篇
语言文字
1篇
文学
主题
1篇
动词
1篇
动态助词
1篇
中国文学
1篇
趋向动词
1篇
主题
1篇
助词
1篇
文学
1篇
国文
1篇
国文学
1篇
悲秋
1篇
悲秋主题
1篇
NP
1篇
VP
1篇
宾语
机构
2篇
中南大学
作者
2篇
刘培玉
2篇
刘俊超
传媒
1篇
郑州轻工业学...
1篇
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
1篇
2006
1篇
2005
共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论中国文学的“悲秋”主题
被引量:6
2006年
“悲秋”是中国传统文学中一个源远流长的主题。借助蟋蟀、蝉、柳等自然景物与生活景象的描写,或表现逝者如斯的生命感怀,或传达死亡断灭的人生感伤与人生愁绪的无限感慨,而对“悲秋”主题的超越则丰富了中国文学的“悲秋”主题。
刘培玉
刘俊超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悲秋
主题
“向+NP+VP”和“VP+向+NP”
被引量:2
2005年
讨论“向+NP+VP”和“V+向+NP”这两种格式在VP、NP、动词后趋向补语所表示的意义以及介词“向”后的动态助词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刘培玉
刘俊超
关键词:
动词
宾语
趋向动词
动态助词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