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正

作品数:3 被引量:93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中国中东部
  • 2篇前体物
  • 2篇O3
  • 2篇OMI
  • 2篇HCHO
  • 2篇臭氧
  • 1篇地面臭氧
  • 1篇对流层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数据验证
  • 1篇流层
  • 1篇近地面
  • 1篇近地面臭氧
  • 1篇城市

机构

  • 3篇东华大学
  • 2篇上海市环境保...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3篇陈勇航
  • 3篇刘琼
  • 3篇刘小正
  • 2篇李莉
  • 2篇石颖颖
  • 1篇乔利平
  • 1篇王军
  • 1篇秦艳
  • 1篇杜豪杰
  • 1篇凌燕
  • 1篇王鸿宇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年份

  • 3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OMI数据的中国中东部臭氧及前体物的时空分布被引量:44
2016年
基于OMI卫星资料,分析了2005—2014年中国中东部地区对流层低层ρ(O_3)、对流层NO_2柱浓度及甲醛总柱浓度的时空演变趋势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近10年来,中国中东部地区对流层低层ρ(O_3)呈上升趋势,2005年及2014年分别为60.64、69.43μg/m^3,年均增长率为1.6%;对流层低层ρ(O_3)增长的区域面积不断扩大,部分地区增长超23μg/m^3;呈春夏季高,冬季最低的分布趋势.2005—2012年,对流层NO_2柱浓度呈上升趋势,2005年及2012年分别为4.41×10^(15)、5.90×10^(15)mol/cm^2,年均增长率为4.8%;2012年后呈下降趋势,下降的区域面积逐步扩大,部分地区降低约15×10^(14)mol/cm^2;呈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的分布特征;2005—2010年甲醛总柱浓度呈上升趋势,2005年及2010年分别为9.74×10^(15)、1.59×10^(16)mol/cm^2,年均增长率为12.6%,2010年后呈下降趋势;呈夏季最高、冬季最低的分布特征;甲醛总柱浓度增长的区域面积逐渐扩大.利用甲醛与NO_2柱浓度比值探讨臭氧控制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表明鲁豫晋、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中心城市属于VOCs控制区,周围城市属于VOCs-NO_x协同控制区,其他地区属于NOx控制区.
单源源李莉刘琼陈勇航石颖颖刘小正乔利平
关键词:O3HCHO
基于OMI数据的中国中东部城市近地面臭氧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31
2016年
利用OMI卫星反演数据分析了2005—2014年中国中东部地区对流层臭氧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10年来对流层臭氧总柱浓度混合比例较稳定,但近地面浓度明显增加,特别是在冬季臭氧上升速度达40%.同时分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10个重点城市的臭氧数据,发现京津冀地区的臭氧涨幅超过其他两个地区,其中,长三角地区臭氧混合比例最高,而珠三角地区相对较稳定.利用臭氧激光雷达和地面臭氧监测数据对卫星反演结果进行比较显示了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使用卫星反演的数据来研究长时间范围内近地层的臭氧变化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刘小正楼晟荣陈勇航刘琼王军单源源黄晟杰杜豪杰
关键词:OMI对流层数据验证
长三角地区典型城市臭氧及其前体物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24
2016年
基于美国宇航局NASA/AURA卫星臭氧监测仪OMI数据,分析了2005—2014年长三角地区及其典型城市对流层O_3、NO_2柱浓度和HCHO大气总柱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0 a间,长三角地区对流层O_3柱浓度和HCHO总柱浓度呈现增长趋势,O_3增量为0.23ppbv/10 a,HCHO增量为0.07×10^(16) mol/(cm^2·10 a),对流层NO_2柱浓度呈现降低趋势,减量为0.06×10^(15)mol/(cm^2·10 a);长三角地区对流层O_3柱浓度最大值出现在3、4、5月,而对流层NO_2柱浓度最大值出现在1、12月,HCHO总柱浓度最大值出现在6、7月;对流层O_3柱浓度的高值区分布在长三角中部、北部区域,对流层NO_2柱浓度高值区分布于长三角中部,HCHO总柱浓度高值区相对分散,且四季的分布各不相同。O_3与NO_2和HCHO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单源源李莉刘琼秦艳陈勇航石颖颖刘小正王鸿宇凌燕
关键词:O3HCHO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