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慧

作品数:9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地表
  • 3篇戈壁
  • 2篇能量平衡
  • 2篇年际
  • 2篇夏季
  • 2篇戈壁地区
  • 1篇地表参数
  • 1篇地表反照率
  • 1篇地表辐射
  • 1篇地气
  • 1篇地气温差
  • 1篇对流层
  • 1篇对流层顶
  • 1篇对流层顶高度
  • 1篇多模式集合
  • 1篇太阳高度
  • 1篇太阳高度角
  • 1篇太阳活动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含水量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9篇韦志刚
  • 9篇李振朝
  • 9篇刘慧
  • 8篇魏红
  • 6篇王超
  • 2篇郑志远
  • 1篇侯旭宏
  • 1篇高晓清
  • 1篇候旭宏
  • 1篇赵威
  • 1篇刘扬

传媒

  • 4篇高原气象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年份

  • 2篇2014
  • 6篇2012
  • 1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CMIP5多模式集合对黄土高原地表辐射的模拟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WCRP CMIP5提供的20个全球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采用多模式集合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黄土高原地区1861-2005年地表辐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地表短波辐射和净辐射呈减小趋势,长波辐射呈增大趋势。向下短波和向上短波辐射下降幅度分别约为6.73W·m-2·100a-1和1.69W·m-2·100a-1,向下长波和向上长波辐射增加幅度分别约为5.3W·m-2·100a-1和2.53W·m-2·100a-1,地表净辐射下降幅度大约为2.26W·m-2·100a-1。地表净辐射变化主要以向下短波辐射的影响为主。全球变暖,温度升高,引起了天空总云量增加、降水增加、蒸发增强、表层土壤湿度降低、LAI增大、积雪覆盖面积缩小等变化,这些变化共同作用引起地表辐射变化,最终反馈给气候系统,导致气候进一步变化。
郑志远韦志刚李振朝刘慧魏红赵威
关键词:黄土高原地表辐射
敦煌戈壁地区净辐射变化特征被引量:9
2012年
利用敦煌双墩子戈壁试验站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的塔站观测资料,分析该地区净辐射的概率分布、日变化、年变化和典型天气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净辐射在-100~0 W/m2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峰值分布区间,其年平均净辐射为43.88 W/m2;②净辐射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最大值出现在正午,最小值出现在日落后,净辐射日变化的季节差异明显;③在晴天、阴天和沙尘天气条件下,净辐射变化特征差别较大,变化规律、极值大小和到达极值时间均不相同,不同天气下的净辐射有其各自特殊性。
王超韦志刚李振朝刘慧魏红
关键词:戈壁陆面过程太阳活动净辐射
绿洲边缘夏季晴天辐射平衡特征和地表能量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2009年敦煌绿洲边缘稀疏植被下垫面夏季观测资料,从中选取5d资料完整的连续晴好天气,系统分析西北干旱区下垫面夏季典型晴天的地表辐射收支和能量平衡的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总辐射较大,高于同期华南湿润地区,但低于青藏高原北部,利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出地表反照率平均值为0.234;净辐射与感热和潜热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通过了99%置信度检验,感热比潜热能量输送显著得多,平均波文比为3.08;浅层土壤温度变化剧烈,日变化明显,7.5cm的土壤热导率为0.26W/(m.K),平均土壤容积热容量为0.88×106J/(m3.K);在平衡方程中,土壤热储量不能忽视,在考虑土壤热储量后,该地区白天的能量闭合度平均值为0.91。
王超韦志刚李振朝候旭宏刘慧魏红
关键词:绿洲边缘地表参数能量平衡
敦煌戈壁地区地气温差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利用敦煌双墩子戈壁试验站2008年12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的塔站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地气温差的概率分布、日变化、日际变化、年变化和典型天气下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地气温差变化幅度较地温和气温小,分布在-1度附近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峰值,观测期间出现的最小温差为-13.78℃,最大温差为35.59℃,平均温差为4.05℃。2)温差的日变化规律性强,白天为正,夜间为负,关于12点大致对称,夜间变化幅度小,白天温差变化幅度较大。3)不同季节温差日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变化幅度、温差大小和温差正负转变的时间有所不同。地气温差在12月最小,6月最大,按季节划分则为夏季最大,冬季最小。4)晴天、阴天和沙尘暴天气下,地气温差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但变化幅度、峰值和温差正负转换的时间有其各自特殊性。
王超韦志刚李振朝刘慧魏红
关键词:戈壁地气温差
我国北方500hPa春、夏季平均长波年际异常的EOF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1958—2008年全球逐日2.5°×2.5°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谐波分析方法对我国北方地区春、夏季平均长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北方春季平均长波主要表现为亚洲北部从咸海到日本存在一个完整的长波:巴尔喀什湖到我国罗布泊地区以长波脊活动为主,我国东北地区以长波槽活动为主,长波槽、脊的强度均呈增强趋势;夏季平均长波主要表现为乌拉尔山、贝加尔湖及鄂霍次克海地区的长波脊、槽、脊分布,蒙古国到我国北部地区多为长波槽活动,近51年来长波槽存在减弱趋势。(2)春季平均长波的距平变化主要表现为我国西北、华北地区与其上游和下游邻近地区存在反相关关系;夏季平均长波距平变化和春季相比有所东移,即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距平变化与其上游和下游地区存在反相关关系。
魏红韦志刚刘慧李振朝王超
关键词:EOF分析谐波分析
夏季敦煌稀疏植被下垫面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观测研究被引量:18
2012年
利用2009年夏季敦煌地区加强期观测资料,分析了稀疏植被下垫面CO2、水汽的通量输送规律和地表辐射、能量平衡等微气象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敦煌地区夏季CO2、水汽通量有明显的日变化,其平均通量分别为-0.023mg.m-2.s-1和2.90mg.m-2.s-1;地表平均反照率为0.24,低于绿洲内部;感热是该地区地表热量流失的主要形式,潜热和土壤热通量相对较小,平均波文比为3.08;观测中也发现了有较大的能量不平衡现象,利用试验资料估算了土壤容积热容量,并在能量平衡方程中加入了土壤热储量,提高了能量平衡度。
王超韦志刚高晓清李振朝侯旭宏刘慧魏红
关键词:近地面层能量平衡
中国北方地区降水变化的分区研究被引量:27
2012年
利用1958-2009年中国北方243个测站逐月降水资料,采用聚类分析和旋转经验正交展开方法,从年变化和年际变化的尺度,对中国北方降水进行了分区研究。按照降水年变化的相似性,将北方分成了7个区。除了个别测站年降水有两个峰值期,北方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年变化特征都比较相似,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按照降水年际变化的相似性,对北方地区进行了四级分区,一级分区分成2个区,二级分区分为4个区,三级分区分为9个区,四级分区分为12个区。近52年来,北方中东部区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而西部区呈上升趋势。降水年际变化的分区格局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转折,在60、70年代,北方降水主要呈三区格局,东部与西部降水的年际变化比较相似,与中部差异大;进入80年代之后,呈两区格局,东西差异显著。
刘扬韦志刚李振朝刘慧
关键词:年变化年际变化
敦煌荒漠戈壁地区裸土地表反照率参数化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利用敦煌站观测资料,选取其中观测资料完整且连续性好的7个年份每年5-10月的地表净辐射四分量和土壤湿度资料,分析研究了敦煌荒漠戈壁地区裸土地表反照率与太阳高度角和表层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表反照率与太阳高度角呈e指数关系,随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减小,当太阳高度角大于40。时,地表反照率趋于稳定。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增大可导致地表反照率的减小,地表反照率与5cm深土壤湿度呈线性关系。另外,建立了敦煌荒漠戈壁地区裸土地表反照率与太阳高度角和表层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双因子参数化公式,提出了一种更加适合该地区的地表反照率参数方案,并且选取2002年6-9月的实测资料对拟合的参数化公式进行模拟验证。本文所提出的地表反照率参数化方案能够很好地再现该地区裸土地表反照率的“u”型日变化特征,可准确地模拟出地表反照率的动态变化趋势。基于此参数化方案计算得到的地表反射辐射与实测值基本一致。
郑志远韦志刚李振朝魏红刘慧
关键词:戈壁地表反照率太阳高度角土壤含水量参数化
近51年我国对流层顶高度的变化特征被引量:13
2012年
利用NCEP/NCAR的对流层顶气压多年月平均和逐月平均再分析资料,运用EOF和REOF方法对近51年中国对流层顶高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地区热带对流层顶(第二对流层顶)和极地对流层顶(第一对流层顶)的边界线,2月最南,8月最北,较高的热带对流层顶从2月开始,逐渐北进,8月到达最北界(44°N附近),然后开始南退,2月其北界处于最南端,在29°~30°N附近;我国29°~44°N之间的中纬度地区,对流层顶高度的年变化幅度较大;对流层顶高度场有三种主要的模态:第一种为全区一致的偏高(偏低)型;第二种为南高(低)北低(高)的南北相反分布型;第三种为南北地区-中部地区相反分布型。对对流层顶高度场进行REOF分解可将中国地区分为6个气候分区,即华南区、新疆区、东北区、华北区、长江流域区和青藏高原区,各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大值一般都出现在夏季,最小值出现在冬季,只有华南区的最大值出现在春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中国地区对流层顶高度的年际变化和长期趋势具有十分明显的区域性。
刘慧韦志刚魏红李振朝王超
关键词:对流层顶高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