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旭锋

作品数:8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篇油气
  • 3篇勘探
  • 3篇凹陷
  • 2篇页岩
  • 2篇油气勘探
  • 2篇古近系
  • 2篇成藏
  • 2篇成藏条件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电磁法
  • 1篇新生界
  • 1篇页岩油
  • 1篇油气成藏
  • 1篇油气成藏条件
  • 1篇油气勘探潜力
  • 1篇油气远景
  • 1篇油气资源
  • 1篇元素地球化学

机构

  • 8篇中国地质调查...
  • 6篇中国地质调查...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四川省核工业...
  • 1篇大庆钻探工程...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8篇刘旭锋
  • 7篇曾秋楠
  • 7篇张交东
  • 5篇王丹丹
  • 3篇张文浩
  • 2篇周新桂
  • 2篇白忠凯
  • 2篇邵昌盛
  • 1篇肖光武
  • 1篇张金昌
  • 1篇侯贺晟
  • 1篇王稳石
  • 1篇王玉芳
  • 1篇陈夷
  • 1篇李清瑶
  • 1篇杨立伟
  • 1篇韩淼
  • 1篇徐盛林

传媒

  • 2篇中国地质
  • 2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山东国土资源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9
  • 2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三门峡盆地豫峡地1井油气勘探突破及意义被引量:2
2025年
三门峡盆地为华北陆块南缘豫西隆起上的中生界—新生界断陷盆地,以往的勘探没有发现油气和有效烃源岩。近年来,公益性油气调查在盆地南缘落实了古近系烃源岩并取得了一些油气成藏新认识。为查验盆地的含油气性,优选函谷关构造带,实施钻探了豫峡地1井。该井揭示古近系小安组油层的孔隙度为13.43%~20.60%,渗透率为35.1~215.5 mD。小安组下部油层组钻杆地层测试结果显示,间喷24 h条件下的井口产油量为17.52 m^(3)(不含水)。采用分层试油,机抽求产,小安组上部、中部和下部油层组的稳定产油量分别为4.79 m^(3)/d、6.79 m^(3)/d和15.83 m^(3)/d(不含水),表明函谷关构造带发育中—高温、含蜡、中孔中渗、不含水、中—浅层、常压、轻质油藏。综合研究表明,豫峡地1井的油源可能为小安组下段和坡底组上段烃源岩,柳林河组及上覆地层中的泥岩为区域性盖层,正断裂是油气的主要输导体系。三门峡盆地发育4套可能的生-储-盖组合,推断其油气具有“短距运聚、多类型聚集、晚期成藏”的特点,主要成藏期在喜马拉雅期。三门峡盆地的油气突破预示着一个新的含油气盆地诞生,将唤起业内对中—小型盆地油气资源的新关注,对久攻未克的南华北盆地和渭河盆地等中—小型盆地的油气勘查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张交东张交东白忠凯刘旭锋王丹丹白忠凯赵洪波王玉芳
关键词:新生界
松科二井轻烃组分垂向分布特征及其对深部油气的指示被引量:4
2019年
松辽盆地深部油气已成为今后油气战略性接替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松科二井连续取样的6042组103种单体的轻烃组分数据显示,轻烃组分垂向分布特征呈现明显的分段性,整体可划分为6个区段:Ⅰ段(井段470~100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少,主要以甲烷为主,重烃较低,为浅层低熟油气段。Ⅱ段(井段1000~280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多;甲烷含量中等,重烃含量普遍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处于成熟阶段,为常规油气段。Ⅲ段(井段2800~3320 m)罐顶气峰面积小,出峰个数较少、零散;甲烷含量整体较高,重烃含量与Ⅳ段相似,表明该段气源可能来源于Ⅳ段。Ⅳ段(井段3320~5940 m)罐顶气峰面积大,集中分布在3400~3800 m和5200~5400 m井段,明显高于Ⅲ段和Ⅴ段;为Ⅲ型烃源岩,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Ⅴ段(井段5940~6200 m)罐顶气峰面积、出峰个数低;甲烷和重烃含量较低。Ⅵ段(井段6200~7018 m)出峰个数、罐顶气峰面积低;甲烷含量较高,重烃含量中等,其总体特征与Ⅳ和Ⅴ段不同,推测深部可能存在气源。上述垂向分布特征反映了白垩系、侏罗系和前侏罗系在油气成因类型、成熟度和含气性及其油气来源等具有不同的特征,为松辽盆地深部非常规天然气探索拓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侯贺晟张金昌张交东张交东王稳石杨立伟肖光武苗慧心徐盛林徐盛林刘旭锋曾秋楠张文浩
关键词:垂向分布
河南三门峡盆地构造格架及其油气资源远景分析被引量:5
2024年
【研究目的】三门峡盆地位于中条山断块、小秦岭断块和崤山断块之间的复合、联合部位,经历多次构造运动与变动,是发育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之上,并逐步演化为一个三角形断陷盆地。该盆地构造较为复杂,勘探程度低,盆地构造格架和演化史研究甚少,影响了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探进程。【研究方法】本文选择三门峡盆地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区域地质资料、野外地质调查、非震勘探解译资料和最近钻井成果等,初步查明了三门峡盆地的构造格架和古近系顶底面埋深,并探讨了其油气资源前景。【研究结果】三门峡盆地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4个演化阶段:(1)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形成及坳陷槽形成阶段;(2)古生代海侵和造山阶段,主要发育海相和海陆过渡相,之后盆地抬升,坳陷槽演变成向斜构造;(3)中生代地堑式断陷盆地形成阶段;(4)古近纪断陷盆地发展和裂陷后沉积阶段。【结论】断陷盆地发展和裂陷后沉积阶段由于喜山期的活动使三门峡盆地处于拉张环境中,形成了南部、北部、东部三面隆起的内陆湖盆,地堑区相对下降接受沉积,特别是三门峡盆地灵宝凹陷古近系沉积厚度大且分布连续,暗色泥岩发育,具有一定的油气资源前景。
王丹丹王丹丹刘旭锋张交东曾秋楠刘旭锋邵昌盛
关键词:油气远景古近系
广域电磁法在豫西地区济源凹陷古生界油气勘探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3年
豫西地区济源凹陷由山地和丘陵组成,地形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盆地内断裂形态结构、深部古生界展布特征等不清楚,制约着济源凹陷的油气勘探和资源潜力评价。本文利用广域电磁法在豫西地区济源凹陷进行方法应用研究,采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处理解释一体化系统”进行数据处理与反演,获得了地下真实的电性特征,建立了目标层与视电阻率的电性关系,刻画了研究区目标层的构造特征。本研究查明了济源凹陷西部斜坡的断裂结构特征,新识别出12条断裂;揭示石炭-二叠系厚度分布范围在200~1800 m,最大埋深2200 m;奥陶系顶界面埋深分布在300~2450 m,呈“条带状”展布,得到了地质调查井岩心编录的证实。
王丹丹王丹丹刘旭锋张交东曾秋楠刘旭锋邵昌盛
关键词:广域电磁法油气勘探石炭-二叠系下古生界济源凹陷
汶东凹陷页岩油发育特征及富集控制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汶东凹陷为鲁西隆起中-新生界中小型断陷盆地,其泥页岩沉积厚度大、埋藏浅,具有较高页岩油勘探价值.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新完钻的汶页1井的钻探资料,分析汶东凹陷大汶口组页岩油发育特征及富集控制因素.汶页1井钻探结果显示,在汶东凹陷沉降中心附近的大汶口组中、上段发育厚度约为500m的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大汶口组上段和中段上亚段;烃类以页岩油形式聚集,含油率普遍大于1.5%,在埋深为440~560和700~820m发育2个页岩油富集层段,具有一定的页岩油资源潜力.研究区大汶口组页岩油的富集规律受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度和裂隙(层理)发育程度等3个主要因素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深湖-半深湖沉积环境有利于有机质保存,为油气生成提供物质基础;有机质丰度和含油率呈良好正相关关系,决定了研究区大汶口组的生油能力;裂隙(层理)为页岩油提供良好的储集和渗流通道,有利于页岩油的富集成藏.
刘旭锋张交东周新桂曾秋楠
关键词:页岩油含油率
河南三门峡盆地古近系构造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
2025年
为了查明三门峡盆地的构造演化、古近系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条件,依据二维地震解释、钻井测井、露头、实验数据等资料,对三门峡盆地构造演化、断层发育和沉积相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其油气勘探潜力。结果表明,三门峡盆地发育3个活动期次的正断层:第一期断裂为形成于燕山运动末期的控盆断裂;第二期断裂为形成于喜山期的盆内控凸、控凹断裂;第三期断裂为形成于更新世的盆内调节断层。三门峡盆地经历了5个演化阶段: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和坳陷槽形成阶段、古生代海侵及造山阶段、中生代地堑式断陷盆地形成阶段、古近纪断陷盆地发展阶段和盆地定型阶段。通过分析共识别出冲积扇相、曲流河相、三角洲相和湖相4种沉积相以及9种沉积亚相和15种沉积微相。古近系小安组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平均值为2.7%,具有较好的生烃物质基础,镜质体反射率分布范围为0.7%~1.1%,烃源岩进入主力生烃阶段,有机质类型以II型为主,部分为III型,综合评价为中—好烃源岩;三角洲相、冲积扇相砂岩为储层发育奠定基础,平均孔隙度为19.79%,渗透率分布范围为(5~150)×10^(-3)μm^(2),为中孔—中低渗储层,物性较好;发育“下生上储、自生自储”生储盖组合,推测发育“新生古储”的生储盖组合,具备油气形成和富集的物质基础和地质条件,豫峡地1井钻获工业油流,进一步证实了三门峡盆地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潜力。
王丹丹王丹丹张交东刘旭锋刘亚雷张交东高永进曾秋楠
关键词:古近系沉积相成藏条件
北方重要盆地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工作进展被引量:3
2024年
北方重要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我国陆上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重点地区。“十三五”以来,公益性油气地质调查聚焦国家需求,着力推进“四新”(即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新领域)油气调查与评价,强力支撑了油气体制改革,取得了塔西北沙井子构造带西段油气调查新发现,以及塔里木盆地数字化建设与选区评价、塔东北奥陶系、塔西北寒武系、三门峡盆地古近系和准东及其周缘地区石炭系油气基础调查等多项新进展;形成了数字盆地标准方案,塔里木盆地电阻率-极化率异常解释图版2项科技创新成果;支撑新疆地区油气勘查开采体制改革工作取得实效,助力企业在塔里木盆地东部超深层油气勘探快速实现新突破,有效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李清瑶李清瑶陈夷张远银陈夷武建伟韩淼刘旭锋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油气成藏条件资源潜力评价
鲁西南晚古生代泥页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鲁西南地区是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但油气资源调查工作及相关沉积环境分析开展较少。鲁页参1井的实施证实山西组下部和太原组上部及中下部发育的暗色泥页岩具有生油岩特征。通过XRF高精度元素扫描方式对鲁页参1井晚古生代泥页岩层段进行连续扫描,获得以主、微量元素含量为主的配套数据300个,结合岩石学、沉积地球化学方法对鲁西隆起晚古生代地层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鲁页参1井为代表的晚古生代泥页岩有机碳含量较高,大部分烃源岩达到中等级别以上,干酪根以利于生气的Ⅲ型为主;热演化程度处于成熟演化阶段,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晚古生代沉积环境整体呈现由海相向陆相转变的趋势,属海陆过渡相沉积,地化指标和粘土矿物特征对沉积环境及其变化趋势指示明显。
曾秋楠张交东周新桂刘旭锋
关键词:晚古生代元素地球化学沉积环境环境意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