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胜梅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伦理
  • 2篇道德
  • 2篇黑格尔
  • 1篇道德品格
  • 1篇道德信念
  • 1篇都市
  • 1篇信念
  • 1篇欲望
  • 1篇择偶
  • 1篇市场经济
  • 1篇市民
  • 1篇市民社会
  • 1篇品格
  • 1篇契约
  • 1篇契约精神
  • 1篇主体间
  • 1篇主体间性
  • 1篇主体性
  • 1篇自我
  • 1篇自我定位

机构

  • 7篇东南大学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刘胜梅
  • 1篇张学义
  • 1篇陈延斌

传媒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求索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学术探索
  • 1篇黄河科技大学...
  • 1篇云南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道德品格存在之争的品格构建及其启示
2012年
经典的亚里士多德的品格观遭到了以哈曼和多里斯为首的情境论哲学家的挑战,但他们对于品格的理解存在着过多注重行为的气质性倾向,以至于把行为的气质性倾向等同于品格特质的偏差。而品格的构成,不仅包含着作为品格外在表征的行为气质性倾向,而且还包含道德信念以及道德义务影响行为的气质性倾向的本质和程度等内在因素。因此,品格构建应着力通过自我调控来缩小道德义务与行为的气质性倾向之间的差距。而品格构建的现实启示就是品格的教育需注重外在的行为与内在的道德心理;细微的情境因素都可能影响主体的道德心理和道德行为,导致道德偏差的出现;需要加强对情境的控制,但决不能否认品格的存在。
刘胜梅
关键词:道德品格道德信念
试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的婚姻观
2011年
婚姻实质上是伦理关系,它包括生活的全部,其中伦理性的爱是婚姻的基础。婚礼是婚姻的精神和伦理的必须,子女是婚姻中男女双方爱的客观化结果。男女在婚姻中的不同角色分工是基于其性别差异,婚姻制度是现实婚姻的保障。婚姻是神圣的,从概念上来说是不能离婚的,但婚姻中的爱又具有感觉的成分,所以婚姻中又包含着离异的可能性。在婚姻中需要摒弃的观点是:婚姻不只是性的关系,不只是以爱为基础,婚姻不是民事契约。
刘胜梅
关键词:黑格尔法哲学婚姻伦理
契约精神及其培育路径被引量:13
2012年
市场经济是自由与民主的商品交换经济。作为包含着自由、平等、民主、协商等诸多品格的契约精神对于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当今中国社会,契约精神严重缺失。中国要实现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进步,就必须培育契约精神,实现从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的转化,实现社会生活的契约化,并构建完善的契约制度体系。
刘胜梅
关键词:契约契约精神市场经济
欲望和需要的扩张及其消解——黑格尔对卢梭“市民社会问题”的解决
2013年
市民社会理论在黑格尔的法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从经济和经济关系的视角,把市民社会描写成个人利益的战场,实际上正是继承了卢梭对市民社会批判的思想。卢梭,作为马克思之前最伟大的市民社会批判家,对市民社会中人们为了获取他人的承认,不断产生和追求无穷无尽的欲望和需要的现象给予了深刻的思考和猛烈的抨击,认为正因为个体"活在他人眼中",从而导致个体与自身相分离,个体与公共机构相分离。对于卢梭提出的市民社会问题,黑格尔在继承卢梭构建共同体的基础上,主张在进行行业等级划分的基础上建立同业公会,以解决个体之间的相互承认问题,并加强个体与公共机构之间的联系。
刘胜梅
关键词:欲望市民社会
《论语》国家观初探被引量:1
2013年
《论语》中包含着丰富的国家思想,它强调"有道之邦"应"法天"、"承政",依赖与其相适应的礼法维持秩序,通过税赋的合理征收和使用来保持国家的正常运转,通过足兵、教民和慎战保障其不受侵犯,通过教育使民明孝悌以效国家。《论语》国家观有着鲜明的特色,它既是一种家族国家观,也是一种情感型国家观。
刘胜梅陈延斌
关键词:论语国家观邦国
主体间性——和谐伦理的构建基础被引量:3
2012年
近代以来,传统的主体性哲学从"主体性凯旋"走向"主体性黄昏",主体性道德哲学也在追求道德同一性过程中被不断消解;与此同时,作为"淘沥"现代性道德三大显型的现代性因子——高技术体系、市场经济体系和全球化,却以追求同一性之实现的方式破除了道德同一性的梦想,呈现出现代性道德分化样态。以上两方面因素内外叠加,成为加剧现代性道德危机的重要诱因。主体间性道德哲学旨在关照主体间的伦理承认与认同,可以消弭主体性道德哲学的内在矛盾与现代性道德分化造成的鸿沟;而以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为理论支持的和谐伦理构建正是这种主体间性道德哲学的新范型。
张学义刘胜梅
关键词:主体性主体间性和谐伦理
都市中“大龄未婚女性”寻求自我定位的伦理透视被引量:5
2012年
"大龄未婚女性"问题的出现,体现着社会性别制度建构的特征,这种根深蒂固的社会性别文化的影响,也是造成"大龄未婚女性"们择偶陷入困境的深层原因之一,而理想的爱情与现实的婚姻的状况也是"大龄未婚女性"们徘徊于婚姻的围城之外的重要因素。"大龄未婚女性"们要摆脱择偶困境,就要以主体的身份来定义自己,建构起真正的自我,在通过婚姻建立的家庭这个伦理实体中达到自我与他人的统一。
刘胜梅
关键词:择偶自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