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岩

作品数:6 被引量:4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锆石
  • 2篇定年
  • 2篇新元古代
  • 2篇元古代
  • 2篇碎屑
  • 2篇基性
  • 2篇LA-ICP...
  • 2篇LA-ICP...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岩浆
  • 1篇岩浆事件
  • 1篇岩群
  • 1篇阴沟
  • 1篇早三叠世
  • 1篇造山带
  • 1篇中二叠世
  • 1篇三叠
  • 1篇三叠世

机构

  • 6篇中国地质调查...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6篇彭岩
  • 4篇李猛
  • 4篇李荣社
  • 4篇王超
  • 3篇计文化
  • 2篇何世平
  • 2篇陈守建
  • 2篇陈奋宁
  • 2篇时超
  • 1篇张海军
  • 1篇张海迪
  • 1篇王健
  • 1篇于浦生
  • 1篇洪俊
  • 1篇张吉衡

传媒

  • 4篇地质通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西北地质

年份

  • 4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祁连山西段新元古代晚期花岗质片麻岩成因及LA-ICP-MS锆石U-Pb定年被引量:11
2015年
祁连山西段吊大坂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出露于北大河岩群二云母片麻岩中。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吊大坂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主要为碱性、弱过铝质花岗岩(A/CNK=1.04~1.12)。岩石主体Rb含量较低,Sr和Ba含量高,K/Rb值介于179~225之间,说明吊大坂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不是高分异花岗岩,但明显的负Eu异常(Eu/Eu*=0.25~0.35),说明该岩浆经历了弱的分离结晶作用。在(Al2O3+TFe O+Mg O+Ti O2)-Al2O3/(TFe O+Mg O+Ti O2)图解中,未经历强烈分异的花岗质岩石样品点落入地壳杂砂岩或中性岩浆岩源区。未经历强烈分异的样品富集强不相容元素,并且在Y-Nb和(Y+Nb)-Rb图解中,主体落入板内花岗岩区域。吊大坂花岗质片麻岩LA-ICP-MS锆石206Pb/238U年龄为736±5Ma,该年龄被解释为花岗质片麻岩的形成时代,说明祁连山存在750~730Ma的岩浆作用记录,可能为新元古代晚期伸展背景下的产物。祁连山新元古代岩浆活动记录了新元古代早期汇聚、新元古代晚期伸展到裂解的长期演化过程。
李猛王超李荣社彭岩
关键词:LA-ICP-MS锆石U-PB年龄花岗质片麻岩新元古代祁连山西段
青海柴达木盆地北缘全吉群内部存在区域性不整合被引量:12
2015年
通过野外考察和前人资料分析发现,柴达木盆地北缘全吉群红藻山组之上存在一个区域性的不整合,其中发育铁质风化壳、沉积间断、地层的缺失、侵蚀作用特征。不整合面上、下地层存在古生物组合、沉积环境的突变。界面以下为碳酸盐台地沉积,界面之上代表了冰水沉积到海相潮上—潮间带沉积,上覆黑土坡组—红铁沟组—皱节山组,依次沿着不整合面向上超覆,反映了不整合发育之后的又一次海进过程。该不整合界面可能代表了新元古代晚期该地区裂谷盆地的伸展阶段的构造响应。该区域性不整合的发现,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对全吉群内部整合关系的认识,说明全吉群需要解体。该不整合可能发生于成冰纪—埃迪卡拉纪。该时期的不整合面上、下生物面貌和沉积环境的变化或突变,可能与新元古代晚期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和全球雪球事件相关。
王超李猛李荣社彭岩张吉衡张海军王健
关键词:新元古代冰碛岩不整合
北祁连肃南地区阴沟群形成时代及沉积源区讨论——碎屑锆石U-Pb年龄证据被引量:9
2015年
北祁连造山带肃南地区是阴沟群的典型分布区,主要由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夹硅质岩、变质泥岩及砂岩组成。本文对阴沟群上部2件粗砂岩碎屑锆石进行LA-ICP-MS U-Pb年龄的测定,分别获得最小谐和年龄(425±2)Ma、(425±5)Ma,代表其形成时代可能为早—中志留世,说明肃南地区原划为早奥陶世的阴沟群可能存在不同时代的物质组成,其形成时代需要进一步的厘定。碎屑锆石谐和年龄分布特征表明,其物源主要来自南部的中祁连地块(800~1000 Ma、1600~1800 Ma),其次来自北祁连岛弧和同碰撞/碰撞后花岗岩(425~510 Ma),而源自北部华北板块的沉积物(老于1800 Ma的锆石)则极少。
李猛王超李荣社彭岩
关键词:北祁连造山带碎屑锆石锆石U-PB
中祁连西段北大河岩群中早古生代火山碎屑岩的识别——来自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被引量:10
2014年
前人认为北大河岩群是祁连造山带西段最古老的变质岩系之一。笔者在肃北地区该岩群中发现了变质中基性凝灰岩,并对其进行了锆石的LA-ICP-MS U-Pb同位素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该中基性凝灰岩的形成年龄为(444±6.9)Ma,可能为中祁连地块在早古生代发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而并非北大河岩群物质组分。笔者根据野外露头、变质程度及年代学数据将其从北大河岩群中解体出来,并将其重新归属于中下奥陶统吾力沟组。笔者研究结果将为探讨中南祁连的物质组成和地质演化历史提供新的约束材料。
彭岩李荣社计文化王超李猛张辉善吴中楠
关键词:U-PB年龄
青海沱沱河地区开心岭一带中二叠世—早三叠世基性岩浆事件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青海省沱沱河地区开心岭一带中二叠世-早三叠世构造背景是影响该区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分析的重要因素。对开心岭一带中二叠世诺日巴尕日保组玄武岩地球化学及侵入其中的辉长岩进行年代学研究,以期对该区中二叠世-早三叠世成矿构造背景提供一定的约束。采用LA-ICP-MS技术测得的辉长岩中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47.0±1.7Ma,属于早三叠世,该期岩浆事件可能是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和可可西里-金沙江缝合带在此阶段发生俯冲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中二叠世玄武岩具有高镁、富铁、贫碱的特征,属于拉斑系列玄武岩;富集LREE和部分HFSE,REE表现为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的右倾型配分型式。具有相对高的Zr含量(平均含量大于70×10-6)和Zr/Y值(5.2~7.0),Nb、Ta、Zr、Hf和Ti相对亏损, Nb/La值(0.1~0.3)较低,总体具有大陆玄武岩的特征,但受到不同程度陆壳或岩石圈地幔的混染。综合多种判别图解分析认为,该套玄武岩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
张辉善计文化何世平陈守建洪俊陈奋宁张海迪时超吴中楠彭岩
关键词:基性岩浆LA-ICP-MS锆石U-PB定年
青海省兴海县日龙沟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8
2015年
赛什塘-日龙沟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田位于东昆仑与西秦岭的交接部位,分布有大量中酸性侵入体,与成矿作用有密切关系。通过对日龙沟锡多金属矿区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该岩体形成于中三叠世(230.7±1.5Ma),属于相对贫硅(Si O2含量为62.24%-63.67%)、偏碱(碱度率AR为1.73-1.88)、过铝(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2.37-2.70之间)的花岗闪长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REE=111×10^-6-164×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元素富集(LREE/HREE=9.83-16.95)的右倾曲线,(La/Yb)N介于16.5-34.32之间,Eu、Gd具有弱负异常(δEu=0.79-0.98,δGd=0.73-0.81),而Tb具有弱正异常(δTb=1.23-1.28)。微量元素显示,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Nb、Ta、Dy、Y、Ho、Yb、Lu等高场强元素亏损。岩相学特征显示,岩体主要由斜长石、黑云母、石英及角闪石组成;镜下可见2组斜长石及包含结构。综合判断认为,日龙沟花岗闪长岩体属I型花岗岩,可能是二叠系中性火山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初步认为赛什塘-日龙沟矿田具有2期成矿作用。
吴中楠计文化何世平陈守建于浦生时超陈奋宁张辉善彭岩
关键词:地球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