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晶晶

作品数:16 被引量:46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糖尿
  • 9篇糖尿病
  • 3篇低血糖
  • 3篇血糖
  • 3篇糖尿病患者
  • 3篇中西医
  • 3篇西医
  • 3篇脑心同治
  • 3篇肥胖
  • 3篇2型糖尿
  • 3篇2型糖尿病
  • 3篇病患
  • 2篇低血糖症
  • 2篇血管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中枢神经
  • 2篇中医
  • 2篇消渴
  • 2篇GLP-1

机构

  • 14篇上海中医药大...
  • 11篇上海中医药大...
  • 6篇上海市浦东医...
  • 4篇美国加州大学
  • 3篇上海公安高等...
  • 3篇同济大学附属...
  • 2篇同济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6篇牛晶晶
  • 14篇周里钢
  • 11篇朱婷
  • 10篇沙雯君
  • 10篇黄文瑾
  • 8篇李俊燕
  • 6篇沈远东
  • 6篇陈建峰
  • 5篇史小林
  • 4篇张伟妃
  • 4篇夏欣
  • 3篇张军
  • 2篇童国庆
  • 2篇陈清光
  • 2篇殷欣
  • 1篇龚敏
  • 1篇洛佩
  • 1篇朱雅楠
  • 1篇赵洪彪
  • 1篇陆灏

传媒

  • 9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第十届中国实...

年份

  • 1篇2016
  • 1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脑-肝轴治疗糖尿病中西医病理机理被引量:5
2014年
传统观点认为小肠只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器官。最近这种观点有所改变,因为发现口腔黏膜和十二指肠等还能够感受营养物质触发负反馈回路,并且通过控制食物摄入量抑制葡萄糖生产来维持代谢平衡。此外,研究发现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的十二指肠营养感知存在缺陷,因而导致葡萄糖产生增加。相比之下,空肠营养感知功能的改变、介导减肥手术的早期抗糖尿病作用和肠道菌群组合物的改变,可能会改变肠道营养感应机制,可以使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能够长期有效地维持葡萄糖稳定。这一观点的重点是:肠道表面内的营养感应和反射机制可以维持葡萄糖稳定,并且可以靶向地改善糖尿病和肥胖病人的肠道营养感应机制,可能成为一个降低血糖浓度的治疗策略。中医观念认为消渴病与脾胃及舌象有着重要联系,而脾胃及舌象在消渴病的辨证论治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因而现代医学理论的小肠及口腔黏膜等还能够感受营养物质,触发营养和能量代谢的负反馈回路的新发现为古老的中医理论奠定了现代医学基础。
史小林龚雅婷牛晶晶黄文瑾周铭月沙雯君朱婷张军陈建峰周里钢
GLP-1对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及中医脑心同治理论治疗消渴证
2014年
GLP-1主要由正常人体肠道L细胞和中枢神经元分泌的,主要通过调控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延缓胃的排空和调节胰岛素的敏感性等途径来调控血糖,是重要的肠促胰岛素。但其除了降糖作用,还可以改善糖尿病引起的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伤。临床上中医脑心同治理论在疾病治疗上有了显著的成效,笔者将在这里回顾一下GLP-1对中枢神经及心血管的作用和中医脑心同治理论治疗消渴证的关系。
江海丽夏欣黄文瑾沙雯君张伟妃牛晶晶李俊燕朱婷沈远东周里钢
关键词:GLP-1脑心同治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础率大剂量特点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初步探讨胰岛素泵治疗空腹血糖升高或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2型糖尿病(T2DM)的基础率及大剂量的特点。方法 112例T2DM,根据手指血糖分为空腹血糖高组(A组)和餐后血糖高组(B组),胰岛素泵(CSII)治疗8 d,比较血糖及胰岛素剂量变化,及2组间异同。结果治疗8 d,A、B组每天8次指血糖均显著降低(P<0.01)。A、B组基础率,每天的基础总量(TBD),3餐前剂量,以及进餐大剂量总和(DD)显著增加(P<0.01)。A、B组8 d TBD、DD及TBD/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空腹血糖升高或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病人,基础用量和进餐用量的分布无差异。
洛佩龚敏牛晶晶陈丽华贺艳菊陈隶华周里钢
关键词: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基础率大剂量
用动脉导管植入的方法从自由活动状态下的大鼠或小鼠采血
目的 在大鼠或小鼠的自由活动状态下给药及采血,方法 许多对激素或血糖等要求准确度较高的实验,需要在动物处于安静,自由活动状态下抽取血液样本.为了达到此目的需要在动物的颈动脉和锁骨下静脉植入导管,并能在一周后重新打开导管采...
牛晶晶殷欣陈清光李俊燕陈虹周里钢
下丘脑炎症和肥胖发病机制被引量:7
2014年
肥胖及其相关的代谢和心血管并发症是欧美国家和高速发展中的中国面临的最具挑战的健康问题。因为肥胖十分的普遍,而且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紧密相关,影响着这些国家三分之一以上的成年人,治疗起来更挑战性。有效肥胖治疗的主要障碍是通常的减肥方法往往难以及时有成效。虽然我们目前还不完全理解减肥后体重再反弹的内在机制,但大量文献表明,体内脂肪储存受到神经体液的稳态调节,这一过程存在于肥胖者同时也存在于体重正常的人,这种神经-内分泌的稳态调节机制可能是体重反弹的重要机理。从炎症的角度来看,肥胖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体脂的增加使生物体内的炎性介质升高,生物防御水平降低,特别是下丘脑饮食调节中枢的慢性炎症。最近的研究表明,在下丘脑关键区域的炎症控制,可以控制体重就是这一过程。因此,在该篇综述中,我们提出了生物过程能量平衡-是体内脂肪控制的基础,并提出了这个能量平衡调节系统中的某些缺陷导致肥胖发病的证据。然后,我们解决肥胖的发病机制,其次是有证据表明高脂肪的饮食(HFD)与控制着能量平衡的下丘脑关键区域的神经病理改变有关。最后,我们考虑如何交互作用会导致这种下丘脑炎症,以及这些交互作用对于肥胖发病机制的影响。
龚雅婷史小林牛晶晶黄文瑾周铭月沙雯君朱婷张军陈建峰周里钢
关键词:肥胖
脑心同治理论在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治疗中应用被引量:5
2013年
近年来,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逐渐升高,临床上对糖尿病引起的心脑疾病症状的研究越来越多,脑心同治理论也在临床对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疗效。脑心同治以中医脑心同源、脑心同病为依据,提倡中医整体观和异病同治的观念。文章通过在中西医理论上对脑心同治概念的理解,以及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医源性低血糖症与脑部和心脏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分析,并结合笔者先前的研究成果,阐述了脑心同治理论在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
牛晶晶刘畅黄文瑾沙雯君李俊燕朱婷沈远东周里钢
关键词:脑心同治糖尿病低血糖可行性
消瘿合剂对改善肝郁脾虚型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观察
目的:通过对中西医联合用药与单纯西药替代治疗肝郁脾虚型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亚临床甲减)患者临床症状效果的研究,观察消瘿合剂在改善亚临床甲减患者临床症状上的优越性和安全性,探讨亚临床甲减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可行性和...
牛晶晶
关键词:亚临床甲减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基于MATLAB的CGMS数据整合分析软件的开发和在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时血糖波动特点研究上的使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低血糖血糖波动趋势,探究低血糖发生的特点。方法:通过矩阵实验室(Matrix Laboratory,MATLAB)编程设计了与MiniMed解决方案(MiniMed Solutions CGMS Sensor,MSCS)的接口,利用MATLAB分析能力,实现大样本量的CGMS数据整合分析。结果:对829例CGMS数据进行筛选,符合研究条件405例,其中出现低血糖患者204例占50.62%。CGMS血糖监测系统与指测血糖在不同血糖范围均有较高一致性(P<0.01)。低血糖患者整体血糖低于非低血糖患者,低血糖发生时间尤以半夜及午餐前居多。低血糖聚集发生时间平均在1点09分,标准差时间为5小时31分。不同年龄段低血糖患者比较,低血糖发生时间随年龄增长而提前(P<0.01)。结论:MATLAB在大量CGMS监测数据处理具有速度快、设计灵活、使用方便等优点。低血糖的发生具有规律性,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是和低血糖发生可能相关的方向调节激素,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和脑生物钟的变化。
沙雯君谭维锴沈远东朱婷张伟妃黄文瑾江海丽牛晶晶李俊燕周里钢
关键词:MATLAB低血糖
对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控制的中西医治疗被引量:10
2014年
现代社会,伴随着饮食摄入量的增加及能量消耗的减少,肥胖及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临床及动物实验中,人们观察到肥胖和糖尿病密切相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肥胖者较不肥胖者的心血管风险及全因病死率分别上升44%和71%[1]。在肥胖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要优先考虑最小化体重增加风险,它会影响患者治疗的安全性、依从性和费用。该文从糖尿病患者体重管理的重要性,中西医在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控制的治疗进展等做一综述,旨在引起大家关注及重视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
夏欣陈建峰江海丽牛晶晶朱婷周里钢
关键词:糖尿病肥胖体重控制心血管风险
GLP-1作用机制与糖尿病脾胃湿热证之间的关系被引量:3
2013年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机率的升高,国内外对2型糖尿病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西医学借助日新月异的高科技检测手段,通过对人体超微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的细微变化的研究,开辟了糖尿病治疗的新天地,其中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就是GLP-1类似物治疗糖尿病。中医学对糖尿病的研究历史悠久,从有确切文字记载,至少有3500年以上,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多种辩证分型。随着目前对糖尿病中医证型客观化的不断深入研究,我们发现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相关客观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笔者通过深入分析研究认为GLP-1作用机制与中医糖尿病脾胃湿热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牛晶晶黄文瑾沙雯君李俊燕朱婷陶枫姚政沈远东周里钢
关键词:GLP-1糖尿病中医分型脾胃湿热证从脾论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