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恒

作品数:18 被引量:7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1篇地磁
  • 11篇古地磁
  • 7篇青藏高原
  • 6篇青藏高原东南...
  • 6篇南缘
  • 4篇地磁学
  • 4篇地体
  • 4篇倾角
  • 4篇古地磁学
  • 4篇白垩纪
  • 4篇川滇地块
  • 4篇磁倾角
  • 3篇地层
  • 3篇地块
  • 3篇陆内
  • 2篇地块运动
  • 2篇地震
  • 2篇新元古代
  • 2篇元古代
  • 2篇走滑

机构

  • 15篇中国地质科学...
  • 8篇国土资源部
  • 7篇首都师范大学
  • 7篇中国地震局
  • 5篇南京大学
  • 2篇江苏省有色金...
  • 1篇南洋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加州大学

作者

  • 18篇王恒
  • 13篇仝亚博
  • 12篇杨振宇
  • 6篇高亮
  • 6篇徐颖超
  • 3篇刘静
  • 3篇赵越
  • 3篇姚文倩
  • 2篇张金玉
  • 2篇韩志锐
  • 2篇张旭东
  • 1篇吴中海
  • 1篇张海峰
  • 1篇李志刚
  • 1篇李雪
  • 1篇秦永鹏
  • 1篇袁兆德
  • 1篇裴军令
  • 1篇李占飞
  • 1篇王艳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地质通报
  • 2篇地震地质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峡地区新元古代莲沱组底部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9
2018年
湖北三峡地区发育一套新元古代地层,其可能记录了地球系统的一系列剧变,如莲沱组可能记录了与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以及南华冰期起始时间等相关的地质信息。然而,莲沱组的沉积年龄及区域地层对比却仍存在较大争议,限制了我们对这些地质信息的理解。本文从花鸡坡剖面莲沱组底部凝灰岩层获得两组SHRIMP U-Pb锆石年龄(810±7)、(763±10)Ma,前者可能为莲沱组下伏黄陵花岗岩剥蚀后再沉积的结果,而后者应代表莲沱组底部沉积开始的年龄。结合前人在三峡地区对莲沱组地层年代学的研究,认为莲沱组沉积年龄为780~714Ma,区域上可与滇中、川西澄江组/开建桥组及湘北的板溪群、黔东南的下江群及桂北的丹洲群进行对比,但其缺失下江系早期—中早期(820~790 Ma)沉积地层,因此只相当于下江群、丹洲群的中上部地层。
景先庆杨振宇仝亚博王恒徐颖超
关键词:莲沱组凝灰岩SHRIMP
阿尔金断裂中段乌尊硝尔段古地震记录与级联破裂行为被引量:7
2020年
阿尔金断裂是世界上少有的几条巨型活动走滑断裂带之一,对其古地震复发特征至今认识不足,与缺少高分辨率地层控制下的古地震记录有关.在阿尔金断裂中段乌尊硝尔附近发育的小型拉分盆地内,开展了精细的古地震探槽工作.高分辨率沉积地层记录了丰富的古地震变形及其沉积响应.基于裂缝充填、地层增厚、角度不整合、褶皱等古地震判别标志,共识别了4次古地震事件.结合14C测年技术,约束了4次事件的发生时间,其中事件W1发生在AD1220~1773,事件W2和W3发生在407~215BC,事件W4略早于1608~1462BC,显示出丛集性复发特征.通过与相邻的、平顶山阶区以东的探槽中古地震数据对比,发现平顶山阶区两侧在最新一次事件中发生了级联破裂.
袁兆德刘静周游李志刚王恒王恒姚文倩
关键词:青藏高原阿尔金断裂走滑断裂古地震
利用R语言半自动化提取河流阶地——以米家山黄河阶地为例被引量:2
2019年
构造活跃地区阶地的发育对于分析不同时间域下的构造变形或气候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利用有效的定量方法提取和精细刻画这类地貌特征显得极为重要。R语言是一种集统计分析和图形显示于一体的优秀编程语言,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但尚未应用于地质与地貌学领域。文中以海原断裂带景泰—哈思山段的米家山东侧保存较好的多级黄河河流阶地为研究目标,初步尝试基于R语言对Sf M技术获取的高精度地形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完成了对米家山黄河阶地的半自动提取,共划分出20级河流阶地,同时揭示出较年轻的阶地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延伸性,而较老阶地的连续性和延伸性则相对较差,且老阶地变形逐渐趋于明显,阶地年龄越老,其似半抛物线形态的翘曲越明显,反映了米家山东侧多级阶地形成后的不同演化历史。此次试验结果表明R语言有望成为高精度地形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有效工具。
姚文倩刘静Michael Oskin韩龙飞李雪王恒徐心悦李占飞张金玉
关键词:R语言SFM
青藏高原东南缘晚新生代川滇地体旋扭构造体系地壳变形特征的古地磁学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通过对川滇地体、思茅地体白垩纪、古近纪地层古地磁数据以及新生代地壳构造特征的分析,结合青藏高原东南缘GPS监测研究结果,揭示了新生代时期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块体的旋转变形特征.根据古地磁数据模拟计算得出~5Ma以来哀牢山-红河走滑断裂带(ARF)受川滇地体挤压而发生弯曲变形的南北向偏移速率至少为~13.05mm/a,奠边俯左旋走滑断裂带(DBPF)西侧思茅地体内部自~5Ma以来至少存在~2.08mm/a的东西向伸展分量,而DBPF 5Ma以来的南北向平均左旋走滑速度则至少为~1.66mm/a,与现今GPS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证明鲜水河-小江左旋走滑断裂带(XXF)的左旋走滑运动虽然没有切断ARF,但是川滇地体的南向顺时针旋转挤压作用导致了断裂带的南向弯曲变形,从而吸收了部分左旋走滑速率,造成左旋走滑运动在跨过ARF传递到DBPF后走滑速率发生了突变,由~10mm/a减小于2~3mm/a.缅泰地块和思茅地体在经历了渐新世-中新世时期以高黎贡山-实楷右旋走滑断裂带和ARF为边界的东南侧向顺时针旋转挤出运动之后,自5Ma开始,至少思茅地体与川滇地体一起,以XXF和DBPF为旋转边界发生了以东喜马拉雅构造节为近似中心的旋转挤出运动.
仝亚博杨振宇张旭东吴中海赵越王恒徐颖超高亮安纯志
中国西南思茅地体中部白垩纪古地磁结果及陆内地壳变形特征被引量:12
2014年
对我国西南地区思茅地体中部巍山和五印地区白垩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研究,获得了两个地区的高温剩磁分量并通过了褶皱检验.巍山剖面特征剩磁方向为Ds=64.3°,Is=48.5°,k=54.6,α95=4.7°;五印剖面特征剩磁方向为Ds=15.4°,Is=44.8°,k=212.0,α95=4.6°.通过思茅地体磁偏角变化与兰坪—思茅褶皱带构造线迹变化的相关性分析,确定思茅地体内部差异性旋转变形受控于思茅地体弧形构造带的形成和演化.通过青藏高原东南缘走滑断裂带活动年代分析,确定兰坪—思茅褶皱带蜂腰构造部位形成于两期构造事件,早期构造变形与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北北东向挤压缩进有关,后期构造变形与川滇微地块发生顺时针旋转时南向挤出运动有关.以华南板块稳定区白垩纪古地磁极为参考极,计算得出巍山和五印相对于华南板块分别发生了10.5°±6.0°和3.8°±4.9°的南向运移量.通过选取思茅地体内部构造形态较稳定的巍山和普洱地区白垩纪古地磁极为参考极,计算得出五印相对于巍山和普洱分别发生了3.4°±5.0°和3.1°±5.4°的北向纬向运移,表明五印和和巍山之间自印亚碰撞以来经历了较大规模的北向地壳缩短变形作用.
仝亚博杨振宇王恒张旭东安纯志徐颖超赵越
关键词:白垩纪古地磁
川滇地块古新统宁蒗组磁组构特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5
2014年
对川滇地块程海断裂附近的宁蒗地区古新统宁蒗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磁组构研究,沿战河-西布河布置了22个采点(钻取287块样品),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内存在四种磁组构类型,分别为初始变形磁组构和铅笔状磁组构以及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两种过渡型磁组构.研究区西侧(采点1—9)K1轴优势方向为近NNE-SSW方向,东侧(采点13—22)K1轴优势方向则为近S-N向,K1轴方向的突然变化可能与研究区内的隐伏断层活动有关.另外,磁组构也可以很好判断断层所夹持块体之间的相对旋转运动.将两组K1轴优势方向经过旋转校正之后,发现研究区内中-晚始新世时古应力方向为近E-W向,该应力方向主要与新生代印欧碰撞有关.此外,E-W向的古应力场明显不同于现今的近S-N向的应力场方向,这可能与印欧碰撞后青藏高原从前期的挤压缩短阶段进入到后期的E-W向伸展阶段有关.
高亮仝亚博王恒秦永鹏王艳汤怡杨振宇
关键词:磁组构川滇地块古应力
青藏高原东南缘保山地体上新世地壳旋转变形运动的古地磁学研究及构造意义被引量:5
2018年
青藏高原东南缘受印度板块的持续挤压发生了强烈的陆内变形,前人的研究结果显示,保山地体中新世以来发生强烈的旋转变形,因此,在保山盆地东南缘上新世湖相沉积地层中采集了30个采点(约300块定向样品),其中160块样品分离出了特征剩磁分量,通过了褶皱检验和倒转检验,代表了沉积地层形成时的原生剩磁分量。地层产状校正后剩磁平均方向为:Ds/Is=20.2°/37.1°,Ks=59.7,α95=4.8°,N=16;对应古地磁极为:北纬67.9°、东经205.7°,A95=2.6。通过与保山盆地东缘科研钻井磁性地层结果进行对比,可以确定羊邑剖面年代为6±0.2Ma;与10Ma东亚构造稳定区古地磁参考极对比发现,保山盆地发生了19.2°±6°的顺时针旋转,表明保山地体上新世以来平均顺时针旋转速率为3.2°±1.0°/Ma,如此快速的旋转速率印证了保山地体和腾冲地块古近纪和中新世古地磁研究所揭示的大角度顺时针旋转变形量。
蒲宗文杨振宇仝亚博赵越王恒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古地磁上新世
基岩断面宇宙成因核素暴露定年:重建正断层古地震序列被引量:6
2018年
正断层基岩断面可以连续地记录大地震位移累积的过程以及地震事件序列。该地震序列发生的时间与地震位移导致的基岩断面的暴露时间呈正相关。因此,通过测定断面基岩表层的宇宙成因核素浓度,可获得过去大地震发生的次数、时间和滑动量。目前研究工作中广泛选用灰岩的宇宙成因核素^(36)Cl测年方法,最佳采样基岩断面的高度距地表15~20m。选择采样剖面时,需确保基岩表面记录的是构造事件而并非地貌剥蚀过程,断面平直新鲜。基本采样策略是,在崩积楔之上和之下平行断层滑动方向连续采集一系列基岩样品,单件样品的长×宽×厚约15cm×10cm×3cm。基于样品的宇宙成因核素^(36)Cl和稀土元素-钇(REE-Y)浓度随着样品距地表高度的变化情况,识别出强震次数及其发生时间范围,然后运用数值模型模拟^(36)Cl剖面来获得最可能的强震事件发生时间和滑动量以及相应的误差。
张金玉刘静王恒石许华姚文倩徐晶徐心悦
关键词:正断层宇宙成因核素断层滑动速率
中国西南思茅地体中部白垩纪古地磁结果及陆内地壳变形特征
<正>为了验证中国西南思茅地体陆内差异性旋转变形与兰坪-思茅弧形构造带的形成演化间有直接联系这一结论的可靠性,在中国西南地区思茅地体中部澜沧江弧形弯曲带以巍山和五印地区白垩纪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研究,获得了两...
仝亚博杨振宇王恒安纯志高亮徐颖超
文献传递
川滇微地块古新统宁蒗组古地磁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正>印、亚大陆自新生代发生碰撞以来,印度板块并没有停止北向运动,而是继续向欧亚大陆内部挤压,造成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发生了近2500km的南北向地壳的缩短。但是对于这2500km的地壳缩短是怎样被吸收在青藏高原的构造...
高亮仝亚博王恒杨振宇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