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丽娜

作品数:11 被引量:156H指数:6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5篇手足
  • 5篇手足口
  • 5篇手足口病
  • 4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聚集性
  • 2篇新型冠状病毒
  • 2篇疫情
  • 2篇聚集性疫情
  • 2篇冠状
  • 2篇冠状病毒
  • 2篇冠状病毒感染
  • 2篇变异株
  • 2篇病毒
  • 2篇病毒感染
  • 2篇病例
  • 2篇病原学
  • 1篇登革热
  • 1篇登革热流行

机构

  • 8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州市疾病预...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8篇蒋丽娜
  • 6篇王晶
  • 5篇曾竣
  • 4篇何为涛
  • 3篇居昱
  • 3篇谭毅
  • 2篇周树武
  • 2篇林玫
  • 2篇陈敏玫
  • 2篇莫建军
  • 2篇钟革
  • 2篇李永红
  • 1篇董爱虎
  • 1篇袁俊
  • 1篇陈华凤
  • 1篇宋洋
  • 1篇王东燕

传媒

  • 2篇中国病毒病杂...
  • 1篇疾病监测
  • 1篇广西医学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2016~2018年广西梧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重症病例发病的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分析广西梧州市2016~2018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重症病例发病的影响因素。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系统法定报告传染病数据库获取梧州市的手足口病数据,分析2016~2018年梧州市手足口病的三间分布,以及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梧州市2016~2018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0868例,且33.0%的病例集中分布在岑溪市,病例以1~3岁农村儿童为主,重症病例在4~7月的高峰高于9~11月;低年龄、居住在农村、EV71和其他肠道病毒感染是梧州市重症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岑溪市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病原学构成与梧州市其他地区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6~2018年梧州市属于广西手足口病相对高发的地区,且存在明显的地区聚集性,应持续加强疫情监测、做好疫苗的宣传接种工作。
蒋丽娜王晶谭毅曾竣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重症病例发病
广西2014—2018年重症手足口病空间流行特征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索广西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分布的空间流行特征,为识别疾病重点区域和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时空扫描分析手足口病的聚集区域,利用全域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手足口病的空间聚集性,趋势面分析手足口病的空间分布趋势。结果 2014—2018年手足口病重症发病率和重症病死率分别为3.89/10万和4.23%。蒙特卡洛扫描分析显示岑溪市是空间扫描的一类聚集区,二类聚集区主要聚集在广西西北部地区,聚集时间多集中在4—5月和8—10月。全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重症病例呈显著的聚集性分布,重症病例、重症率和重症病死率Moran’s I系数分别为0.088、0.118和0.197(P<0.05)。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广西南部地区,以灵山县为主。对病死率进行聚类和异常值分析发现,5个高-高(H-H)聚集区,分别是灵山县、浦北县、钟山县、昭平县和平桂县,重症发病率H-H区域有6个,分别是灵山县、钦南县、凌云县、右江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和平桂县,高-低(H-L)区域有1个,为岑溪县。趋势面分析结果显示重症死亡病例总体上由东西两侧向中间逐渐减少,由北向中部逐渐增加,再向南部逐渐减少。结论 广西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热点地区主要分布在广西南部地区,应加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高发地区的防控工作,降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带来的负担。
彭远军何为涛郑志刚潘沛江居昱卢振伟廖艳研王海龙张超王晶蒋丽娜杨雅倩梁浩陈敏玫叶力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空间自相关趋势面
广西2008-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监测分析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分析广西2008-2015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谱变化,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获取手足口病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病毒核酸。结果广西2008-2015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 360 857例,双年份发病数、重症数及死亡数均高于前一年的单年份;发病高峰以4~7月为主,高发县(区)多集中在南宁市、柳州市和百色市,男女发病性别比为1.58∶1,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8年间优势病原体依次变化,整体以其他肠道病毒和EV-A71为主,各年份不同病原构成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 856.37,P<0.01);确诊病例病原构成按月分布呈现波浪形变化趋势,不同病例类型病原构成不同,轻症病例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重症和死亡病例以EV-A71为主。结论广西手足口病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优势病原体不断变化,主要病原是其他肠道病毒和EV-A71,且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
何为涛蒋丽娜王东燕陈敏玫莫建军居昱王晶潘沛江宋洋谭毅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病原监测
广西崇左市一起由货车司机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超级传播的疫情调查
2024年
目的分析一起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7月28日至8月5日广西崇左市宁明县一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数据,采集病例及密切接触的鼻咽/口咽拭子并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采用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使用R软件计算基本再生系数(R0)和实时再生系数(Rt)。结果该起聚集性疫情的指示病例为某货车司机,其在2022年7月26—29日期间累计感染14人,并导致了疫情的扩散蔓延。整起疫情最少传播1代,最多传播4代,累计感染38人;时间分布上存在2个高峰,分别为7月31日和8月3日;年龄以30~60岁为主(26/38,68.42%),职业以餐饮服务人员为主(9/38,23.68%);发现方式以管控人员为主(30/38,78.95%),非管控人员主要在疫情的早期被发现;病例接触感染源后可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时间在2~5 d;该起疫情流行株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的进化分支毒株,R0为6.79(95%CI:3.33~12.07),Rt先上升后下降。结论本起疫情是由一货车司机引起的奥密克戎病毒超级传播,应做好货车司机,尤其是边境地区货车司机的管理,以减少类似疫情的扩散蔓延。
蒋丽娜袁俊袁俊李永红陈华凤陈华凤曾竣
关键词: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2008-2015年广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时空聚集性分析被引量:109
2017年
目的分析广西2008-2015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重点探究该病的时空聚集性,为手足口病的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获取以县区为单位的手足口病数据,采用Excel 2010对数据进行处理,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利用SaT Scan 9.4.2软件探测广西手足口病时空聚集性,并比较不同风险人口数为最大空间扫描半径的探测效果,从中选择最优模式。结果广西2008-2015年各市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8年累计报告病例1 360 85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59.61/10万,以4~7月为发病高峰,9~11月为次高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所有病例中0~5岁儿童占92.28%。不同风险人口数最大空间扫描半径得到的探测效果不同,选择最优模式进行分析(以10%人口数为最大空间扫描半径),南宁市和柳州市的各县区分别为主要的一类聚集区和二类聚集区,且聚集时间基本集中在每年的3~7月。结论广西手足口病持续处于高流行态势,且存在时空聚集性,应在高发时间重点加强南宁市和柳州市各县区的手足口病防控。
蒋丽娜谭毅王晶潘沛江周树武莫飞宇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因素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6-2020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2016-2020年登革热病例的三间分布、境内外来源等流行特征,为今后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西2016-2020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的登革热病例数据,应用Excel2010和SPSS 20.0软件整理和分析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比较近5年广西登革热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分析病例的感染来源及广西登革热的流行规律。结果2016-2020年广西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2183例,平均发病率为0.89/10万。2016-2018年以散发病例为主,2019、2020年出现暴发疫情,2019年发病达到高峰,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80.20%。输入病例中男女性别比略高于本地病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2,P=0.022)。本地病例以30~39岁为主(22.61%),输入病例以30~39岁最多(27.94%)。本地病例和输入病例发病时间趋势大致相同,以夏秋季为主。省外输入病例中以广东省为主(74例,88.10%),境外输入病例以柬埔寨为主(83例,65.35%)。在职业分布中,本地病例和境外输入病例都以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占比分别为20.78%和20.47%,境内输入病例以农民为主(43.03%)。结论广西登革热病例由散发转到暴发趋势增强,要加强重点人群以及登革热流行季节的防控知识宣传和疾病监测,提高出入境口岸检疫的敏感性和医疗机构的诊断水平,及时发现和报告病例,以减少登革热疫情发生和传播。
王晶罗飞何为涛何为涛蒋丽娜林玫曾竣
关键词:登革热输入病例
2008-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Joinpoint回归模型趋势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广西统计年鉴》中2008—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病例资料和人口数据,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JRP)对年份、性别、月份、年龄别发病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4、2017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年报告发病率趋势变化转折点,2008—2014年呈快速上升趋势(β_(1)=92.92,P=0.030);2014—2017年(β_(1)=−44.55,P=0.833)、2017—2022年(β_(1)=−70.71,P=0.163)均呈下降趋势。男性年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2014—2022年趋势变化呈快速下降趋势(β_(1)=−69.28,P=0.038);女性趋势变化转折点及逐年趋势变化与总体年报告发病率相似。各年龄组平均年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13.80%,P<0.001],2岁以下组呈上升趋势(APC=15.38%,P=0.809),2~至15~岁年龄组呈快速下降趋势(APC=42.47%,P<0.001),15岁以上年龄组呈极低位长拖尾现象(APC=5.30%,P=0.003)。年平均月报告发病率呈“快升缓降”特征,5月为峰值,1—5月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PC=82.33%,P=0.017),5—12月呈下降趋势(APC=−15.59%,P=0.077)。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手足口病流行趋势依然严峻,应继续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全人群均存在感染风险,尤其以男性、2岁以下儿童发病较高,夏季为发病高峰,应把控好关键期,对重点人群做好宣传教育及防控措施。
李慧蒋丽娜曾维德钟革钟革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
2020⁃2022年广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特征分析
2023年
分析2020⁃2022年期间广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疾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广西和其他地区COVID⁃19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搜集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7日期间广西报告的所有COVID⁃19病例信息和聚集性疫情资料,采用Excel 2010、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作图。2020⁃2022年期间广西累计报告COVID⁃19本地病例14119例,输入病例4455例,其中本地病例在所有县(市、区)均有报告,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农民为主;境外输入病例主要集中在边境的8个县(市、区),占94.84%,职业分布则以商业服务和工人为主;根据病例流行曲线及主要流行株可将广西这一时期COVID⁃19疫情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均由原始株导致;第二阶段以德尔塔株为主,占83.12%;第三阶段以奥密克戎株为主,占99.89%。对158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分析显示,引起内陆地区和边境地区聚集性疫情的变异株类型存在差异,且疫情来源不同,内陆地区的聚集性疫情79.70%因国内其他省份疫情波及导致,而边境地区68%因境外疫情输入,越南是广西边境地区境外输入性疫情的主要来源国。广西作为边境省份,境外输入导致的聚集性疫情与越南高度关联,且发生地区主要集中在8个边境县(市、区)的村屯;基因测序和流调结果提示广西边境地区聚集性疫情的变异株型别、好发场所均与内陆地区存在差异,因此制定两类地区的COVID⁃19防控措施上应有所不同。
刘银品蒋丽娜蒋丽娜居昱曾竣李永红居昱周树武莫建军林玫李永红
关键词:变异株聚集性疫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