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玥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电催化
  • 1篇电催化剂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沉积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观察
  • 1篇圆锥
  • 1篇源性
  • 1篇增殖
  • 1篇生物材料
  • 1篇生物相容
  • 1篇生物相容性
  • 1篇生物相容性材...
  • 1篇实验教学
  • 1篇猪小肠
  • 1篇外源
  • 1篇外源性
  • 1篇外源性BFG...
  • 1篇麻醉
  • 1篇麻醉解剖学

机构

  • 4篇沈阳医学院

作者

  • 4篇任玥
  • 2篇孙慧哲
  • 1篇孟健
  • 1篇张庭深
  • 1篇曾亮
  • 1篇苏秋香
  • 1篇王效杰
  • 1篇匡宝平
  • 1篇王正东
  • 1篇苗丽华
  • 1篇李茜
  • 1篇隋丽丽
  • 1篇王巧玲
  • 1篇黄和
  • 1篇田伟

传媒

  • 1篇中国教育技术...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16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一种快速构筑纳米圆锥支撑纳米片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产氢材料制备领域,具体地而言为一种快速构筑纳米圆锥支撑纳米片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将0.5‑1.0g硝酸钴、0.2‑0.5g硝酸锌,0.05‑0.1g氟化铵,0.3‑0.5g尿素溶入40‑80ml水中...
苗丽华隋丽丽李茜任玥李红梅黄和孟健
猪小肠黏膜下基质海绵的制备被引量:3
2016年
背景:研究发现将小肠黏膜下基质直接应用于损伤部位,对体内外细胞的生长、分化还不是非常有效,而且其孔径很小,通透性不良,治疗效果不够理想。目的:构建小肠黏膜下基质海绵,了解其形态学特征。方法:采用物理及顺序化学浸泡脱细胞法制备猪小肠黏膜下基质。以不同质量分数的小肠黏膜下基质(1%、2%、3%、4%),不同浓度的交联剂EDC(50,100,150 mmol/L)制备小肠黏膜下基质海绵,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海绵结构。将小肠黏膜下基质海绵(实验组)与小肠黏膜下基质(对照组)分别置入大鼠背部肌肉中,置入1,2,3周后组织学观察组织反应及材料降解。结果与结论:(1)以质量分数1%小肠黏膜下基质、100 mmol/L EDC交联制得的小肠黏膜下基质海绵,空间结构弹性好,结构规整,孔径均匀一致,无空洞现象,所以肌肉置入实验选择此组材料;(2)置入1周后,实验组海绵网孔状结构保持完整,在材料周围可见轻微炎细胞浸润,少量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巨细胞反应,支架边缘可见周围软组织增殖移行;对照组炎细胞浸润明显,其下创面有粘连,周围软组织增殖移行较少。置入3周后,实验组置入部位炎症基本消退,可见成纤维样细胞及血管成分,胶原纤维束较细小,平行排列,海绵处呈结缔组织样结构;对照组仍然存在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含量较少;(3)结果表明:小肠黏膜下基质海绵结构合理,具备作为组织工程皮肤支架的潜能。
孙慧哲田伟曾亮王效杰王正东任玥匡宝平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材料生物材料形态学观察孔径
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在麻醉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年
方法:将麻醉学大四本科生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用单主体教学模式,实验组用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通过匿名问卷调查、实验课和理论考核以及总评成绩,比较两种模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各项考核成绩均高于前者(P <0.05)。结论:在麻醉解剖学实验课上推行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有助于加强协作能力,提升分析能力、思考创新能力,锻炼动手能力,为麻醉学专业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方式。
任玥王巧玲孙慧哲
关键词:麻醉学麻醉解剖学实验教学
外源性bFGF和CNTF对大鼠MDSCs增殖的影响
张庭深任玥苏秋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