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旭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专利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单克隆
  • 2篇单克隆抗体
  • 2篇蛋白
  • 2篇印迹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研究
  • 2篇免疫
  • 2篇免疫识别
  • 2篇免疫印迹
  • 2篇免疫印迹分析
  • 2篇抗体
  • 2篇克隆
  • 2篇家族
  • 2篇家族蛋白
  • 2篇分子
  • 2篇分子生物
  • 2篇分子生物学
  • 2篇分子生物学研...
  • 2篇干扰素
  • 2篇干扰素诱导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3篇冯旭
  • 1篇范绍佳
  • 1篇刘建
  • 1篇陈晓阳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回流指数在空气质量变化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6年
将回流指数引入珠三角污染气象条件的研究中,尝试使用回流指数判别形成区域大气污染的机理.运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得到珠三角精细化的回流指数时空分布,同时与边界层外场观测试验结果进行比对从而验证模式对边界层内风场的模拟效果.最后,分别对干湿季冷高压影响下的污染过程进行分析,湿季选取2013年4月13—16日的珠三角重污染过程,干季选取同年12月8—10日的污染过程.结果表明:在本研究的两次过程中,使用回流指数Rcritical=0.6作为阈值能较好地区分局地污染物回流堆积与上风向污染物输送两种因素在冷高压型污染过程中何者占主导,当区域中回流指数普遍低于0.6则是污染物局地回流堆积作用更明显,若普遍高于0.6则是受上风向污染物的输送影响更明显;在局地回流堆积为主要形成机理的污染过程中,地面污染物浓度与边界层整体回流系数呈反方向变化关系,地面污染物浓度峰值对应边界层回流系数谷值;在污染物输送为主要形成因素的污染过程中,边界层中低层回流系数达到峰值时代表该区域此时受上风向风场输送作用最显著,地面污染物浓度同时达到峰值.
陈晓阳冯旭范绍佳刘建
关键词:珠三角空气质量污染物输送数值模拟
一批识别IFP35家族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在免疫识别等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2株(编号分别为mAb136、mAb218)可以异性识别干扰素诱导蛋白IFP35(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35)和NMI(N‑Myc Interactor)的单克隆抗体。这些...
梁欢欢冯旭刘迎芳
一批识别IFP35家族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在免疫识别等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2株(编号分别为mAb136、mAb218)可以异性识别干扰素诱导蛋白IFP35(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 35)和NMI(N‑Myc Interactor)的单克隆抗体。这些...
梁欢欢冯旭刘迎芳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