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森 作品数:7 被引量:10 H指数:2 供职机构: 高州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茂名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地佐辛在小儿心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地佐辛在小儿心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行心脏介入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地佐辛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氯胺酮+异丙酚行全身麻醉,地佐辛组在对照组措施的基础上加用地佐辛。记录两组患儿入手术室后、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5 min、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AP)、HR、血氧饱和度(Sp O2);记录两组患儿的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结果两组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P均随着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对照组下降趋势明显大于地佐辛组;时间与分组之间无交互效应(P>0.05)。两组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均随着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至手术结束时恢复到术前水平,地佐辛下降趋势明显大于对照组;时间与分组之间无交互效应(P>0.05)。两组Sp 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 O2均随着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至手术结束时恢复到术前水平,对照组下降趋势明显大于地佐辛组;时间与分组之间无交互效应(P>0.05)。地佐辛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地佐辛组患儿发生呼吸抑制1例(2.0%)、恶心呕吐8例(16.0%),与对照组的5例(10.0%)、10例(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可安全应用于心脏介入手术中,不良反应少。 黄伯万 刘成森 尹金飞 苏晓文 钟海清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地佐辛 镇痛 全身麻醉 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对全身麻醉复合PVB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对全身麻醉复合椎旁神经阻滞(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PVB)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2018年8月—2020年8月在高州市人民医院实施全身麻醉复合PVB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利多卡因组及复合组,每组25例。4组患者均于麻醉诱导前行PVB。右美托咪定组、利多卡因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2%盐酸利多卡因1.5 mg/kg,10 min内输注完毕,后分别以0.4μg·kg^(−1)·h^(−1)和1.5 mg·kg^(−1)·h^(−1)的剂量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复合组麻醉诱导前10 min输注右美托咪定+2%盐酸利多卡因,方法剂量同前;对照组静脉输注等剂量生理盐水。记录4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丙泊酚用量及瑞芬太尼用量,比较4组患者诱导前(T_(1))、手术完成时(T_(2))、术后2 h(T3)、术后24 h(T4)血清IL⁃6和TNF⁃α水平,观察4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利多卡因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和复合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增加,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复合组的改变幅度更大。T_(1)时4组血清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4时,4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T_(1)时升高(P<0.05)。T3~T4时,利多卡因组的血清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T_(2)~T4时,与对照组和利多卡因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和复合组血清IL⁃6、TNF⁃α水平降低(P<0.05),复合组的改变幅度更大。4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能够明显减轻全身麻醉复合PVB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炎性反应。 张小亮 梁海丹 刘成森关键词:胸腔镜检查 食管癌根治术 利多卡因 椎旁神经阻滞 炎性反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PVB)在老年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VATS)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2月于我院行VATS治疗的74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25)、B组(n=25)、C组(n=24)。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罗哌卡因PVB麻醉,A、B、C组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25%、0.50%、0.75%,比较三组不同状态(静息、咳嗽)、不同时间(术后5 min、术后2 h、1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补救镇痛情况、围术期体征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舒芬太尼与间羟胺的使用剂量、麻醉并发症。结果三组术后2 h、12 h VAS评分均有下降,且B组、C组VAS评分低于A组(P<0.05),但B组、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短于C组,而B组、C组补救镇痛情况少于A组(P<0.05);C组围术期HR、MAP水平存在明显波动,且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围术期HR、M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使用剂量由高到低依次为B组、A组、C组,间羟胺使用剂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组、A组、B组(P<0.05);C组麻醉并发症高于A组、B组(P<0.05),而A组、B组麻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50%浓度罗哌卡因PVB麻醉在老年患者VATS方案中具有理想效果,其镇痛效果与高浓度相似,但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且药物用量少于低浓度方案,麻醉并发症风险低。 杨小强 丁伟 张小亮 刘成森关键词:围手术期镇痛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罗哌卡因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麻醉管理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开胸手术中的作用分析 2023年 目的 研究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开胸手术中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麻醉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6月-2022年9月收治的接受开胸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研究组以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进行麻醉管理,对照组采取常规麻醉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恢复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 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内操作时的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诱导后、心内操作时的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接受开胸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麻醉中,采取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麻醉管理,能够降低手术期间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波动,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术后生活质量,促进患儿恢复。 刘成森 张小亮 杨小强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麻醉管理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 心率 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接受全身麻醉下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的180例老年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组(DZ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地佐辛组(Z组)及对照组(C组),比较4组麻醉围术期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疼痛VAS评分、术前术后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评分及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DZ组在插管后、关胸后及拔管后的MAP、术后VAS评分、谵妄及寒颤发生比例均低于C组;术后1 d,DZ组和D组的MMSE评分优于Z组和C组;术后7 d DZ组RBANS评分优于其他3组(P<0.05)。结论:在治疗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中,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可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改善术后苏醒质量。 刘成森 杨小强 张小亮关键词:地佐辛 血流动力学 苏醒质量 心脏瓣膜手术中依托咪酯联合氯胺酮麻醉的应用及对患者RAP、PTRI、SVRI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研究心脏瓣膜手术中依托咪酯联合氯胺酮麻醉的应用及对患者RAP、PTRI、SVRI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根据术中持续麻醉不同药物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均使用同样的方法进行麻醉诱导,对照组应用右美托咪定,研究组应用依托咪酯联合氯胺酮。比较两组麻醉前(T_(0))、麻醉诱导后(T_(1))、气管插管后(T_(2))、切皮后(T_(3))、劈胸骨时(T_(4))、吊心包(T_(5))及CPB前(T_(6))的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循环阻力指数(PTRI)、右房压(RAP)、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比较两组手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及术前和术后1、3、7 d的MMSE评分。结果:T_(0)、T_(1)时,两组HR、MAP、PTRI、RAP及SVR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时,且两组HR、MAP、PTRI、RAP及SVRI与T_(0)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6)时,两组HR、MAP、PTRI、RAP及SV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HR、MAP、PTRI、RAP及SVRI与T_(0)、T_(1)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多巴胺和去氧肾上腺素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研究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联合使用依托咪酯及氯胺酮进行维持麻醉,可有效降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波动,维持各项指标稳定;同时还可以提高术后患者的MMSE评分,降低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 杨小强 刘成森 张小亮 韦华关键词:心脏瓣膜手术 氯胺酮 依托咪酯 心脏直视手术后谵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心脏直视手术后谵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接受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分为发生谵妄组(31例)和未发生谵妄组(89例)。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颈动脉血流速度,局部脑氧饱和度(rSO_(2))。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细胞比容、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时间以及癫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脏疾病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发生谵妄组和未发生谵妄组患者颈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55、58 cm/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前,发生谵妄组患者颈动脉血流速度为51 cm/s,低于未发生谵妄组的62 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动脉阻断和体外循环后颈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发生谵妄组患者颈动脉血流速度达到峰值,为71 cm/s,低于未发生谵妄组的92 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后,发生谵妄组患者颈动脉血流速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后,未发生谵妄组患者颈动脉血流速度较术前增加了21 cm/s(26~44 cm/s),较体外循环前增加了17 cm/s(23~35 cm/s)。发生谵妄组患者的局部脑氧饱和度为50%(50%, 57%),低于未发生谵妄组的66%(48%, 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直视手术后谵妄的发生与颈动脉血流速度存在密切相关,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局部脑氧供不足有关。 杨小强 刘成森 韦华 何斌关键词:心脏直视手术 术后谵妄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