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朝

作品数:1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同源
  • 1篇同源序列
  • 1篇转座
  • 1篇转座子
  • 1篇着丝粒
  • 1篇偃麦草
  • 1篇偃麦草属
  • 1篇反转录转座子
  • 1篇CRW

机构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篇徐柱
  • 1篇张学勇
  • 1篇陆坤
  • 1篇刘朝

传媒

  • 1篇遗传

年份

  • 1篇200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St基因组中的CRW同源序列在偃麦草中的FISH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为了确定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Liu&Wang)和六倍体中间偃麦草(Th.intermedium,[Host]Barkworth&Dewey)的基因组组成,根据野生一粒小麦(Triticum boeoticum)着丝粒自主型反转录转座子(CRW)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二倍体拟鹅观草(Pseudoroegneria spicata,áLve)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筛选到一条St基因组着丝粒区相对特异反转录转座子的部分序列pStC1,长度为1.755kb(GenBank登录号:FJ952565),其中有800bp与小麦着丝粒反转录转座子(CRW)的LTR区高度同源,另有小部分片段与其外壳蛋白编码基因(gag)部分同源,并且包含一段富含AGCAAC碱基的重复序列。以pStC1为探针,对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FISH检测结果显示其基因组组成为两个St组3个E组(St1St2EeEbEx);pStC1与中间偃麦草杂交时,不仅St基因组上有强烈的荧光信号,而且E基因组一些染色体的近着丝粒区域也有杂交信号,说明偃麦草属异源多倍体物种在其形成及进化过程中St与E基因组之间在着丝粒及近着丝粒相关区域可能存在协同进化。
陆坤徐柱刘朝张学勇
关键词:偃麦草属着丝粒反转录转座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