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阳平
- 作品数:15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交换相互作用对TN双自由基高场DNP性能的影响
- 刘阳平
- PEG化氘代单磷酸三苯甲基自由基的高效合成及性能研究(英文)被引量:1
- 2019年
- 电子顺磁共振(EPR)波谱联用外源性自旋探针技术是测量体内外pH的有效手段.有研究表明,单磷酸取代三苯甲基(p1TAM)自由基是目前用于检测pH的最理想的EPR探针.然而,这类探针的合成产率低、易受蛋白影响,极大限制了其生物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高效合成p1TAM自由基的方法,使其总产率从文献报道的1.6%提高到了25%;同时采用PEG修饰的方法避免了白蛋白(BSA)对其产生的干扰.进一步氘代实验结果证实:非氘代PEG化(p1TAM-H)衍生物(POP)虽与氘代PEG化(p1TAM-D)衍生物(dPOP)具有相似的pH敏感性(其pKa分别为6.80和6.79),但POP的EPR谱图较为复杂,而dPOP无论在低pH还是在高pH条件下均具有简单的EPR双峰信号;而且,dPOP具有比POP和p1TAM-H更好的检测灵敏性;此外,dPOP还具有较好的生物稳定性和氧气敏感性.因此,dPOP能够用来同时检测pH和氧气,有望在生物医学方面得到更好的应用.
- 陈莉谈小莉ANTAL Rockenbauer王润玲刘阳平
- 新型稳定双自由基及其高场动态核极化的应用研究
- <正>动态核极化(DNP)联合固态核磁共振(NMR)技术己成为能够克服NMR灵敏性低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所谓DNP就是用微波驱动顺磁中心(即极化试剂)电子的自旋极化向周围核转移的过程。DNP有多种机制,其中交叉机制是高场D...
- 刘阳平
- 文献传递
- 交换相互作用对TN双自由基高场DNP性能的影响
- <正>动态核极化(DNP)是克服MAS-NMR技术低灵敏性的最有效方法。交叉(CE)机制是增强核极化最有效的方法。CE机制要求两个相互作用的电子自旋,因此双自由基是极化剂的首选。在众多双自由基中,由全取代三苯甲基(tri...
- 刘阳平
- 文献传递
- 电子顺磁共振方法对不同生物巯基分子的同步定量检测
- <正>电子顺磁共振(EPR)持有对检删体系无创性、灵敏性、特异性及合适的磁场穿透深度等优点,是目前氧化还原态活体检测与成像的重要方法。顺磁性探针的研发是EPR波谱及成像技术发展的关键,决定了该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的深度...
- 刘阳平宋玉光谈小莉陶山青
- 文献传递
- 电子顺磁共振方法对不同生物巯基分子的同步定量检测
- 电子顺磁共振(EPR)持有对检测体系无创性、灵敏性、特异性及合适的磁场穿透深度等优点,是目前氧化还原态活体检测与成像的重要方法.
- 刘阳平宋玉光谈小莉陶山青
- 稳定自由基研发及其磁共振应用研究
- 刘阳平
- 新型稳定双自由基及其高场动态核极化的应用研究
- 刘阳平
- 稳定自由基研发及其磁共振应用研究
- <正>稳定自由基作为顺磁性探针或试剂在电子顺磁共振(EPR)和核磁共振(NMR)波谱与成像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一方面,EPR结合顺磁性探针可检测或成像分子氧、活性氧、氧化还原态、生物巯基化合物及pH等生理参数;同时,稳定自...
- 刘阳平
- 文献传递
- 活性自由基的EPR检测方法探索
- 相较于光学与MRI成像等技术,电子顺磁共振(EPR)成像技术联合合适的探针可实现检测灵敏性和选择性的最优组合,已用于分子氧、活性氧/氮、氧化还原态、生物巯基化合物及pH等生理参数的检测或成像,是研究氧化/还原应激损伤相关...
- 刘阳平宋玉光谈小莉陈莉姚如
- 关键词:电子顺磁共振自由基一氧化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