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晖
- 作品数:19 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城市化对珠江三角洲存留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7年
-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城区(植物园、白云山、帽峰山)和郊区(鹤山、从化石门、鼎湖山)存留的6个常绿阔叶林进行调查,分析城市化对存留森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在选择的样地按0—10,10—20cm分层采集土壤样品,并测定土壤总有机碳(TOC)、易氧化有机碳(ROC)和不易氧化有机碳(NROC)。结果表明:(1)城区森林土壤的TOC、ROC和NROC含量显著低于郊区(P<0.05)。(2)在0—10cm层次,城区森林土壤碳库的活度和活度指数显著高于郊区(P<0.05);在10—20cm,城区森林土壤碳库的活度和活度指数也高于郊区,但差异不显著。(3)在0—10,10—20cm,郊区森林土壤的碳库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显著高于城市森林(P<0.05)。城市化导致存留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活性增加,但不利于土壤总有机碳积累。
- 张雪莹陈小梅危晖林媚珍
-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城市化
-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优化研究——融入“互联网+”与创新创业知识
- 2021年
- 当前“互联网+”已深刻影响社会的各个领域,而创新创业也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农业生态学”课程可以融入“互联网+”与创新创业知识,以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和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以问卷调查方式调查本科生对“互联网+”与创新创业知识的了解程度、感兴趣领域、融合方式与存在问题等。结合调查结果分析,提出“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优化,为本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 向慧敏危晖秦钟章家恩陈桂葵
- 关键词:创新创业农业生态学教学改革
- 森林土壤有机碳分解对模拟增温的响应
- 2023年
- 由化石燃料燃烧和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地球上最严重的人为干扰之一,对陆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土壤有机碳(SOC)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其微小变化都会影响全球碳平衡和气候变化。近30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相继开展了野外模拟增温对SOC分解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研究。基于在全球建立的26个野外模拟气候变暖实验平台,系统分析增温对森林生态系统SOC分解的影响格局和潜在机制,发现增温通常促进森林SOC的分解,对气候变暖产生正反馈作用。然而,因增温方式和持续时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SOC结构和组成的复杂性、植物-土壤-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以及森林类型等不同而存在差异,导致人们对森林SOC分解响应气候变暖的程度及时空格局变化缺乏统一的认识,且各类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相对贡献尚不清楚。基于已有研究,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有机碳组分以及植物-土壤-微生物互作3个方面构建了气候变暖影响SOC分解的概念框架,并进一步阐述了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以期深入理解森林生态系统碳-气候反馈效应,为制定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措施和实现“碳中和”提供科学依据。1)加强模拟增温对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特别是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SOC分解的长期观测研究,查明SOC分解的时空动态特征;2)加强土壤微生物功能群与SOC分解之间关系的研究,揭示SOC分解对增温响应的微生物学机制;3)形成统一的SOC组分研究方法,揭示不同碳组分对增温的响应特征和机制;4)加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土壤-微生物间相互作用对模拟增温的响应及其对SOC分解调控的研究;5)加强模拟增温与其他全球变化因子(例如降水格局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大气氮沉降)对SOC分解的交互作用,为更好评估未来全球�
- 何金红谭向平熊鑫聂彦霞倪秀玲危晖叶清申卫军
- 关键词:增温微生物颗粒有机碳
- 本科生专业和性别的差异对理论课教学的影响——以华南农业大学“普通生态学”为例
- 2022年
- 本科生专业和性别的差异是否会影响理工科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尚不清楚。研究团队以“普通生态学”课程教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比生态学与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对课程教学不同方面的看法。结果表明:受试群体对“普通生态学”课程的兴趣度较高,专业差异未显著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但性别差异显著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度,即男生的课程兴趣度明显更高。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和科教融合等方面的结果分析表明:专业和性别的差异未显著改变学生对课程教学的看法。
- 危晖章家恩陈桂葵向慧敏舒迎花
- 关键词:教学方式课程考核性别差异
- 幼龄果园间作牧草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 张坤危晖章家恩向慧敏罗颢张媛
- 关键词:幼龄果园果园间作豆科牧草土壤有机碳矿化作用
- 基于问卷调查的《环境与人类》公选课教学改革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公共选修课是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选课人数多、专业背景多样、知识涵盖面广的特点,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的重要推力。《环境与人类》是华南农业大学的全校公选课程之一,通过纸质问卷和在线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学生对选课动机、重点内容、兴趣偏好、分组讨论及考核形式的意见。结合调查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探讨了提高公选课《环境与人类》教学质量的手段,并总结了4个方面的课程改革建议,旨在为进一步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 赵本良章家恩危晖李荣华
- 关键词:网络调查教学内容课堂讨论
- 土壤中微塑料复合污染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0
- 2022年
- 微塑料污染作为新型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其对生态系统的威胁及潜在风险已成为当前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自然界中的微塑料与多种污染物共存所产生的复合污染,比微塑料单一污染造成的后果更严重,因此,对微塑料复合污染的内在机制研究及所采取的防控对策将更加复杂。该文按照土壤环境中与微塑料产生复合污染的污染物的不同来源,将微塑料复合污染划分为两种类型:污染物来自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抗生素等,称为外源性复合污染;污染物来自微塑料自身所释放的有毒添加剂等,则称为内源性复合污染。综述了土壤中微塑料复合污染的3种主要路径:一是微塑料与土壤环境中常见的主要污染物,如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抗生素等发生吸附作用;二是微塑料与土壤微生物等形成生物膜;三是微塑料与自身释放的有毒添加剂形成共同污染。同时,分析了微塑料与以上不同污染物和自身释放的添加剂共同作用的过程、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微塑料复合污染所引发的生态毒性效应。在此基础上,对土壤微塑料复合污染研究一些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该文旨在为深入探究土壤中微塑料复合污染的互作机理、风险评估和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 谢洁芬章家恩章家恩刘自强危晖
- 关键词:土壤复合污染生态风险
- 广州城市路面径流COD污染特征分析
- 2009年
- 2006年4—7月,通过在广州市两条交通主干线上设点监测、采样分析,对城市路面径流COD污染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市区和郊区路面径流COD浓度均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二级排放阈值;城市不同地区的COD负荷有较大差异,市区路面径流COD浓度高于郊区,COD污染物质积累速度高于郊区;雨前干燥期是路面COD物质积累的重要影响因子;路面径流中COD浓度随降雨-径流过程呈现规律性变化,且径流COD与SS浓度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城市路面径流COD存在初期冲刷现象。
- 危晖卓慕宁李定强申卫军
- 关键词:环境科学
- 模拟氮沉降对季风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碳氮组分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究季风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规律。【方法】设置4个氮添加水平:对照、低氮、中氮和高氮,其年添加氮量分别为0、35、70和105 kg·hm^(–2),分干、湿季收集凋落物样品,并进行碳、氮组分含量分析。【结果】随氮添加量的上升,凋落物总有机碳(TO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显著增加,且WSOC/TOC质量比具有上升趋势。氮添加未显著改变酸不溶组分碳(AIFC)含量以及AIFC/TOC质量比,但与对照比较均具有下降趋势。不同的氮添加处理均未显著改变凋落物总氮(TN)、水溶性氮(WSN)和酸不溶组分氮(AIFN)含量,以及WSN和AIFN占TN的比例。短期氮添加对凋落物C/N质量比和AIFC/AIFN质量比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干季的WSOC/WSN质量比。【结论】氮沉降促进了季风常绿阔叶林凋落物中可溶性有机碳的积累,这可能有利于可溶性有机物转入土壤中,从而影响生态系统中的养分循环。
- 李登峰章家恩刘自强王迟袁艾危晖
- 关键词:氮沉降季风常绿阔叶林热带森林
- 短期降水变化对南亚热带季风林SOC 矿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为了探讨短期降水变化对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0—20 cm)土壤有机碳(SOC)矿化过程的影响,以南亚热带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土壤为对象,设计年降水量不变-增加降水频率(IP)、降水频率不变-减少50%年降水量(RP)以及自然降水(对照组,CP)3种处理,基于室内模拟恒温培养试验,监测SOC矿化动态,并测定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降水处理显著改变表层土壤湿度,RP处理土壤湿度低于IP处理17%;IP处理显著增加表层土壤有机碳(SOC)、总氮和总磷含量,分别增加了44%,98%,26%;降水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2)不同土层SOC矿化速率的变化动态一致,在培养初期(0—7 d)矿化速率较高,在培养后期(7—20 d)矿化速率逐渐降低;在整个培养期间,IP处理对SOC矿化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培养后期,RP处理下表层SOC累积矿化量比对照降低了39%。(3)降水处理改变SOC矿化随土层深度变化的趋势,在培养前期IP处理显著减弱表层和亚表层SOC累积矿化量差值(P<0.05),在整个培养期RP处理下亚表层SOC累积矿化量大于表层(P<0.05)。(4)一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拟合SOC矿化动态,土壤潜在活性矿化有机碳库(C0)变化范围为792.13—1539.13 mg·kg−1,RP处理的表层土壤C0有降低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3种降水处理中,表层土壤C0均大于亚表层。(5)SOC累积矿化量Cm与土壤潜在活性矿化有机碳库C0、土壤湿度、SOC呈显著正相关,是影响SOC矿化的重要因子。该研究表明,未来降水变化通过影响华南地区成熟森林SOC矿化过程,进而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产生影响。
- 刘慕瑛陈小梅吴华清许展颖危晖
- 关键词:降水变化季风常绿阔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