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华
-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Ce/HY-KIT-1吸附剂的吸附脱氮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以自制的介孔分子筛KIT-1与微孔分子筛HY机械混合作为载体,并负载活性组分Ce作为吸附剂,对油品中的碱性氮化物进行吸附分离实验,研究影响脱氮率的主要因素以及最佳吸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Ce/HY-KIT-1吸附剂对模拟油脱氮的最优组合为:吸附时间为3 h,吸附温度为40℃,剂油质量比为1∶20,此时的脱氮率为82.17%。在此条件下,对真实油的脱氮率为72.83%。
- 张晶华李会鹏赵华王健付辉蔡天凤
- 关键词:CE脱氮碱性氮化物
- WO_3-ZSM-5/MCM-41用于FCC汽油催化氧化脱硫工艺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利用钨酸对ZSM-5/MCM-41复合分子筛载体进行改性,制备WO3-ZSM-5/MCM-41(10%)催化剂。该催化剂具有明显的MCM-41介孔特征峰和适宜的孔容和孔径。以H2O2为氧化剂,甲醇为助剂,去离子水和甲醇为萃取剂,考察WO3-ZSM-5/MCM-41催化氧化FCC汽油脱硫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FCC汽油20mL,三氧化钨负载量为10%,剂油质量比1∶50,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20min,脱硫率可达67.35。
- 付辉李会鹏赵华王健张晶华
- 关键词:FCC汽油催化氧化脱硫
- 金属离子改性HY-KIT-1脱除柴油中硫化物
- 2014年
- 以介孔分子筛KIT-1与微孔分子筛HY机械混合作为载体,负载活性组分Ce、Ni、Co,对柴油中的含硫化合物进行吸附分离,采用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分析柴油脱硫前后噻吩类硫化物的分布。结果表明,柴油中所含的硫化物主要为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其中苯并噻吩占总含量的51.15%,二苯并噻吩占总含量的48.85%。Ce/HY-KIT-1吸附剂的吸附效果最好。
- 张晶华李会鹏赵华蔡天凤王健付辉
- 关键词:柴油气相色谱硫化物
- 碱处理微孔分子筛制备介-微复合分子筛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3年
- 介孔-微孔复合结构分子筛表现的优良的协同作用和催化吸附性能得到了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们的广泛重视。重点综述了利用NaOH碱液处理不同微孔分子筛合成介孔-微孔复合分子筛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了制备过程中不同因素对于介孔和微孔形成的影响。展望了这种利用碱液处理一元孔结构得到两元复合分子筛在催化和吸附方面的发展前景。
- 付辉李会鹏赵华王健张晶华
- 三代生物柴油的制备与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3年
- 综述了三代生物柴油的制备和工艺条件,包括第一代生物柴油制备方法:酸碱催化法、酶催化法和超临界法;第二代生物柴油制备方法:掺炼法、加氢直接脱氧法和加氢脱氧异构法;第三代生物柴油制备方法:微生物油脂法、生物质气化合成法。
- 王健李会鹏赵华蔡天凤付辉张晶华
- 关键词:生物柴油微生物油脂
- 柴油吸附脱氮吸附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3年
- 吸附脱氮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之一。根据吸附剂的不同,其吸附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别。吸附剂按表面极性可以分为极性吸附剂和非极性吸附剂。其中,活性氧化铝,硅胶,白土,分子筛,磷钼酸属于极性吸附剂,而活性炭属于非极性吸附剂。有些吸附剂的吸附脱氮效果还不是很理想,因此吸附剂的选择和其改性已经成为现在研究的重点。介绍了近几年来这两类柴油脱氮吸附剂的研究情况及其进展,并对未来吸附剂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 张晶华李会鹏赵华蔡天凤王健付辉
- 关键词:柴油脱氮吸附剂
- K_2O/Na_2O-SBA-15催化大豆油合成生物柴油工艺条件优化被引量:5
- 2014年
- 采用浸渍法制备出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K2O/Na2O-SBA-15,以其催化大豆油和无水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考察了反应条件对生物柴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K2O,Na2O负载量均为3%(摩尔分数),催化剂用量(占原料油的质量分数)为3%,甲醇与大豆油的摩尔比为12,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3 h的优化条件下,生物柴油收率可达92.65%。
- 王健李会鹏赵华付辉张晶华
- 关键词:生物柴油酯交换反应固体碱催化剂碱金属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