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晓丽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东段
  • 1篇断层
  • 1篇断层相关褶皱
  • 1篇断裂带
  • 1篇油气
  • 1篇油气地质
  • 1篇油气地质意义
  • 1篇油气圈闭
  • 1篇沙雅隆起
  • 1篇塔里木盆地
  • 1篇盆地
  • 1篇圈闭
  • 1篇褶皱
  • 1篇斜坡
  • 1篇裂带
  • 1篇古生代
  • 1篇凹陷
  • 1篇巴楚隆起

机构

  • 3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石化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作者

  • 3篇何光玉
  • 3篇姚泽伟
  • 3篇郑晓丽
  • 2篇张洪安
  • 2篇云露
  • 2篇漆立新
  • 2篇林璐
  • 2篇王文侠
  • 1篇张根法
  • 1篇顾忆

传媒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巴楚隆起亚松迪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几何学模型被引量:4
2016年
基于地震剖面的精细地质解释,识别出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亚松迪断裂带及邻区三期冲断-褶皱构造,并建立了其几何学模型。第一期活动的为沿中寒武统膏盐层滑脱的巴什托断裂,该断裂走向为NWW,形成于二叠纪之后、古近纪之前;第二期为基底卷入型的色力布亚断裂,该断裂走向为NNW,形成于晚中新世;第三期为分别沿中寒武统和古近系膏盐层滑脱的亚松迪深、浅层断裂,这两条断裂走向均为NW,形成于更新世—全新世。平面上,亚松迪断裂的发育位置受控于古近系膏盐层的分布范围。剖面上,与先存的巴什托断裂和色力布亚断裂的复合发育造成了亚松迪断裂带东、中、西三段不同的构造样式:东段发育断层传播褶皱(上)与突破型滑脱褶皱(下);中段发育断层传播褶皱(上)、突破型滑脱褶皱(中)和基底卷入构造(下);西段则发育滑脱褶皱(上)与断层转折褶皱(下),该段滑脱褶皱为亚松迪浅层断裂的西端点。最后,我们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这三种冲断-褶皱模型进行了验证。
郑晓丽何光玉姚泽伟
关键词:断层相关褶皱巴楚隆起
塔北沙雅隆起东段古生代断裂特征及演化被引量:1
2013年
依据二维地震剖面的精细地质解释,将塔北沙雅隆起东段自加里东中-晚期以来的断裂活动细分为3期,并对其复合发育过程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加里东中-晚期,区内主要发育近NW向的小型逆断层;海西早期,近EW向的压扭断裂开始大规模发育,部分近NW向的断裂也开始扭动,二者呈复合构造样式;海西晚期,区内断裂继承性活动,EW向断裂发生大规模逆冲活动,地层被大幅抬升,并遭受剥蚀.该项研究对于深化塔里木板块北部古生代构造变形研究以及油气勘探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文侠姚泽伟郑晓丽何光玉张洪安漆立新云露张根法林璐顾忆
关键词:古生代沙雅隆起塔里木盆地
塔北草湖凹陷形成演化新认识及油气地质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基于二维地震剖面的精细地质解释,并结合钻井资料的分析,提出了塔北地区古生代以来草湖凹陷形成演化的新认识,认为塔北草湖凹陷东、西两侧斜坡的形成时间与形成机理存在明显的差异。凹陷西侧中-上奥陶统自东向西超覆沉积特征明显,表明西斜坡主要形成于加里东中期,形成机理是在持续区域挤压背景下,草湖地区相对沉降,阿克库勒地区相对隆升,表现出沉积型凹陷斜坡的特征;而凹陷东侧可见奥陶系、志留系等地层被强烈抬升并遭受剥蚀,角度不整合于上泥盆统-石炭系之下,后者又角度不整合于三叠系之下,表明东斜坡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晚期和海西早、晚期的强烈构造变形,以海西晚期为主,表现出构造型凹陷斜坡的特征。草湖凹陷西侧有利于发育下奥陶统岩溶型地层圈闭,凹陷东侧有利于发育志留系、石炭系和三叠系超覆型岩性圈闭及中-上奥陶统不整合型地层圈闭、下奥陶统岩溶型地层圈闭,它们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姚泽伟何光玉郑晓丽漆立新张洪安云露林璐王文侠
关键词:油气圈闭草湖凹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