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冬
-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2
- 供职机构:吉林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夹皮沟成矿带小北沟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2024年
- 小北沟金矿床地处夹皮沟成矿带中部,为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区赋矿围岩主要为高角闪岩-麻粒岩相斜长角闪岩,含金石英脉呈小而不连续的平行细脉或透镜体状产于NW向叠加于早期韧性剪切带之上的次级脆性剪切裂隙之中,其上、下盘旁侧及尖灭处发育少量低品位蚀变岩型(蚀变糜棱岩、片糜岩)矿体。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矿石中石英主要发育CO_(2)、富CO_(2)、含CO_(2)及气液两相四种类型原生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显示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26.8~362.5℃,盐度(w(NaCl))为3.57%~11.95%,密度为0.65~0.91 g/cm^(3);成矿流体总体属中低温、中低盐度和低密度的富CO_(2)的CO_(2)-H_(2)O-NaCl体系,成矿压力为70~206 MPa,成矿深度约为9.8 km。包裹体O同位素δ^(18)O_(V-SMOW)值为10.8‰~11.3‰,H同位素δD_(V-SMOW)值为-102.8‰~-96.7‰,C同位素δ^(13)C_(V-PDB)值为-20.6‰~-8.3‰,反映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来源具幔源属性。矿石中CO_(2)和富CO_(2)包裹体CO_(2)相均一温度为-24.7~26.6℃,明显低于邻近其他矿床(如三道岔金矿床为21.9~29.7℃,二道沟金矿床为23.8~30.9℃等),暗示其成矿深度较深。小北沟金矿床的地质、流体包裹体和H-O-C同位素特征共同揭示该矿床属于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处于深大断裂的脆性区构造层次向韧脆性区构造层次过渡部位,深部仍应有一定的进一步找矿前景,但矿石类型可能由石英脉型转为构造蚀变岩型或蚀变糜棱岩型。
- 李斌李斌王永胜臧兴运王永胜刘振宇
- 关键词:成矿流体
- 地球化学定量预测的初步研究——以吉林省通化二密铜矿为例
- 2018年
- 本文以通化二密斑岩型铜矿为例,初步探讨了应用地球化学异常进行定量预测的可行性。将二密斑岩型铜矿为典型矿床,优选相似度较高的最小预测区,同时考虑矿床的剥蚀程度,应用类比法和面金属量法,分别进行铜的资源量估算。应用地球化学异常数据进行定量预测目前存在许多问题,此次仅是初步探讨,也为深层次挖掘地球化学数据的找矿意义提供借鉴。
- 徐曼李楠闫冬
- 关键词:地球化学数据相似度
- 吉林省小绥河地区蛇纹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及地质意义
- 2022年
- 本文对吉林省中部永吉县小绥河地区蛇绿岩组合中的蛇纹岩进行了锆石U-Pb定年。小绥河地区出露一套较典型的蛇绿岩,该蛇绿岩组合以超基性蛇纹岩为主。蛇纹岩存在新太古代(2719~2787 Ma)、古元古代(2391~2450 Ma)、中二叠世(270±3)Ma、早侏罗世(180~185 Ma)和早白垩世(136±2)Ma五组岩浆锆石年龄以及古元古代(2435 Ma)变质锆石年龄。其中(270±3)Ma可能代表了蛇纹岩原岩结晶时代,即小绥河蛇纹岩形成于中二叠世。
- 刘正阳李翱鹏闫冬刘昊天
- 关键词:蛇纹岩U-PB定年
- 基于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构建吉南地区成矿作用演化轨迹图
- 2025年
- 运用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在吉林南部地区划分矿床成矿系列,构建成矿作用演化轨迹图,总结吉南地区不同构造演化时期成矿构造环境及成矿作用的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表明,吉南地区可建立从新太古代至新生代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4个矿床成矿系列组、3个矿床成矿系列组合、3个矿床成矿系列类型、12个矿床成矿系列、16个矿床成矿亚系列、27个矿床式.以构造演化阶段为横坐标,构造演化旋回为纵坐标,构建成矿作用演化轨迹图,每一个矿床成矿系列组(组合、类型)、矿床成矿系列、矿床成矿亚系列、矿床式在图中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轨迹图反映了吉南地区构造演化的旋回性与成矿作用的规律性存在的内在联系,揭示了矿床成矿系列各序次的属性内涵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体现了吉南地区构造演化和成矿过程的历史,是吉南地区构造演化不同旋回成矿作用的客观记录.
- 闫冬王岩李斌赵华伟臧兴运陶传忠王浩
- 关键词:矿床成矿系列成矿规律
- 胶-辽-吉造山带东部古元古代构造活动新记录:来自吉林省大兴铁矿区变辉长岩-碳酸岩杂岩的启示
- 2025年
- 为制约胶-辽-吉造山带东部的构造演化,笔者利用岩石学、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对大兴铁矿区变辉长岩-碳酸岩杂岩的岩石成因、成岩构造背景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大兴铁矿区变辉长岩-碳酸岩杂岩岩石类型有变辉长岩、碳酸岩、磁铁矿体,以变辉长岩为主。岩石化学研究表明,变辉长岩w(SiO_(2))在44.23%~48.80%之间,w(Na_(2)O)在0.94%~2.86%之间,w(K_(2)O)在0.51%~1.90%之间,w(TiO_(2))在0.42%~0.93%之间,w(CaO)在8.73%~14.78%之间,Na_(2)O/K_(2)O在1.12~2.27之间,MgO/(FeO+MgO)的比值介于0.54~0.60之间,(Mg^(2+)+Ni^(2+))/(Fe^(2+)+Fe^(3+)+Mn^(2+))为1.44~2.02,Mg/(Mg+Fe^(2+))为0.60~0.68,分异指数(DI)介于11.76~31.79,岩石呈现偏碱性的富铁、钠,低钾、钛的基性-超基性岩浆特征,分异作用较弱。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富集Rb、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w(Rb)(4.80×10^(-6)~74.82×10^(-6)),w(Ba)(83.09×10^(-6)~430.10×10^(-6))],高场强元素Hf、Th、Ta等相对较为富集[w(Hf)(1.41×10^(-6)~6.20×10^(-6))、w(Th)(0.51×10^(-6)~28.91×10^(-6))、w(Ta)(0.47×10^(-6)~9.91×10-6)],∑REE=(29.56×10^(-6)~812.59×10^(-6)),Nb元素明显亏损[w(Nb)(2.94×10^(-6)~36.01×10^(-6))];(Na_(2)O+K_(2)O)/TiO_(2)比值为0.10~5.54,Zr/Y比值为1.93~5.67,La/Nb比值为0.54~1.73,La/Ta比值为5.53~11.13,Nb/U比值为1.51~14.23,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大陆拉斑玄武岩,同时具有板内碱性玄武岩性质。碳酸岩与变辉长岩互层出现,CaO/(CaO+MgO+Fe_(2)O_(3)+FeO+MnO)均值为0.98,w(MgO)均值为0.62,w(FeO+Fe_(2)O_(3)+MnO)均值为0.41,为钙质偏镁质碳酸岩,明显富集Sr元素[w(Sr)(1727×10^(-6)~1794×10^(-6))]。杂岩体岩浆可能来自软流圈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形成于大陆板内深大断裂带拉张的构造背景,并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壳物质发生一定程度的同化混染作用。变辉长岩的锆石绝大多数具有核边结构,其核部色泽大多呈黑色,难以观察其内部结构,少数核部可见较宽的振荡�
- 臧兴运吕鹏吕鹏王聚胜闫冬李斌闫冬王永胜
- 关键词:碳酸岩古元古代
- 吉林和龙地区勇新二长花岗岩的成因及形成构造环境探讨被引量:5
- 2018年
- 通过对吉林和龙地区勇新岩体岩石学、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等方面的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形成构造环境等问题。勇新岩体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与围岩新元古代长仁岩组大理岩接触带上,见有石英、钾长石与方解石共生现象;岩体中见有辉长岩脉;镜下观察,长英质矿物重结晶现象发育,并见有斜长石残斑。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高硅富铝贫镁,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成因类型为S (I)型花岗岩;δEu值0. 09~0. 77,平均值0. 47,显示为较强烈的Eu负异常,La_N/Yb_N值12. 61~25. 77,平均值22. 57,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Th等活泼的不相容元素,明显亏损Nb、Ta、Zr、P、Ti等高场强元素。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勇新岩体形成于中三叠世,其年龄分别为236. 9±1. 1 Ma和236. 5±1. 1 Ma。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勇新岩体形成于中下地壳的原地重熔,与古亚洲洋闭合后的岩石圈伸展密切相关。
- 闫冬臧兴运马春生支宇博王福亮
- 关键词:中三叠世原地重熔古亚洲洋
- 吉林省德惠-农安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被引量:34
- 2008年
- 土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牧业生产效益和人们的生活质量。土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管护协调管理是未来土地资源管理的方向,土地质量评估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持续利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吉林省正在开展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为土地质量评估提供了丰富的地球化学数据。利用吉林省德惠—农安地区的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质量总体东部优于西部,黑土地质量最好,但已有7.97%的黑土已成为中等或差等土地,黑钙土有43%属于中低产田,黑土地退化严重;轻度沙化土地仍保持较好的土地质量,加强沙化治理与耕地保护,仍可发挥其生产潜力。依据土地质量因地制宜地利用土地,将促进区域生态农业的良性循环。
- 孙淑梅张连志闫冬
- 关键词:土壤肥力土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