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婷
- 作品数:4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什邡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积极的康复功能训练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恢复的影响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积极的康复功能训练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本院骨科收治的12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康复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行股骨近端防旋髓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康复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均采取积极的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常规的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恢复情况、髋关节Harris评分、康复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均能够得到骨性愈合,其中对照组、康复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26.93±5.79)周、(20.36±4.26)周;住院时间分别为(19.97±3.78)d、(14.26±3.02)d;不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16.00±2.71)d、(11.14±2.06)d;完全负重时间分别为(44.18±6.59)d、(31.29±6.17)d,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康复总有效率、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8.3%、80.0%、15.0%,康复组分别为93.3%、95.0%、2.5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固定,积极的术前、术后康复指导和功能训练能够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产生,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陈婷婷曾宪敏刘华兴
- 关键词:康复股骨骨折
- 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9
- 2019年
- 目的:探讨推拿联合针灸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相关炎性因子影响。方法:将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推拿组、针灸组及针推联合组。对照组行休息、锻炼、牵引及中药外敷治疗;推拿组、针灸组及联合组分别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推拿、针灸单独治疗及联合治疗,治疗两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检测血清促炎因子IL-1β、IL-6、IL-8、MMP-3、TNF-α和抗炎因子IL-4、IL-10含量。结果:对照组、推拿组、针灸组和联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 00%、87. 67%、88. 89%、95. 56%,JOA评分、抗炎因子含量升高,VAS评分、感觉和感情PRI评分及促炎因子含量降低,推拿组、针灸组、联合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5),联合组与推拿组和针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 05),推拿组与针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腰腿痛症状及抑制促炎性因子生成,促进抗炎因子生成,降低局部炎性状态,综合疗效好,治疗方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 陈婷婷曾宪敏李安洪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针灸推拿炎性因子
- 四川什邡地震灾后截肢、脊髓损伤、颅脑损伤伤员康复状况调查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分析地震一年半后地震极重灾区什邡市62例地震重伤员(截肢、脊髓损伤、颅脑损伤)的功能障碍状况、康复现状、康复需求;落实下一步地震重伤员的社区康复。方法:采用现场评估和电话评估两种方式对什邡市截肢、脊髓损伤、颅脑损伤伤员进行一般情况、伤情、功能障碍情况、ADL能力、康复需求5个方面调查与分析。结果:伤情分类主要包括截肢47例(75.8%)、颅脑损伤10例(16.1%)、脊髓损伤5例(8.1%)。根据Barthel评分,53例(85.5%)已经基本恢复生活自理能力,3例(4.8%)生活需要帮助,4例需要很大帮助(6.5%),2例(3.2%)需要完全帮助。部分地震重伤员有显著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需要社区康复和家庭康复指导;有49例需要更换或调整假肢和其他辅助器具;有9例需要居家环境改善;有8例需要心理治疗;有6例需要职业培训。结论:上述三类地震重伤员目前仍有很大的比例需要继续康复治疗,以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提高生存质量,这是地震灾区当前和今后需要解决和高度关注的问题。
- 曾宪敏王哓红徐健陈婷婷许均波
- 关键词:截肢脊髓损伤颅脑损伤康复需求
- 醒脑开窍针法配合中药塌渍治疗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中药塌渍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单中心的研究方法,从本院中选取94例早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主穴为内关穴、人中穴、三阴交穴,并在辅之以极泉穴、委中穴、尺泽穴;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择科室的偏枯肢体中药塌渍方进行中药塌渍。两组共治疗8周后观察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表(FMA)、Barthel指数(BI)以及实验室检查,包括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FMA评分、BI指数比较,治疗前两组在两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8周后两组在两指标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观察组在FMA评分、B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实验室检查方面,治疗前两组在ET-1、CRP、IGF-1的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在上述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观察组在CRP、IGF-1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T-1两组无差异(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上肢的突出问题,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中药塌渍,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障碍,改善相关实验室指标,从而达到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目的,值得临床进一步研习和推广应用。
- 曾宪敏陈婷婷胡兰
- 关键词:醒脑开窍针法缺血性脑卒中上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