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翠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 沙棘中白雀木醇表征方法及其分布规律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本论文基于一种高效、准确白雀木醇表征方法,对沙棘资源中的白雀木醇进行准确定量,探究沙棘资源中白雀木醇的含量变化规律,为沙棘中白雀木醇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比了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两种测试手段的优缺点,采用较优的液相色谱测试方法对包括沙棘果、沙棘籽、沙棘叶在内的沙棘资源中白雀木醇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采用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测定沙棘资源中的白雀木醇,该法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8 5),且精密度高(RSD≤0.53%)、准确度高(RSD≤1.16%)、重复性好(RSD≤1.71%)。研究结果显示,沙棘中不同部位的白雀木醇含量差异显著(P <0.01),其中沙棘叶中白雀木醇含量最高(59.73 mg/g,干叶),其次为沙棘果肉(2.19 mg/g,鲜果肉)和沙棘籽(0.39 mg/g,鲜籽);收集5月份至9月份不同生长阶段的沙棘叶,研究表明,随着叶子生长白雀木醇含量呈现为逐渐升高趋势,且7月份至8月份期间增速最大,9月份含量积累至最高(64.79 mg/g,干叶)。【结论】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检测白雀木醇含量,操作简便、并且精密度、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沙棘叶中白雀木醇含量较果实丰富,沙棘叶中白雀木醇含量9月份累积至最高,本研究可为沙棘资源中白雀木醇的开发应用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 陶翠王捷姚玉军韩雪吕兆林
- 关键词:沙棘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
- “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 2019年
- 为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传统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对"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学习的重视度及兴趣,分析了该课程主要涉及的内容和教学存在的问题,对"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进行了改革探索,提出如下具体改革方案和措施:①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大纲;②利用现代化、数字化教学技术,丰富教学形式;③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引入过程考核。"食品进出口检验"课程的教学改革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科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 吕兆林孟德豪迟梦迪陶翠张柏林
-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课程建设
- 沙棘资源中的白雀木醇含量分析
- 为了探究沙棘资源中白雀木醇的含量,首先对比了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两种检测手段,优选出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用于白雀木醇的含量检测,检测条件为乙腈-水=75∶25等度洗脱,流速1.0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管温...
- 吕兆林陶翠袁玮琼武艺韩雪
- 关键词:沙棘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
- pH对蓝莓果化学组分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本实验以蓝莓果为原材料,采用GC-MS柱前衍生化法对蓝莓果提取液中的化学组分进行动态监控,并探究p H3.0~9.0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蓝莓果提取液中共鉴定出39种化合物,包括糖类、酸类、醇类、酯类和酮类五大类,其中糖类、酸类和酯类化合物总含量随着p H由酸性变为碱性呈减少的趋势,而醇类化合物的总含量和肌醇单酮含量呈增多的趋势,并且发现在p H7.0~9.0产生了新物质阿拉伯呱喃糖,其含量随p H升高逐渐增大;通过对蓝莓果提取物中含量较高的糖类化合物和酸类化合物进行动态监控,发现酸类化合物随着p H由酸性到碱性含量呈减少的趋势,而葡萄糖和阿拉伯呱喃糖随着p H的增大含量呈增多的趋势。实验结果对于蓝莓资源受p H影响的深加工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刘亚吕兆林柳梅陶翠潘月
- 关键词:化学组分PH
- 气质联用技术研究爱国者蓝莓不同溶剂提取物(英文)
- 2017年
- 目的对比不同溶剂对蓝莓果化合物提取的异同。方法本研究使用4种不同的溶剂提取爱国者蓝莓化合物,分别为:S1(100%甲醇和0.1%的甲酸),S2(50%甲醇水溶液),S3(70%丙酮、29.5%水、0.5%乙酸)和S4(50%乙醇),并结合柱前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不同溶剂蓝莓提取物。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蓝莓果中含有酸、醇、酚、酯、糖、酮、烷烃等类化合物;同时研究结果还发现,S4适合提取酸类化合物,S3适合提取糖类化合物,S2相比其他提取溶剂,能提供更多关于酯类、酚类、烷烃类和其他化合物信息,因此,S2是研究蓝莓化合物组分较优的提取剂。结论本实验对于不同类别蓝莓组分的需求提供了研究的新思路,同时对蓝莓品质控制和功能性成分的高效利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刘亚吕兆林陶翠柳梅林西
- 关键词:蓝莓极性溶剂气质联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