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云

作品数:45 被引量:185H指数:9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农业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5篇艾滋病
  • 21篇病毒
  • 12篇HIV感染
  • 10篇免疫缺陷
  • 10篇感染者
  • 9篇人类免疫
  • 9篇人类免疫缺陷
  • 9篇人类免疫缺陷...
  • 9篇缺陷病
  • 9篇免疫缺陷病
  • 9篇免疫缺陷病毒
  • 9篇艾滋病病毒
  • 8篇细胞
  • 8篇HIV感染者
  • 6篇病毒治疗
  • 5篇病毒感染
  • 4篇抗病毒
  • 4篇抗病毒治疗
  • 4篇焦虑
  • 4篇核酸

机构

  • 45篇深圳市第三人...
  • 5篇北京协和医院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北京地坛医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上海市公共卫...
  • 3篇重庆市公共卫...
  • 3篇天津市第二人...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广州市第八人...
  • 2篇浙江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贵阳市公共卫...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河南省疾病预...
  • 1篇深圳大学
  • 1篇深圳市中医院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作者

  • 45篇何云
  • 26篇王辉
  • 17篇徐六妹
  • 13篇程林
  • 12篇陈伟梅
  • 8篇唐娴
  • 7篇赵方
  • 6篇孙丽琴
  • 5篇吕玮
  • 4篇沈银忠
  • 4篇朱玉玲
  • 4篇张丽媛
  • 3篇张福杰
  • 3篇陈耀凯
  • 3篇周泱
  • 3篇张路坤
  • 3篇李莎茜
  • 3篇吴宝红
  • 3篇孙丽君
  • 3篇李太生

传媒

  • 11篇中国艾滋病性...
  • 4篇传染病信息
  • 2篇护士进修杂志
  • 2篇护理学报
  • 2篇全科护理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护理研究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新发传染病电...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中国真菌学杂...
  • 1篇当代护士(中...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年份

  • 2篇2025
  • 5篇2024
  • 6篇2023
  • 8篇2022
  • 4篇2020
  • 1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Δ42PD1增强HIV核酸疫苗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目的:探索Δ42PD1 的免疫调节功能以及开发有效的HIV 核酸疫苗。方法:对Δ42PD1 胞外端和HIV P24 表达序列进行密码子优化,合成融合表达DNA 序列Δ42PD1-P24,并在其5'端融合tPA 信号肽序列...
程林唐娴张晓慧何琳何云王辉
关键词:特异性免疫应答
个案管理2R工作法在筛查急性HIV感染者中的构建与实践
2025年
目的构建个案管理师参与筛查急性HIV感染者的具体工作模式,并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式访谈、课题小组讨论(国内7家大型艾滋病定点医疗机构)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构建筛查急性HIV感染者的个案管理2R(R:Reach the unreach people;R:Rapid AHI Testing and counselling services)工作法,于2024年1—7月在7家艾滋病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应用,采用预防阻断门诊人次及急性HIV感染者检出率评价临床应用效果。结果2024年1—7月我院艾滋病预防阻断门诊同比去年(2023年1—7月)增加25%,7家大型艾滋病定点医疗机构个案管理师从初治的HIV感染者中筛出急性HIV感染者的检出率显著增加(χ^(2)=23.981,P<0.001)。结论个案管理2 R工作法为个案管理师参与急性HIV感染者筛查工作搭建了一个直观、便捷的管理模式,缩短急性HIV感染者的社会窗口期,切实促进了HIV感染者的早诊早治工作。
石义容韩晶刘聪靳娟晏定燕刘仕芳黄金萍张丽媛朱玉玲王福祥何云
关键词:个案管理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群肝脏移植围术期管理的多中心专家共识
2025年
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普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寿命延长,肝脏疾病成为其重要致死因素之一。肝脏移植是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是HIV/AIDS肝脏移植在国内仍处于发展初期,尚缺乏相关的临床诊疗规范,因此制定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群肝脏移植围术期管理的多中心专家共识”。本专家共识旨在规范和优化HIV/AIDS肝脏移植的诊疗流程,为国内HIV/AIDS肝脏移植提供了系统指导,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和多学科协作。在此共识中,明确了HIV/AIDS肝脏移植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强调了术前供者和受者的全面评估,包括感染控制、免疫功能监测以及合并症管理;术中方面,提出了术中操作规范及防范职业暴露的策略;术后方面,强调抗病毒治疗、免疫抑制个体化管理及并发症监测,确保患者顺利恢复和长期生存;远期随访管理重点,包括定期检查肝功能、免疫状态及HIV相关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丰富及临床研究的进展,本共识将不断更新。
赵东唐建信王普森阙伟涛方泰石黄一鸣张毅何云吴强何云郑虹高伟郑虹高伟郭文治汪守平孔凌祥杨家印钟林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肝脏移植围术期管理
深圳市艾滋病患者抗HIV病毒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艾滋病患者人群特征及抗HIV病毒治疗情况,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为今后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4年累计接受国家免费HAART的4103例艾滋病患者的一般...
何云孙丽琴徐六妹王辉
关键词:HIV病毒治疗
文献传递
深圳地区HIV-1感染人群焦虑和抑郁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了解目前深圳地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群焦虑和抑郁的患病情况,初步探索影响焦虑和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6年1-3月对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艾滋病门诊就诊的594例HIV感染者开展横断面研究,通过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调查研究对象焦虑和抑郁的患病情况,并用SPSS软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594例患者中有焦虑症状者233例(39.2%),抑郁症状者240例(40.4%)。多因素分析显示,离异或丧偶[比值比(OR)=2.11,95%可信区间(CI):1.13~3.93]是焦虑产生的危险因素,抗病毒治疗(OR=0.66,95%CI:0.47~0.94)是保护因素;对于抑郁的形成,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OR=0.58,95%CI:0.39~0.88)、家庭或社会支持(OR=0.44,95%CI:0.31~0.62)是保护性因素。结论深圳地区HIV感染者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较高,应该引起临床医生关注。对于新发现的HIV感染者应当进行常规心理健康问题的筛查,早期给予社会支持和心理关怀。
赵方李沙茜许六妹肖金凤何云吴宝红王辉
关键词:艾滋病毒感染者焦虑抑郁心理健康医院焦虑抑郁量表
HIV暴露儿童血清逆转影响因素分析
2024年
目的研究HIV暴露儿童血清逆转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管理的49例HIV感染孕产妇及所生HIV暴露儿童的一般情况、临床资料及血清结果等。结果49例HIV暴露儿童在出生后48 h、6周、3月龄HIV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在12、18、21月龄时血清逆转率分别为59.18%、93.87%和100.00%。HIV暴露儿童在12月龄血清是否逆转与母亲分娩方式、抗反转录病毒开始时间、孕期核酸检测结果、CD4^(+)T淋巴细胞计数无关;与HIV暴露儿童的性别、出生胎龄与体重、阻断药物使用种类等也无关。结论未发现12月龄HIV暴露儿童血清逆转的明确影响因素,其3月龄核酸检测与最终血清逆转结果一致性为100%。为尽早排除HIV感染,减少家属顾虑,未来可考虑HIV暴露儿童3月龄前3次核酸阴性结果代替血清逆转。
李晓玲吴晓东袁冬妹黄婷刘晓宁夏俊霞李莎茜黄海英何云
关键词:HIV感染孕产妇母婴传播核酸检测
晚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临床管理专家共识被引量:2
2024年
随着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combinati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cART)的进步,全球艾滋病病毒(HIV)新发感染及相关死亡人数已显著下降,但“晚发现”(late presentation,即就诊时伴低CD4细胞计数或艾滋病定义性事件)HIV感染者比例高仍是艾滋病防治的重要挑战之一。晚发现HIV感染者临床风险高、管理复杂,且具有较高的传播风险,对达成“三个95%”及终结艾滋病流行目标造成较大挑战。然而,目前国内外均缺乏专门针对这一人群的临床管理规范。因此,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免疫缺陷监测与转化专业委员会组织领域内专家,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证据和临床实践经验,探讨晚发现HIV感染者的定义、临床特征和风险,以及抗病毒治疗策略等临床管理问题,并制定具体推荐意见,旨在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吕玮蔡卫平陈耀凯韩孟杰何云李惠琴李凌华卢瑞朝马萍孙丽君孙永涛王辉王汝刚汪宁魏洪霞张彤赵红心赵清霞周莹荃张福杰李太生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抗病毒治疗临床管理
采血机器人在HIV感染者随访门诊应用障碍及促进因素的质性研究
2024年
目的 了解HIV感染者使用采血机器人采血的体验及需求,探索采血机器人应用在HIV感染者随访门诊的障碍及促进因素。方法 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18个应用采血机器人采血的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 18名访谈对象中,男性17例;年龄22~50岁;疼痛评分为0~6分;采血时长为168~251 s;满意17人。障碍因素3个:患者缺乏采血机器人相关知识、人-机-环交互不流畅、人文关怀缺失。促进因素3个:HIV感染者感知益处、感知歧视、应用场景可推广。结论 未来可以提高HIV感染者对采血机器人技术认知、提升采血机器人硬件及功能设计,提升采血机器人感受体验,促使患者积极参与采血机器人采血决策。
石义容陈伟梅朱玉玲张丽媛王福祥何云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深圳地区2018—2022年初治HIV/AIDS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以及接受抗病毒治疗情况分析被引量:6
2023年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2018—2022年初治HIV/AIDS患者基线特征,为预防和控制AIDS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2022年收治的初治HIV/AIDS患者资料,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2018—2022年收治的初治HIV/AIDS患者共8 881例,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5~49岁,占总病例数的71.83%;5年间年龄>50岁患者比例从8.05%上升至11.89%;患者文化程度以大专/本科及以上为主且所比例逐年上升;患者婚姻状况以未婚者居多且所占比例例逐年上升;感染途径以同性传播为主。治疗前基线CD4+T细胞计数<200个/μL的患者比例从36.68%下降至34.94%;治疗前基线HIV载量<104IU/μL患者比例从6.18%上升至10.88%。新报告病例中确证30 d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reatment,ART)启动率为63.55%。调查的2 314例患者中性伴/配偶HIV检测率为58.56%。结论 深圳地区2018—2022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应继续关注老年人、青少年2类重点人群的感染情况;未婚、同性传播的患者比例逐年上升;性伴/配偶HIV检测率及ART快速启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并存在很大挑战。
石义容陈伟梅朱玉玲张丽媛王福祥何云
关键词:艾滋病毒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HIV/AIDS病人重复住院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以下简称HIV/AIDS病人)重复住院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诊治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医院2020年1月—6月住院的HIV/AIDS病人为研究对象,将随访2年后重复住院(住院次数≥2次)病人设为重复入院组,根据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匹配原则选取1∶1病例数为单次入院组,比较分析两组病人一般资料、住院诊断信息、CD 4+T淋巴细胞计数、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等评估结果,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艾滋病病人重复住院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重复住院的HIV/AIDS病人157例,单次住院的HIV/AIDS病人154例。157例重复住院HIV/AIDS病人中,男143例(91.08%),年龄为(36.49±10.91)岁;63.06%是通过同性感染的,33.76%的病人无工作,最低CD 4+T淋巴细胞计数为(126.44±54.22)/μL,首次住院体质指数(BMI)为(19.13±1.30)kg/m 2,首次抗病毒治疗以来年份中<1年的病人占71.34%;重复住院病人前3位的主要疾病诊断为艾滋病相关疾病(65.11%)、非艾滋病病毒相关感染(13.83%)、非艾滋病相关肿瘤(6.38%)。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重复住院HIV/AIDS病人职业状况的OR值为2.380(P<0.05),而最低CD 4+T淋巴细胞计数和首次住院BMI的OR值分别为0.673和0.720(P<0.05)。结论:最低CD 4+T淋巴细胞计数和首次住院BMI较低是HIV/AIDS病人重复住院的危险因素,而有工作是其保护因素。
石义容温敏邓秋霞陈伟梅操静王辉何云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