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云 作品数:13 被引量:21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气象局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更多>>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固原气象微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2020年 现阶段,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气象科普宣传与科技不断融合,气象科普传播借助新媒体不断发挥优势。气象微信公众号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准确、权威的气象信息,通俗易懂的气象科普知识,其运营、功能开发也受到了重点关注。基于此,本文以“固原气象”为例,分析了气象微信公众号的建设和运营现状,介绍了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固原气象微网站”的总体框架和功能特色。 龚晓丽 田倍齐 高媛 何云 李宜珈2017年3月10~13日固原地区中到大雪,局地暴雪过程的诊断分析 2017年 利用MICAPS系统提供的常规观测资料,对2017年3月10日至13日固原中到大雪天气的环流形势和主要影响系统及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同时分析了造成这次降雪天气的各项特征,结果表明:不断东移南下的冷空气与偏南暖湿气流在宁夏交汇造成了这次降雪天气,稳定少动的切变、持续深厚的湿层和强上升运动是导致偏南地区降雪量大、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为固原地区今后类似天气过程提供预报依据。 顾娟 范小明 余文梅 何云关键词:大雪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固原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18年 为准确掌握固原市降水的酸碱度及发生规律,进而为开展环境气象预报及降水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利用固原市2001—2016年的酸雨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固原市降水p H值、电导率K值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固原市的年平均降水p H值为7.42,电导率K值为75.2,属于非酸雨区,p H值呈弱碱性,2001—2016年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固原市降水的p H值,电导率K值有明显的季节变化,p H、K值在冬春季明显大于夏秋季,即:春季平均p H,K值分别为7.58、106.6,夏季平均p H、K值分别为7.45、70.1,秋季平均p H、K值分别为7.38、67.7,冬季平均p H、K值分别为7.53、114.3。经分析,影响p H、K值与降水量、风速以及与降水前的大风扬沙、浮尘、沙尘暴天气现象有关。 王桂芳 何云 马强 马强 常耀军 马国涛关键词:酸雨 PH 影响因素 气候变化对固原市植被覆盖度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4 2019年 植被变化主要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生态建设)2个因素影响,降水是制约植被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本文利用区域气象站、国家气象观测站、新布设的林草观测气象站资料以及卫星遥感资料,对近30年固原市气候变化、植被覆盖变化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显示,固原市年平均气温随年份递增呈现上升趋势;降水量年际波动较大,且近10年增幅明显;年积温与年平均气温变化相吻合,随年份递增呈现上升趋势。自2013年以后固原市森林覆盖率呈现明显增长,尤其是2010年以来增长加快。2002—2016年植被指数年均增长约1.18%,2013年和2018年植被指数达到近年来最高值。通过对气候及植被指数等数据的分析表明,固原市区域气候变化的趋势对林草生长、植被恢复等十分有利,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期。 马国涛 龚晓丽 景博 余文梅 何云关键词:气候 降水量 植被指数 固原太阳辐射各分量观测资料质量评估 2019年 本文利用固原国家基准气候站2014年~2018年辐射观测资料,通过总辐射与各辐射分量间的相关性对各辐射分量观测数据的可用性和不完整的观测记录的原因进行分析。散射、反射辐射观测资料完整性较好,观测数据可用性较强,能代表本站的太阳辐射真实水平,可以进行数据应用和技术服务。直接辐射与总辐射虽然呈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最小,且与总辐射一直性较差,观测数据可用性较差,部分数据可参考使用。 韩世昌 何云 龚晓丽 梁继忠关键词:太阳辐射 2018年1月24-28日固原市一次低温连阴雪天气过程分析 2020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及NCEP 2.5°×2.5°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1月24-28日宁夏固原市一次连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其物理量场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在500 hpa短波槽和南支槽活动、700 hpa低涡以及地面回流有效配合下产生的,系统维持少动有利于降雪的维持;从过程期间的物理量场来看,整层大气高湿维持时间与降雪天气的维持时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垂直上升运动的强弱对降雪强弱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龚晓丽 高媛 范小明 马国涛 景博 何云关键词:连阴雪 物理量场 固原地区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 被引量:6 2018年 利用固原地区6个县区站1986—2017年气温、湿度、云量、风速和降水等常规资料,采用人体舒适度气象指数(BCMI)和度假气候指数(HCI),对固原地区的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固原地区BCMI为4~6级的时期全年至少有5个月,总日数为153d,为2类气候适宜区。其中彭阳BCMI为4~6级的时期全年有6个月,总日数为183d,属于1类气候适宜区;西吉、泾源、隆德和原州区BCMI为4~6级的时期全年有5个月,总日数为153d,属于2类气候适宜区。从BCMI来看,在5—9月来固原地区旅游度假是最为舒适时期,且6—8月BCMI均在5级以下,说明固原地区盛夏舒适,适宜避暑。从HCI来看,固原地区全年适宜出行旅游,其中4—5月和9—10月属于"适宜"旅游,6—8月属于"很适宜"旅游;就固原地区而言,BCMI相对HCI能更好表征出固原地区的气候舒适度;5—9月是最适宜来固原地区度假旅游的时期。 马强 何云 何云 苏发奋 梁继忠关键词:旅游气候舒适度 2017年2月宁夏一次暴雪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2 2017年 应用天气学分析及诊断方法,对2017年2月20—21日宁夏一次暴雪天气过程成因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是此次暴雪天气产生的主要环流形势;500 h Pa西风槽及西南气流、700 h Pa切变线及偏南急流、850 h Pa偏东风气流、河套锢囚锋是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500 h Pa西南气流、700 h Pa偏南急流及850 h Pa偏东风气流3股气流的共同作用,为此次强降雪的产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流层中低层强的辐合场引起较强的上升运动,为强降雪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 杨文海 顾娟 余文梅 何云关键词:暴雪 物理量场 固原市影响植被分布的水热条件时空特性统计分析 2021年 利用固原市国家气象观测站及区域气象观测站资料,对全市近30年降水量、气温、地温和热量指标的时空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固原市近30年WI(单位:℃·月)年际变化曲线呈升高趋势,增幅每10年为3.1。CI(单位:℃·月)年际变化曲线呈下降趋势,每10年减幅2.5;HI(单位:mm/℃·月)年际变化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平均值从9.4下降到8.3,波动较WI和CI不显著;温暖指数空间梯度较大, >65℃·月的分布区域主要位于固原市的东北部寒冷指数梯度较小,>35℃·月的区域位于西吉、隆德及泾源一带。湿度指数分布情况呈现明显地域特色,六盘山区一带湿度指数较高,原州区北部和西吉西南部为低值区。 马国涛 余文梅 龚晓丽 景博 何云 陈炜关键词:热量指标 基于卫星遥感资料的宁夏固原市2000—2021年植被生态时空变化分析 2024年 文章利用FY气象卫星遥感探测资料,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植被生态质量(EQV)3个指标对固原市2000—2021年植被生态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固原市植被生态状况整体逐渐转好,3项指标2017—2021年平均值均好于2012—2021年平均值,2012—2021年平均值均好于2000—2021年平均值。从空间上来看,总体上呈从北到南逐渐增大趋势,泾源县植被生态状况最好,隆德县次之,原州区、西吉县最差。植被生态变化主要受人为因素和气候因素双重影响,相较于气候因素,人类活动在促进植被生态环境良性发展方面起到了主导作用,自然植被生态质量持续改善主要得益于生态修复工程的大力实施,但时间、空间分布状况与降水量密切相关,阶段性极端气候事件、气象灾害是影响植被生态状况的重要因素。 何云 王桂芳 杨志莲 曹静 王云霞关键词:植被生态 遥感 归一化植被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