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娄岩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沈阳化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射流
  • 2篇换热
  • 2篇换热器
  • 2篇传热
  • 1篇多孔板
  • 1篇性能分析
  • 1篇圆孔
  • 1篇折流板
  • 1篇入口段
  • 1篇三维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流动与传热特...
  • 1篇梅花
  • 1篇内插物
  • 1篇壳程
  • 1篇孔板
  • 1篇换热器壳程
  • 1篇层流入口段
  • 1篇场协同
  • 1篇传热特性

机构

  • 3篇沈阳化工大学

作者

  • 3篇娄岩
  • 2篇战洪仁
  • 2篇韩冬雪
  • 1篇吴剑华
  • 1篇李雅侠
  • 1篇张海松
  • 1篇杨瑞
  • 1篇吴众
  • 1篇张腾
  • 1篇张静

传媒

  • 1篇辽宁化工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沈阳化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梅花孔板纵向流换热器壳程流动与传热的三维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5年
基于梅花孔板纵向流换热器的三维物理模型,采用RNG k??湍流模型,对其壳程流动与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以空气为工作介质,考察了孔板开孔率??0.148,0.18和0.214的换热器在雷诺数Re?4000?12000范围内的传热和压降.结果表明,流体流过梅花孔后产生贴壁射流,射流的卷吸和二次流作用有利于流体的混合与传热.换热器壳程平均努塞尔数Nu和单位长度压降?p/lz均随开孔率?和折流板间距L减小而增大;与相同条件下弓形折流板换热器相比,在研究范围内,该流换热器的Nu提高了14.9%?52.88%,?p增减幅度为152.85%??16.62%,综合性能系数PEC为1.03?1.44,适当增大开孔率?和孔板间距L可提高换热器的综合传热性能.
李雅侠娄岩战洪仁张静吴剑华
关键词:换热器传热射流
圆孔状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的数值研究
2015年
传统弓形折流板换热器壳程流体横向冲刷换热管时存在振动大、压力损失大和易结垢的缺点,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研究在弓形折流板的基础上有规律的开圆孔,并对其运用CFD软件Fluent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其壳程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得出:折流板上开圆孔后,壳程流体流速更加均匀,有效地消除了流动"死区",换热器平均压力损失降低了46.7%-150%,平均努赛尔数提高了2.7%-10.2%,速度矢量与温度梯度的夹角变小,协同性更好。
娄岩张腾韩冬雪
关键词:换热器射流数值模拟
圆管内层流入口段插入多孔板的传热性能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研究在圆管内插入的多孔板几何结构对层流入口段换热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场协同理论加以验证.结果表明:插入多孔板后管子的换热效果比光管圆管的换热效果好;在研究范围内,当孔隙率ε相同时,孔间距越大,换热效果越好;当孔间距相同时,孔隙率ε越大,换热效果越好.综上所述,在圆管内插入多孔板时,适当增大多孔板的孔隙率和孔间距,可以有效地提高圆管的换热效果.
战洪仁韩冬雪张海松娄岩杨瑞吴众
关键词:多孔板场协同层流入口段内插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