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玉
-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重点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Wee1及磷酸化Wee1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 目的:在每一个生命个体中,都存在着一个精密的程序,或“生物钟”,它决定着细胞是否、何时开始生长、分裂或死亡。这个精密的程序或“生物钟”,即细胞周期调控机制,它在相关基因的控制下,依据一定的规则和节奏运行着,调控细胞的生长...
- 文玉
- 关键词:细胞周期大肠癌免疫组织化学法
- PD-L1在幽门螺杆菌胃炎不同阶段的表达及意义
- 2021年
- 目的旨在深入了解程序化细胞死亡配体-1(PD-L1)在幽门螺杆菌(Hp)胃炎不同阶段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依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胃镜检查的12例患者,参照《京都胃炎分类》及《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的标准,在胃镜下钳取胃窦部组织送病理检查,并行^(14)C尿素呼气试验。依据活体组织病理检查、Hp特殊染色法及^(14)C尿素呼气试验的结果,将患者分为Hp阴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即正常组(A组)、Hp阳性非萎缩性胃炎组(B组)、Hp阳性萎缩性胃炎组(C组)、Hp阳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组(D组),每组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胃窦部组织中PD-L1的表达情况。结果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B组、C组、D组的胃黏膜活体组织中PD-L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1);C组的PD-L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组与C组的PD-L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A组未见明显的PD-L1阳性表达细胞,B、C、D组均有明显的PD-L1阳性表达细胞,且阳性表达细胞数量均较A组明显增多。结论Hp感染可明显上调胃黏膜组织中PD-L1的表达水平,且PD-L1的表达随着Hp胃炎的进展逐渐呈现出升高趋势。
- 罗粟风张丹吕俊衍文玉施春晶普光宇姜鑫马岚青
- 关键词:程序性死亡配体-1萎缩性胃炎
- 非诺贝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模型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10)、高脂组(n=10)、非诺贝特治疗组(n=10),高脂组与非诺贝特治疗组给予高脂饮食干预14周,正常组给予普通饮食14周。在满10周开始对非诺贝特治疗组给予非诺贝特灌胃治疗并继续给予高脂饮食4周,全程监测小鼠体质量变化;14周后收集3组粪便用于高通量测序16S rRNA分析菌群的多样性及差异;并收集肝组织进行HE染色及油红O染色观察脂肪变性情况。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干预10周后,非诺贝特治疗组较高脂组体质量明显减轻(P<0.05)。HE染色及油红O染色显示非诺贝特治疗组脂肪沉积较高脂组明显减少。非诺贝特治疗组与高脂组肠道菌群存在明显差异,而与正常组肠道菌群具有相似性,非诺贝特治疗组拟杆菌门、疣微菌门、Faecalibaculum、Muribaculaceae_norank、阿克曼菌属丰度明显升高,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梭菌属、Turicibacter、双歧杆菌属丰度降低。结论拟杆菌门、疣微菌门丰度明显升高,厚壁菌门、放线菌门丰度降低在非诺贝特治疗NAFLD中可能存在积极意义。
- 张丹周波邓溢文玉吕俊衍王金香耿坐涛罗粟风应昀晏文代艳施春晶普光宇姜鑫马岚青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诺贝特肠道菌群
- Wee1及p-Wee1对大肠癌增殖的调控机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检测大肠癌及正常组织和细胞株中Weel及其磷酸化形式的表达并探讨Weel对大肠癌细胞株HCT116增殖的调控方式.方法:首先,使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Weel总蛋白及p-Weel(ser53)和p-Wee1(ser642)的表达.其次,使用血清饥饿法大致停滞细胞周期后,用Western blot法测定Wee1及p-Wee1(ser53)和p-Weel(ser642)在HCT116细胞株中的表达.最后,将Weel抑制剂PD 407824稀释成不同浓度,用CCK8法测定不同时间点HCT116的增殖情况及用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变化.结果:Wee1、p-Weel(ser53)及p-Wee1(ser642)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8.00%、85.00%和91.00%)高于正常组织(9.62%、21.15%和42.31%),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细胞增殖过程中,检测到Weel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主要在6、12、24 h升高.Weel抑制剂PD 407824可以抑制HCT116细胞增殖(P<0.01).结论:Weel及其磷酸化蛋白的水平与大肠肿瘤的增殖有关,Weel抑制剂有望作为一个新的选择性的肿瘤治疗手段.
- 文玉李晓燕罗娟
- 关键词:大肠癌细胞周期细胞增殖
- 三种不同饮食干预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利用3种不同饮食干预建立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为NAFLD的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6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高脂饮食组(HFD)、叶酸缺乏组(FD)和高同型半胱氨酸组(HCY),每组15只,造模14周。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测定胰岛素、空腹血糖及肝甘油三酯指标,并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与N组比较,干预饮食14周后HFD组体重明显增加(P<0.0001),HCY组体重明显减轻(P<0.05);肝脏病理结果显示:HFD组、FD组及HCY组出现脂肪变性;HFD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增高(P<0.01),各模型组的肝组织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通过3种不同饮食干预成功诱导的NAFLD小鼠模型,方法简单,重复性强,可模拟人类不同病因引起的脂肪肝,为NAFLD的机制及药物治疗方面的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 张丹吕俊衍邓溢周波耿坐涛罗粟风王金香文玉应昀晏文代艳马岚青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叶酸缺乏高同型半胱氨酸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B_(12)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为NAFLD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接受无创肝纤维化诊断系统FibroTouch检查的199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FihroTouch检测结果的脂肪衰减参数(FAP)值分为健康对照组和NAFLD组,NAFLD组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肝脂肪变性组,根据肝脏硬度(LSM)值分为NAFLD非肝纤维化组和NAFLD合并肝纤维化组。检测各组的空腹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NAFLD组的血清Hcy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维生素B_(12)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的血清叶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和重度肝脂肪变性组的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AFLD非肝纤维化组与NAFLD合并肝纤维化组的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_(12)水平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cy和维生素B_(12)水平是NAFLD的危险因素(P<0.05)。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Hcy水平与血清叶酸、维生素B_(12)水平呈直线负相关。结论高Hcy血症和维生素B_(12)缺乏是NAFLD的危险因素,在NAFLD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血清Hcy、叶酸和维生素B_(12)不能作为NAFLD患者肝脂肪变性严重程度及是否合并肝纤维化的评价指标。
- 施春晶吕俊衍张丹文玉罗粟风普光宇李明珂陈杭马岚青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叶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