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世龙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2篇临床病理
  • 2篇临床病理分析
  • 2篇甲状腺
  • 2篇病理
  • 2篇病理分析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预后
  • 1篇原始神经外胚...
  • 1篇原始神经外胚...
  • 1篇孕酮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 1篇乳头状癌
  • 1篇软组织
  • 1篇神经外胚层
  • 1篇神经外胚层肿...
  • 1篇胚层
  • 1篇皮肤

机构

  • 6篇南宁市第一人...

作者

  • 6篇朱世龙
  • 4篇蒋洪棉
  • 1篇韦舒静
  • 1篇许国定
  • 1篇吴曙粤
  • 1篇朱茂光
  • 1篇李峰
  • 1篇魏燮坤
  • 1篇郑惠冰
  • 1篇黄英梅
  • 1篇黎宁
  • 1篇刘一萍
  • 1篇池刚毅
  • 1篇磨思慧
  • 1篇郑瑾
  • 1篇黄建邕
  • 1篇李廉
  • 1篇苏泽
  • 1篇陈彦伟
  • 1篇石凤娟

传媒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疗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子宫内膜息肉ER、PR表达影响的研究
黄建邕李廉郑惠冰刘一萍朱世龙韦舒静魏燮坤莫坚黄英梅石凤娟
子宫内膜息肉的病因不清,子宫内膜局部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失衡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有关。对已形成的息肉,需手术去除,然而各种手术方法术后都有一定的复发率,如何减少复发成为关注的热点。一般认为宫腔...
关键词: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骨和软组织Ewings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骨和软组织尤因肉瘤(EWS)/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20年2月骨和软组织EWS/pPNET 6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EWS/pPNET中肿块最大直径1.5~9.3 cm(平均6.2 cm)。低倍镜下肿瘤细胞呈索状或弥漫分布,可见Homer-Wright菊形团或假性菊形团,核分裂象可见,有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vimentin、CD99阳性,Ki-67增殖指数30%~50%,6例均行手术、化疗及放疗干预后,患者症状改善显著,病情得到控制。术后随访,患者死亡2例。结论:骨和软组织EWS/pPNET常见于躯干、四肢和中线软组织,确诊主要依赖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学检测,EWS/pPNET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并结合术后化疗、放疗。
蒋洪棉朱世龙朱晓菲罗丽凤韦芳
关键词: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BMI1基因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 BMI1基因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未明确。文中探讨BMI1基因在GIST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5年10月就诊于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68例GIST患者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MI1在正常胃肠道组织和GIST组织中的表达,分析BMI1基因与GIST的各项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BMI1蛋白的表达。结果 GIST组织中BMI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GIST组织(76.47%vs 36.84%,P<0.05)。BMI1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在不同危险度分组之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高危险度组中阳性表达率最高(93.75%);而在不同性别、年龄、发生部位、组织学类型及是否转移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1阳性组肿瘤组织中增殖基因PCNA、Cyclin D1 mRNA的表达量高于BMI1阴性组,促凋亡基因Caspase-7、Smac mRNA的表达量低于BMI1阴性组,抗凋亡基因Livin、p53、Bcl-2 mRNA的表达量高于BMI1阴性组(P<0.05)。结论BMI1蛋白在GIST组织中的表达增加,其表达量与GIST的危险度分级相关。
许国定蒋洪棉朱茂光朱世龙苏泽李春玲黄海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BMI1免疫组织化学
microRNA在甲状腺癌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甲状腺癌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近年来患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临床中备受关注。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有相关研究显示,甲状腺癌发病受多种因素如性别、年龄、地域、种族等差异的相关影响,主要发病因素如电离辐射、碘摄取过多或过少、遗传因素等。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microRNA(miRNA)作为关键环节。除此外其可能作为诊断甲状腺癌的标记分子,在治疗甲状腺癌中有新的突破。
蒋洪棉朱世龙朱晓菲韦芳罗丽凤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MICRORNA
强脉冲光子(IPLTM)技术治疗皮肤毛细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黎宁陈彦伟池刚毅磨思慧郑瑾吴曙粤覃春丽李峰朱世龙
项目来源及背景:该项目来源于南宁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编号20040166C)。皮肤毛细血管瘤是临床多见的损容性皮肤血管性病变,以往的治疗方法多为“有创”的方法,即伴随明显的疤痕及外貌畸形。该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皮肤毛细血...
关键词:
关键词:皮肤毛细血管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究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临床病理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1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其中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为27例,单纯甲状腺癌乳头状癌患者为123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中央区转移、肿瘤直径、包膜侵犯、甲状腺肿大、颈部压迫等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单纯PCT为:年龄:(44.56±6.45)岁、性别中男13.08%、女93.50%、肿瘤直径:(1.38±0.45)cm、包膜侵犯中有为31.71%、无为68.29%、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为57.72%、甲状腺肿大为73.98%、颈部压迫为63.41%、TSH水平为(2.71±1.13)IU/mL。PTC合并HT为:年龄:(40.12±10.65)岁、性别中男22.22%、女48.15%、肿瘤直径:(1.02±0.31)cm、包膜侵犯中有为11.11%、无为88.89%、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为40.74%、甲状腺肿大为25.93%、颈部压迫为40.74%、TSH水平为(3.31±1.12)IU/mL。单纯PTC与PTC合并HT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2、3.951、4.659、5.788、46.176、10.296,t=2.837,2.502,P<0.05)。结论年龄、性别、中央区转移、肿瘤直径、甲状腺肿大、颈部压迫均为PTC合并HT患者发病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医师需依据患者临床症状表现和术后病理诊断作出合理诊断,进一步改善预后。
蒋洪棉朱晓菲朱世龙韦芳罗丽凤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桥本甲状腺炎临床病理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