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委
-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南黄海盆地白垩系油气赋存特征与2类烃源岩被引量:4
- 2015年
- 南黄海盆地是中国海域历经54年勘探至今尚未实现工业油气发现的唯一大型含油气盆地,特别是29年前发现的白垩系黑色页岩含轻质油,属于页岩油范畴。分析了南黄海盆地白垩系勘探研究现状,提出白垩系主要分布于盆地北部,有8口井钻遇,K1系红浦口组,K2系黑泰州组,与苏北盆地近似;在最新地震测线上表现为顶蚀,与古/新近系及下伏侏罗系均呈不整合接触,斜层状分布,残留沉积,部分构成次凹的特征。通过近海灵山岛露头调查、剖面实测和包括常规生油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离子质谱、U-Pb同位素年龄等测试,发现下白垩统多套深灰黑色含煤泥岩层,发育Ⅰ型和Ⅲ型干酪根,自由烃0.02-0.07mg/g或为零,生油潜力0.06-0.03mg/g或为零,残留有机碳1.85%-1.99%或0.70%-0.84%,氧指数4及超过10,属于2类烃源岩,分别生烃和二氧化碳气。总体认为南黄海盆地白垩系具有一定资源前景,值得开展深入分析。
- 许红卢树参葛和平赫庆坤赵新伟朱玉瑞周瑶琪张柏林李建委张海洋高晓军
- 关键词:南黄海盆地白垩系烃源岩
- 下扬子地块2个古生界地质剖面的烃源岩特征及其对南黄海盆地的意义被引量:2
- 2015年
- 针对南黄海海域油气勘探缺乏揭示古生界钻井样品资料的窘况,对邻近陆区2个典型露头剖面进行了调查研究。这2个剖面分别为南京幕府山的下古生界寒武系陆相泥岩和安微巢湖的上古生界二叠系海相灰岩,都呈深灰黑色;前者是当前下扬子陆区页岩气勘探重点研究层系;后者出露面积较大,似臭鸡蛋味浓烈,为含硅碳酸盐岩,俗称"臭灰岩"。通过系统油气地球化学测试,证实其均为优质烃源岩;岩石物性测试结果表明,后者还可为优质储集岩。由于古生代下扬子地块具有地台性质,沉积体系向南黄海海区自然延伸沉积,因此,利用这些来自陆区露头地质剖面的珍贵样品推测,二者均可作为南黄海盆地尤其是南部坳陷的潜在主力烃源岩,以期为相应的油气勘探评价提供借鉴。
- 许红张柏林俞昊杨艳秋施剑刘志飞赵新伟朱玉瑞李建委卢树参张海洋
- 关键词:油气地球化学烃源岩古生界
- 南黄海前陆盆地系统及沉积—构造特征被引量:3
- 2015年
- 典型的前陆盆地一般位于造山带和稳定克拉通之间的狭长槽地,而南黄海盆地则主要为华北—扬子地块陆陆碰撞及后期太平洋系构造运动叠加形成的"再生"陆内前陆盆地,因此具有其"特殊性"。虽然南黄海前陆盆地经过多期构造运动叠加改造及破坏,但仍然保存了比较完整的楔顶、前渊、前隆及隆后各带,故划分了各带分布的位置,认为其楔顶沉积带位于千里岩隆起、前渊带位于北部坳陷东北凹、前隆带位于其乳山凸起、隆后沉积带位于乳山凸起与中部隆起间;并从地震、沉积、构造3方面分析了各带的结构构造和沉积特征。
- 张柏林许红陆永潮赵新伟朱玉瑞李建委
- 关键词:前陆盆地系统南黄海
- 南黄海盆地26口钻井特征被引量:16
- 2015年
- 总结了南黄海盆地54年来油气探井钻探成败的经验,图示了井震圈闭的特征,指出迄今南黄海盆地完钻26口井,其中中国21口,总进尺54 502 m;124°E以西平均8 047km2钻井1口。钻井揭露地层包括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与第四系,最老地层为石炭系;钻遇岩性有碳酸盐岩、煤系和碎屑岩;揭露了16种地层接触关系,解剖了背斜、断块、透镜体岩性和不整合面等圈闭类型。中方21口井主要分布于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北部坳陷和勿南沙隆起3个区带,先后在CZ6-1-1井获得轻质原油2.45t、在ZC1-2-1井泥岩岩心裂缝中见轻质油以及在其他3口井中见油气显示。最后提出了古生界参数井钻探等建议。
- 许红张海洋张柏林闫桂京施剑杨艳秋孙和清李建委董刚卢树参
- 关键词:南黄海盆地圈闭类型
- 南黄海中古生界油气勘探及其关键难题被引量:1
- 2015年
- 南黄海盆地油气勘探至今53年,亟待突破工业油气发现关。关键的难题涉及中古生界各层系勘探前景及选区评价分析,厘清盆地中古生界分布及构成、井震油气地质特征和勘探前景,前陆期三叠系海相储层体系与侏罗系富生烃凹陷等等。公认下扬子上、下古生界发育多套优质烃源岩,南黄海盆地中部隆起古生界历经多期复杂构造演化,被认为具有重要前景。它的油气来源、成藏与保存值得深究,是位于深部还是运移而来,可能与四川盆地具有区别。指出关键需要实施多区带多领域多角度全方位勘探。
- 许红郭振轩魏凯张柏林李建委卢树参张海洋
- 关键词: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油气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