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冬冬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篇流感
  • 3篇病毒
  • 2篇源性疾病
  • 2篇食品
  • 2篇食品安全
  • 2篇食源
  • 2篇食源性
  • 2篇食源性疾病
  • 2篇食源性致病菌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流感病毒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病原学
  • 1篇疫苗
  • 1篇致病菌污染
  • 1篇沙门氏菌
  • 1篇污染

机构

  • 8篇安康市疾病预...
  • 2篇陕西省疾病预...
  • 1篇陕西省安康市...

作者

  • 9篇杜冬冬
  • 8篇刘斌
  • 6篇李湘平
  • 4篇周惠萍
  • 4篇原凌云
  • 3篇屈娅荣
  • 2篇吴建平
  • 2篇焦欢
  • 2篇王朵
  • 2篇龙天玉
  • 2篇李海燕
  • 2篇成娉婷
  • 2篇吴剑平
  • 1篇周以军
  • 1篇杨俊锋
  • 1篇张永英
  • 1篇史伟
  • 1篇朱妮
  • 1篇周慧萍
  • 1篇汪红梅

传媒

  • 5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疾病监测与控...
  • 1篇食品与发酵科...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Real-timePCR在GB/T 4789.4-2010中的应用
2016年
通过应用Real-timePCR检测,提高沙门氏菌的检出率;同时简化实验程序,减少工作量,为可能发生的食物中毒尽早提供实验依据。选取2014、2015年国家食品风险监测标本。标准组按照GB/T 4789.4-2010进行沙门氏菌检测;实验组取GB/T 4789.4-2010中规定的第一次增菌液进行Real-timePCR,若阳性继续按照GB/T 4789.4-2010后续步骤检测,若阴性则直接报告结果。共检测370个标本,共检出沙门氏菌5株,标准组与实验组检测结果一致,符合率100%。通过应用Real-timePCR,可以为目的菌检出提供导向作用,有助于提高其检出率;对于PCRReal-timePCR阴性的标本,可提前3-4d直接报告,缩短了实验周期;由于后续只针对Real-timePCR阳性标本进行检测,减少了实验者的工作量,节约了阴性标本后续检测的实验试剂。
刘万静李湘平刘斌杜冬冬屈娅荣李海燕周惠萍
关键词:沙门氏菌REAL-TIMEPCR
2011年安康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2013年
目的全面了解安康市健康人群的麻疹免疫情况,为制定科学的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市10个县(区)按年龄随机抽样2 107名健康人为调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进行麻疹IgG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共调查2 107名健康人,其中抗体阳性者1 791人,阳性率85.00%。结论本市麻疹抗体水平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由于不同年龄组、地域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故而在现行免疫程序基础上应有针对性地加强一定年龄组的免疫接种工作。
杜冬冬刘斌周惠萍成娉婷汪红梅
关键词:麻疹抗体水平
安康市2010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监测与分析
2012年
目的了解安康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和高危食品种类。方法依据《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标准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要求对市售食品进行采样检测。对安康市几个主要的集贸市场和超市采集12类食品进行7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 2010年共对174份样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检测,检出致病菌29株,总检出率为16.67%(29/174),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11.11%(12/108),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10.42%(10/96),沙门菌检出2.87%(5/174),副溶血弧菌检出率5.56%(2/36)。12类食品中熟肉制品以及速冻熟制米面制品污染率较高,分别达到了28.57%、16.67%。结论各类食品中均检出食源性致病菌,以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表明这两种菌是本市目前最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应加强对各类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防止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杜冬冬吴剑平李湘平龙天玉成娉婷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食源性疾病食品安全
安康市2013-2014年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2016年
目的分析2013-2014年安康市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该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安康市10个区、县送检的手足口病(HFMD)患者临床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共检测标本1 113份,其中489份肠道通用型病毒核酸阳性,检出率为43.94%;EV71阳性率为31.90%(156/489),Cox Al6阳性率为23.72%(116/489);其他肠道病毒阳性为44.38%(217/489)。不同性别间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2,P<0.05),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结论 2013年和2014年HFMD主要流行病原均为其他肠道病毒,应加强手足口病病原监测,并对其他肠道病毒的进一步分型检测。
杜冬冬刘斌王朵刘万静屈娅荣原凌云
关键词:手足口病
2012-2014年安康市流感病毒分离结果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对安康市2012-2014年流行期流感病毒进行分离鉴定及分析,了解安康市流感流行动态,探索流行规律。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标本先用real-time PCR检测,阳性标本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方法(HI)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结果 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共监测1所哨点医院ILI咽拭子标本905份,其中PCR阳性171份;分离出流感病毒97株,其中新甲型H1N1 62株,季节性A(H3N2)11株,B型(yamagata)24株。结论 2012-2014年流感流行季节中安康市流行的优势毒株为新甲型H1N1,12月至次年1月为流行高峰,有其他型别的交替流行。
杜冬冬刘斌吴建平周惠萍李湘平刘万静原凌云
关键词:流感病毒MDCK细胞
2016-2018年安康市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安康市2016-2018年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监测数据,了解流感流行情况,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6-2018年安康市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为研究对象,采集咽拭子,利用Real-time PCR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016-2018年共检测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样本5774份,核酸阳性1113份,平均阳性率为19.28%。共报告流感样病例24761例,0~4岁组就诊比例(ILI%)最高(55.52%),60岁以上组ILI%最低(4.98%),各年龄组流感样病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207,P<0.05)。从核酸阳性分布来看,0~4岁组阳性占比最高(34.95%),60岁以上组占比最低(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15,P<0.05)。结论安康市流感好发人群为学龄儿童,各年优势流行株不同,呈交替流行,流行末期被原优势毒株替代。应不断加强流感监测和健康教育宣传,建议易感人群接种流感疫苗,以防流感暴发。
杜冬冬刘斌史伟屈娅荣李湘平李海燕刘万静原凌云焦欢
关键词:流感病毒病原学流行性感冒流感样病例流感疫苗
2009—2015年安康市手足口病发病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了解安康市手足口病发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其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安康市2009—2015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5年共报告手足口病17 383例,年均发病率为93.51/10万,重症病例175例,占1.01%,死亡2例,占0.01%。安康市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呈双峰特点,分别为4—7月和11月-次年1月,重症病例和普通病例时间分布一致。高发地区交替分布,有一定地区特点。发病集中于≤5岁儿童男童高于女童,职业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安康市2009—2015年手足口病流行优势病原有差异性,2009年、2011年以EV71感染为主,2010年以Cox A16感染为主;自2012年起其他肠道病毒感染阳性比例逐渐增加,成为主要感染病毒类型。结论安康市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地区、时间、人群、病原学分布特征,提示在手足口病防控中,应强化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机制,结合实际情况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工作,各级医疗机构做好手足口病救治工作,强化重症识别能力。
原凌云周以军朱妮焦欢张永英杨俊锋刘斌杜冬冬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病原学特征
2009年安康市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检测结果及流行病学分析
2010年
目的通过分析安康市流感检测结果,以确认下一步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法采集病例咽拭子或鼻咽拭子标本用Real-time PCR方法进行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从2009年8月27日到12月31日止,共接受399例疑似甲型H1N1接受筛查的病例中,共有53例(13.3%)被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12例(3.0%)被确认为季节性流感(H1、H3型),其他型77例(19.3%)。结论安康市甲流确诊病例以学生为主,暴发疫情的主要场所为学校。建议继续加强对流感的监测工作和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根据疫情进展情况适时间调整甲流防控措施。
杜冬冬刘斌吴剑平李湘平龙天玉周慧萍
关键词:甲型H1N1流行病学
安康市2011-2012年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现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了解安康市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状况及分布,为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本市居民饮食安全。方法在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与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控制体系下,2011-2012年共采集6大类444个样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沙门菌、阪崎肠杆菌、O157∶H7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等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 444份食品样品中,分离出致病菌46株,总检出率10.36%。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7株(6.08%);阪崎肠杆菌3株(5.77%);单增李斯特菌15株(4.36%);沙门菌1株(0.24%);O157∶H7未检出。6大类食品中致病性阳性率最高的是凉皮(30.00%),其次为凉拌菜(11.11%)和糕点及饼干(7.95%),熟肉制品、婴幼儿食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在本市市售食品中广泛存在,应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控制各类食品致病菌的污染。
杜冬冬刘斌王朵吴建平李湘平周惠萍刘万静
关键词:食品食源性致病菌食源性疾病食品安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