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亮
-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敖汉细毛羊不同部位皮肤毛囊发育及形态结构研究被引量:16
- 2015年
- 本实验旨在探究敖汉细毛羊毛囊的组织结构与形态发生过程,为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奠定组织学基础。分别采集胎龄第90、120天的胎儿及出生后1 d和30 d的羔羊体侧部(多毛区)和腹股沟部(少毛区)皮肤组织,制作纵、横切片并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敖汉细毛羊毛囊结构包括结缔组织鞘、外根鞘、内根鞘、毛干和毛球部;在胎龄90 d时,体侧部初级毛囊可见皮脂腺原细胞及次级毛囊毛芽,在胎龄120 d时,毛囊形成角质化毛干并穿出体表,再分化次级毛囊发生;出生后1 d和30 d时,穿出体表毛干进一步增多,体侧部初级毛囊密度,在胎龄120 d时低于胎龄90 d时(P<0.01),出生后1 d时低于胎龄120 d时(P<0.05),次级毛囊密度,在胎龄120 d时高于胎龄90 d时(P<0.01),出生后1 d时低于胎龄120 d时(P<0.01),出生后1 d和30 d时差异不显著(P>0.05),S/P比值,在胎龄120 d时高于胎龄90 d时(P<0.01),生后30 d时高于出生后1 d时(P<0.01),对腹股沟部皮肤分析显示,其毛囊密度很低。结果可为了解细毛羊毛囊形态结构变化及筛选与毛密度相关的差异基因提供参考依据。
- 柳楠王春亮贺建宁程明刘开东刘积凤赵金山
- 关键词:敖汉细毛羊毛囊腹股沟部
- Eph家族在哺乳动物皮肤毛囊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5年
- Eph家族蛋白包括Eph受体和Ephrin配体,是已知的蛋白酪氨酸激酶家族中最大的成员,而哺乳动物的毛囊是皮肤的重要附属结构,是产生被毛的组织,它的性状和组织结构决定着动物被毛的品质和产量。近年来的研究显示,Eph家族在哺乳动物皮肤毛囊的发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能参与毛囊的形成过程,对Ehp家族在哺乳动物毛囊中的表达及作用的深入研究可以指导毛用动物的选育进程,故该蛋白家族的相关领域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Eph家族蛋白的分类及结构特点、Eph-Ephrin系统的信号传导和生物功能等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Eph家族在毛囊的形成过程及育种工作中的潜在价值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王春亮贺建宁程明刘开东刘积凤柳楠
- 关键词:EPH受体信号通路毛囊
- Eph家族基因在细毛羊皮肤毛囊中表达的研究
- 引言毛囊作为皮肤的附属结构,是产生被毛的重要组织。近年来的研究揭示,Eph家族基因参与动物皮肤毛囊的形成过程,在调控毛囊发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Eph家族基因在毛囊的形态发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水平与分布规律...
- 王春亮赵金山程明贺建宁刘开东刘积凤柳楠
- 文献传递
- 敖汉细毛羊皮肤毛囊形态发育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为了研究敖汉细毛羊毛囊的组织结构与形态发育过程,进而为解析细毛羊毛囊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组织学基础,试验采用组织学和显微观测的方法,分析敖汉细毛羊胎龄为第90,120天的胎儿,及出生后1天和1个月时的羔羊体侧部皮肤的组织学特性。结果表明:在胎龄90天时,体侧的初级毛囊可见次级毛囊毛芽;胎龄120天时,部分毛囊发生角质化,初级毛囊周围可见成对的皮脂腺及之间的汗腺导管和竖毛肌;出生后1天时和出生1个月时,大部分毛囊都已形成角质化毛干,皮脂腺、汗腺、竖毛肌等进一步发育成熟。与胎龄120天时相比,出生后1个月时的毛囊纤维直径显著增大(P<0.05)。出生后1个月和出生后1天时次级毛囊纤维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
- 王春亮贺建宁程明刘开东刘积凤柳楠
- 关键词:敖汉细毛羊毛囊纤维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