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海川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低氧
  • 1篇药学
  • 1篇药用植物学
  • 1篇药用植物学与...
  • 1篇造血
  • 1篇造血分化
  • 1篇诊断标志物
  • 1篇生药
  • 1篇生药学
  • 1篇胎发
  • 1篇胚胎
  • 1篇胚胎发育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外周血单个核
  • 1篇外周血单个核...
  • 1篇细胞
  • 1篇精神分裂症
  • 1篇疾病

机构

  • 3篇新乡医学院
  • 3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郑州市第七人...

作者

  • 3篇于海川
  • 2篇吴娇
  • 1篇吴艳芳
  • 1篇郑建芳

传媒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科技创新导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精神分裂症疾病诊断标志物circRNAs筛选及验证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环状RNAs(circular RNAs,circRNAs)的差异表达,寻找潜在的SCZ诊断标志物。方法纳入175例SCZ患者和200名对照。将其中60例SCZ和60名对照的外周血样品分别混合为3份(每20个样品1份),采用全转录组测序技术获得SCZ患者与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ircRNAs表达谱。首先选择表达丰度较高,差异倍数≥2且有统计学意义的circRNAs,在这60例SCZ和60名对照的外周血样品中,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进行验证,筛选得到与测序结果一致的circRNAs作为候选circRNAs。然后,在所有被试外周血样品中确证候选circRNAs的差异表达。结果与对照相比,SCZ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存在差异性表达的circRNAs共195个,其中表达上调的circRNAs有83个,表达下调的circRNAs有112个。在60例SCZ患者和60名对照的外周血样品中验证,SCZ患者circRNA_16588(circbase_id:has_circ_0004669)(0.479±0.080 vs. 1.022±0.012,P=0.003)和circRNA_12825(circbase_id:has_circ_0004442)(0.387±0.050 vs. 1.372±0.230,P=0.013)表达下调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作为候选circRNAs。在所有被试的外周血样品中对候选circRNAs进行确证,发现SCZ患者组circRNA_16588(circbase_id:has_circ_0004669)(0.583±0.050 vs. 0.910±0.060,P<0.001)和circRNA_12825(circbase_id:has_circ_0004442)(0.680±0.080 vs. 1.219±0.090,P<0.001)表达下调。结论 SCZ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存在差异性表达的circRNAs,circRNA_16588和circRNA_12825在SCZ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显著下调,有作为SCZ诊断标志物的潜力。
袁洋楚璐萌魏雨菲刘雪玲曾凌星张红星于海川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志物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低氧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和红细胞生成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本文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低氧对早期胚胎发育、造血分化和红系分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受精后12 h的斑马鱼胚胎,随机分为两组,以常氧组为对照组,低氧组为实验组,实时观察斑马鱼胚胎发育形态学的变化;通过联苯胺染色、邻联茴香胺染色、AO染色及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红细胞的生成及形态学变化;并通过Real time PCR检测了斑马鱼胚胎造血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常氧相比,低氧降低了斑马鱼胚胎卵黄囊的营养消耗,抑制了色素细胞的形成,减慢了心率,延缓了斑马鱼胚胎的孵化,观察和分析了低氧对红细胞产生和成熟的抑制作用。结论低氧延缓了斑马鱼胚胎发育,抑制了红细胞的产生和成熟。
楚璐萌田子颖崔蕊吴娇于海川
关键词:斑马鱼低氧胚胎发育造血分化红细胞生成
模块法教学在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教学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科特点,论述了教学改革方面的一些思路,探讨了模块法教学在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吴娇于海川郑建芳吴艳芳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学改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