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鑫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型纳米支架并MSCs修复兔桡骨缺损影像学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采用富含血小板血浆(PRP)的新型纳米活性组织工程支架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修复兔桡骨中段骨-骨膜缺损,通过影像学手段评价其成骨能力。方法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8只)、对照组(B组,8只)和空白组(C组,4只)。建立双侧桡骨骨缺损模型。A组将PRP纳米支架与MSCs在体外复合培养后植入兔的骨缺损中,B组将PRP纳米支架植入骨缺损处,C组不植入任何材料。分别于术后4、8、12周通过大体观察、X线检查及影像学评分等方法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A组复合材料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治疗4周即有明显的成骨反应和新骨形成,治疗12周基本修复骨缺损;B组修复能力较A组差;但A、B组均优于C组。A组和B组对工程支架无明显异物反应。结论新型纳米活性组织工程支架是修复兔骨缺损的良好移植材料,复合MSCs后能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 张笑生张豹戚超孙兴磊冯鑫于腾波
-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骨髓间质干细胞骨密度
- MSCs和PRP碳纳米管复合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和富含血小板血浆(PRP)的碳纳米管复合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将54只兔制备成双侧桡骨15mm骨缺损模型,根据植入的材料不同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MSCs/PRP/碳纳米管支架,对照组植入PRP/碳纳米管支架,空白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4、8及12周各组分别处死6只兔,通过大体观察、扫描电镜检查、组织学观察评价修复大块骨缺损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新生骨组织占缺损面积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6,P<0.05);且随着时间的增加各组新生骨组织占缺损面积的百分比显著增加(F=77.67,P<0.05)。结论与PRP/碳纳米管相比,MSCs/PRP/碳纳米管修复骨缺损能力更强,成骨更迅速。
- 孙兴磊戚超刘凯冯鑫张笑生于腾波
-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骨髓祖代细胞
- 新型纳米组织工程支架修复兔桡骨缺损的效果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的新型纳米结构支架复合骨髓祖代细胞(MPCs)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制成双侧桡骨1.2cm长缺损模型,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及空白组。将PRP的纳米结构支架与MPCs在体外复合培养后,植入22只大白兔的右侧骨缺损处(实验组),将PRP的纳米结构支架植入左侧骨缺损处(对照组),另2只不植入任何材料(空白组)。于2、4、8、12周取出骨缺损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及骨密度测定,在12周时进行生物力学研究,了解骨缺损交界面骨桥接及缺损处骨修复情况。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新骨形成能力均好于对照组,术后12周时,实验组骨缺损区被成熟的骨组织完全替代,对照组骨缺损区基本被骨组织替代,但骨成熟度较实验组低,空白组骨缺损区仍主要由纤维组织填充。实验组2、4、8、12周时的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7.720~48.302,P〈0.05)。12周时实验组桡骨生物力学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6.497、16.942,P〈0.05)。结论所构建的组织工程骨能迅速成骨,较快修复骨缺损,且具有抗压强度高的优点。
- 冯鑫蔡琰赵宁戚超王效军于腾波
-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骨髓祖代细胞
- 多壁碳纳米管改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兔的股骨头形态被引量:2
- 2014年
- 背景:碳纳米管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可能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挥治疗作用。目的:观察多壁碳纳米管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建立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选出32只等分为治疗组和模型组,剩余4只作为空白组。治疗组兔每天臀肌注射地塞米松2.5 mg/kg,每周向双侧股骨的骨髓腔内各注射0.1 g/L多壁碳纳米管悬浊液1 mL;模型组每天臀肌注射地塞米松2.5 mg/kg,每周向双侧股骨的骨髓腔内各注射生理盐水1 mL,空白组每天臀肌注射生理盐水2 mL,每周向双侧股骨的骨髓腔内各注射生理盐水1 mL。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兔股骨头组织中骨小梁开始少量出现变细断裂,骨髓脂肪化十分明显,脂肪细胞肥大,微血管开始出现血栓;而经多壁碳纳米管悬浊液治疗的兔股骨头病理损伤出现明显改善。提示多壁碳纳米管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损伤。
- 戚超王效军王效强冯鑫张笑生赵夏于腾波
- 关键词:生物材料股骨头坏死多壁碳纳米管
- 新型纳米活性组织工程支架复合BMSCs修复兔大段桡骨缺损血管化观察
- 2016年
- 目的探讨新型纳米活性组织工程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修复兔大段桡骨缺损的血管化进程及骨缺损修复能力。方法将44只成年新西兰大耳白兔制备成双侧桡骨中段15mm的骨-骨膜缺损模型,随机选取4只白兔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组;剩余的40只白兔在其右侧桡骨缺损处植入复合BMSCs的新型纳米活性组织工程支架作为实验组,在其左侧植入新型纳米活性组织工程支架作为对照组。术后2、4、6、8周分批处死动物,行组织学观察,并检测各组血管化程度。结果组别和时间对血管化程度影响存在交互作用(F=78.137,P〈0.01)。对照组和实验组组内任意两个时间点血管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9.225、7 803.609,P〈0.01)。组间两两比较显示,第2、4周,实验组的血管化程度高于对照组,第6周实验组的血管化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44~25.036,P〈0.01);第8周两组血管化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型纳米活性组织工程支架能够较快发生血管化,复合BMSCs的新型纳米活性组织工程支架成骨能力较单纯支架材料强。
- 王效军谭叶刘桂萍王效强冯鑫于腾波
- 关键词:骨髓祖代细胞骨缺损
- 复合PRP与BMP-4的Nano-HA并髓心减压治疗兔股骨头坏死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富含血小板血浆(PRP)与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的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联合髓心减压修复兔股骨头坏死的可行性。方法激素法制备新西兰大白兔股骨头坏死模型,取36只随机分为A、B、c共3组,各12只。A组为模型组,不进行任何处理;B组行单纯髓心减压术;C组髓心减压后植入富含PRP与BMP-4的Nano—HA。分别于术后2、4、8周处死大白兔,取股骨头进行组织学观察及骨小梁图像分析,并在第8周测定股骨头骨密度。结果组织学观察显示,从术后第2周开始C组的成骨能力一直好于A、B组,C组术后2周时开始出现骨小梁,术后8周时骨小梁已成熟,骨髓组织形成;B组术后8周时缺损区仍然在修复,可见骨髓组织;A组术后8周时仍无骨组织。骨小梁图像分析显示,C组术后2、4、8周骨小梁所占缺损区面积比例均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t=2.459~2.949,P〈0.05)。骨密度测定显示,术后8周c组的骨密度高于B组及A组,差异有显著性(F=13.655,P〈0.05)。结论PRP协同BMP-4可诱导坏死的股骨头内新生骨的形成,PRP协同BMP-4搭载Nano—HA联合髓心减压能加速兔股骨头坏死修复。
- 冯鑫蔡琰戚超刘凯孙兴磊于腾波
-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羟基磷灰石类股骨头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