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运通

作品数:15 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土壤
  • 6篇干热
  • 6篇干热河谷
  • 5篇元江干热河谷
  • 4篇
  • 3篇亚热带
  • 3篇亚热带常绿阔...
  • 3篇数据集
  • 3篇水循环
  • 3篇通量
  • 3篇土壤温度
  • 3篇气象
  • 3篇气象要素
  • 3篇温度
  • 3篇阔叶
  • 3篇阔叶林
  • 3篇灌草
  • 3篇灌草丛
  • 3篇常绿
  • 3篇常绿阔叶

机构

  • 15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亚...
  • 3篇贵州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华...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作者

  • 15篇刘运通
  • 13篇张一平
  • 11篇沙丽清
  • 9篇周文君
  • 8篇宋清海
  • 5篇李敬
  • 4篇李培广
  • 3篇张树斌
  • 3篇费学海
  • 3篇邓云
  • 2篇陈爱国
  • 2篇邓晓保
  • 2篇鲁志云
  • 2篇林友兴
  • 1篇武传胜
  • 1篇巩合德
  • 1篇刘玉洪
  • 1篇范泽鑫
  • 1篇姬红利
  • 1篇罗艳

传媒

  • 4篇中国科学数据...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动态特征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土壤呼吸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萨王纳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是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排放源之一,但是其排放特征与主要影响因子尚不清楚。【方法】以元江干热河谷(萨王纳)稀树灌草丛生态系统为对象,利用静态箱法,从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对元江土壤呼吸进行测量,研究了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生态系统土壤温度、水分和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雨季高于干季。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分别呈指数和抛物线关系,土壤5和10 cm处温度Q10分别为1.73和1.98,小于全球均值2.0,采用10 cm土壤温度能更好地模拟土壤呼吸。通过土壤温度、湿度与土壤呼吸双因子拟合分析得出元江萨王纳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主要受到水分条件的制约;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年排放量为4.20 t·hm^−2·a^−1,其中雨季2.71 t·hm^−2,占全年碳排放总量的64.5%,干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49 t·hm^−2,占全年碳排放总量的35.5%。全球萨王纳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均值为8.16 t·hm^−2·a^−1。【结论】元江土壤呼吸总量在全球萨王纳生态系统中处于较低位置,主要是因为元江萨王纳生态系统降水量较全球萨王纳低,而降水量与萨王纳地区土壤呼吸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2=0.61,P<0.001)。
杨开业巩合德李敬刘运通刘运通沙丽清宋清海杨大新李培广闻国静陈爱国陈爱国张一平
关键词:土壤呼吸萨王纳土壤温度
2003-2010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和能量通量观测数据集被引量:2
2021年
碳水通量是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碳水交换量,是量化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参数。热带季节雨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在区域气候调节、碳汇吸收中具有重要作用。西双版纳生态站是中国生态系统观测网(CERN)和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的基础观测站点,基于涡度相关技术,已开展了17年碳水通量观测工作。本文基于ChinaFLUX数据处理体系,报道了2003–2010年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碳水通量数据集的处理过程、数据结构及使用建议。本数据集经过坐标轴旋转、异常值剔除、数据插补等标准数据处理,形成了30分钟、日尺度、月尺度和年尺度4个时间尺度数据,涵盖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生态系统呼吸、生态系统碳交换总量、蒸散、显热等碳水通量及气温、辐射等相关气象要素。本数据集不仅可以服务于区域生态系统功能评估、模型参数优化,还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生态安全、政府决策等,并在高质量论文、专著和国家及省部级奖项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数据集是面向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服务地方应用的有力支撑。
起德花张一平宋清海费学海沙丽清刘运通周文君周立国邓晓保罗艳罗艳
关键词:碳循环水循环气候变化
2009-2013年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被引量:4
2021年
本研究以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度相关技术,开展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长期定位观测。哀牢山生态站作为国家野外台站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基础观测站点,基于中国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数据处理体系,整理了2009–2013年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通量和常规气象数据。本数据集可以为我们评价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贡献、预测全球区域性气候变化趋势、开展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交换特征、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物质和能量循环、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气候变化区域碳收支管理政策等方面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起德花费学海宋清海张一平沙丽清刘运通周文君鲁志云范泽鑫
关键词:气象要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010-2014年西双版纳橡胶林碳水通量观测数据集被引量:1
2021年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人工林的碳汇能力和固碳潜力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橡胶林在我国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已然成为我国热带地区最重要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这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区域水文、气侯和碳–水循环。涡度相关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最广泛而精确的研究物质和能量通量的方法。然而,目前应用在橡胶林的涡度相关技术尚不多见,而这方面的数据对于应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和国际气候谈判尤为重要。作为中国通量研究网络(ChinaFLUX)的基础观测研究站点之一,自2010年建成的西双版纳橡胶林通量观测系统,如今已经累积了11年的通量和气象观测数据。本数据集整理了2010年6月到2014年12月的西双版纳橡胶林通量和常规气象数据,包括净生态系统生产力、生态系统呼吸、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潜热通量、显热通量、蒸散、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水汽压、风速、风向、大气压、太阳总辐射、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土壤水分、降水量等指标,分为半小时、日、月和年4种时间尺度的数据文件。本数据集可以为评价人工橡胶林生态系统生态效益和生态功能、国家制定减排相关的重大战略决策、土地利用变化管理等提供数据支撑。
于辉起德花张一平沙丽清刘运通周文君邓云宋清海
关键词:通量气象要素橡胶林
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植被碳储量及净初级生产力被引量:17
2017年
稀树灌草丛作为干热河谷区特殊的植被类型,其碳储量等一直缺乏必要的研究。以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植被为对象,利用典型样地法研究该区稀树灌草丛植被的碳储量与净初级生产力。结果表明:元江稀树灌草丛植被的碳储量为32.13 t C/hm^2,其中乔木、灌木和草本各层次的碳储量为26.70、4.04、1.40 t C/hm^2,分别占到总碳储量的83.02%、12.57%、4.4%。乔木层中地上部分碳储量占到66.70%。另外,元江稀树灌草丛的净初级生产力为3.88 t C hm^(-2)a^(-1),其中林分的净初级生产力为1.90 t C hm^(-2)a^(-1),凋落物量为1.98 t C hm^(-2)a^(-1);林下植被层对林分净初级生产力的贡献达到了46.92%。说明元江稀树灌草丛具有较高的碳储量和碳汇能力。结果为稀树灌草丛碳循环及碳汇功能研究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干热河谷区植被的保育与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金艳强李敬张一平刘运通费学海李培广
关键词:碳储量生产力干热河谷
施肥对西双版纳橡胶林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对土地的人工管理影响到土壤CO2的排放。西双版纳是中国橡胶主要种植区,施肥是橡胶林获取更好效益的主要管理措施之一。为探讨施肥对橡胶林土壤CO2排放的影响,选取西双版纳大面积种植的橡胶林,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开展了不同施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1)施肥处理没有改变西双版纳橡胶林土壤CO2排放的时间变化特征;(2)不同施肥处理和对照的西双版纳橡胶林土壤CO2排放均呈现出雨季大于干季的趋势,年排放总量在7.88~7.93 t C·hm-2·a-1;(3)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CO2月排放量大于对照;(4)施肥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土壤呼吸,使土壤CO2排放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西双版纳橡胶林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及其机理提供支持,为把握橡胶林碳平衡动态和应对全球变化提供参考,也可为橡胶林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董钰鑫张一平沙丽清姬红利周文君刘运通张翔林友兴
关键词:肥料橡胶林碳排放
元江干热河谷太阳辐射各分量及反照率变化特征被引量:9
2016年
为了探讨干热河谷太阳辐射的特征,本文利用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通量塔上连续2年(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辐射数据,对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植被林冠上太阳辐射(总辐射(Q)、反射辐射(Qα)、有效辐射(I)、净辐射(Rn))的日变化、季节和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反照率(α)和I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该区域Q、Q_α、I、R_n的年均辐射值分别为6 210.2、807.9、1 822.9、3 578.7 MJ/(m2·a)。雨季各辐射总量占年总量比例分别为52.9%、56.3%、39.1%、59.2%,除雨季I占全年的比例小于干季外,其他3个辐射分量占全年的比例均是干季<雨季。α由于受雨季叶面积指数(LAI)增大和林冠郁闭度增加的影响,其季节变化特征表现为干季<雨季,这是生态系统为缓解该区域尖锐的水热矛盾而长期进化的结果。Q_α、I和R_n年分配率分别为13.0%、29.8%、56.9%,其中Q_α和R_n分配率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干季<雨季,而I的分配率特征与Q_α和R_n的相反。干季I分配率的增加降低了地面和林冠温度,减少了生态系统水分流失,削弱了研究区域干季时水分的胁迫效应,避免了森林植被因水力结构破坏而引发的碳饥饿所导致的死亡,有利于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植被在干季生存和维持该生态系统平衡。由于元江干热河谷Q和R_n都较大且该地区降雨少,故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更容易影响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平衡。
费学海张一平宋清海李培广刘运通金艳强李敬林友兴张树斌
关键词:太阳辐射反照率
热带季节雨林土壤DOC与DN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2
2016年
为探明热带季节雨林土壤溶解态有机碳(DOC)、溶解态氮(DN)的时空动态及与土壤温、湿度和土壤酸度的关系,本研究在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开展了土壤剖面DOC和DN含量的研究,在同一自然年度,在雾凉季(1月),干季(3月),雨季前期(5月),雨季中期(8月),雨季后期(10月),按0~20、20~40、40~60、60~80和80~100 cm分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DOC和DN含量、土壤温、湿度和酸度。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土壤DOC和DN含量在0~60 cm随深度增加而逐层递减,在60~100 cm则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总体表现为表层DOC和DN含量较深层土壤含量高的剖面特征。热带季节雨林各层土壤的DOC和DN的季节动态并不完全一致,呈雨季中后期高,干季低的季节特征。即DOC含量季节差异显著的土层为0~20和20~40 cm,而DN含量仅在0~20 cm土层季节差异显著;土壤温湿度与DOC和DN的关系存在着层间差异,即0~20和20~40 cm土壤DOC的含量与土壤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0~40 cm的DOC含量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0~20和80~100 cm土层的DN含量与土壤湿度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仅0~20 cm土层的土壤温度与D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热带季节雨林土壤DOC和DN的含量与土壤酸度的关系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热带季节雨林各层土壤的DOC和DN对温、湿度和酸度的反馈不同。
周文君沙丽清张一平宋清海刘运通邓云邓晓保
关键词:土壤剖面热带季节雨林
模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温度与土壤异养呼吸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被引量:3
2016年
为把握森林土壤温度及土壤异养呼吸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利用1986—2013年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温度观测数据模拟土壤温度未来上升2℃需要的时间,采用2011—2013年人工控制土壤增温试验中切根处理(NR)与切根增温处理(SW)的观测数据,结合WNMM模型及SRES情景下A2与B2未来气候数据模拟哀牢山森林土壤异养呼吸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5 cm土壤温度增加速率为0.224℃·10 a^(-1),自然增温2℃需要90 a;NR与SW处理下土壤Q_(10)值分别为5.17和4.50,根据Q_(10)值进行计算,NR处理在土温升高2℃后土壤异养呼吸较SW处理实测值升高14.6%;经过校正、验证后WNMM模型可以模拟土壤水分(P<0.001)与土壤温度的变化(P<0.001);A2、B2情景下,NR处理土壤异养呼吸较SW处理分别升高10.2%和9.8%;A2情景下土壤异养呼吸较B2情景下土壤异养呼吸,在NR、SW处理下分别升高7.0%和6.6%。本研究中数学模拟会高估土壤异养呼吸,表明野外的实测试验是不可替代的评估土壤异养呼吸对气候变暖响应的方法。
刘运通张一平武传胜梁乃申沙丽清罗鑫刘玉洪
关键词:全球变暖
围封对元江稀树灌草丛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被引量:17
2017年
以元江干热河谷稀树灌草丛植被为对象,通过设置围封与自由放牧两种处理,对稀树灌草丛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多样性指数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以探明两种处理下稀树灌草丛林下植被群落结构的变化趋势及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分配特点。结果表明:围封显著增加了林下灌木和草本的高度、盖度和生物量(P<0.05);但降低了物种多样性指数。相比放牧样地,围封对灌木地下/地上生物量之比的影响不明显(P>0.05),但围封显著提高了灌木的枝叶生物量比(P<0.05);同时,围封还降低草本的地下/地上生物量比(P<0.05),这是植物通过改变自身的资源分配,以应对干扰等不利环境对自身发育的影响,是一种适应性机制。总之,围封对植被的恢复是有效的,但适当的干扰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群落演替是有利的。
金艳强李敬刘运通张一平费学海李培广张树斌
关键词:生物量干热河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