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光
- 作品数:11 被引量:134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森林+"视角下的森林小镇旅游开发模式初探--以雅安周公山森林旅游规划为例
- 新时代,森林旅游已不是传统单一景区的发展形势,而是依托森林生态资源,结合大健康、大众旅游时代背景,融入旅游、休闲、度假、文化、养生等多种服务业态新理念的"森林+"的旅游开发范式.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且森林质量不尽相同,森...
- 张金光万易承颖怡赵兵
- 关键词:旅游开发
- 暴露生态学视角下绿地暴露健康效益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24年
- 城市绿地与居民健康福祉密切相关,绿地暴露所带来的多重健康效益已经成为耦合城市生态与健康科学的前沿热点议题。尽管绿地健康效应的综述研究并不鲜见,但是目前仍缺乏基于统一理论框架视角下对绿地暴露健康效益的系统综述。近期提出的暴露生态学作为一个耦合“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暴露-健康效应”框架体系,能够全面剖析、归纳已有绿地暴露健康效应研究,并指引未来相关领域研究发展。因此,研究在暴露生态学研究视域下,在主体-现实,客体-现实,主体-虚拟,客体-虚拟界面下进行了研究进展的综述分析,并指出了研究截面(尺度)单一、阈值研究与虚拟(及多感官)研究不足等问题。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1)构建跨时空、多尺度的绿地暴露测度模型,并量化绿地健康之间的因果效应;(2)构建阈值模型,分析健康促进的绿地暴露主体阈值与客体阈值;(3)探索绿地特征、暴露方式和剂量、多感体验对健康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相关领域前沿与不足的认识,也可以进一步促进暴露生态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完善。
- 杨高原余兆武张金光刘红晓金贵居阳洪波赵卓慧张理卿姚希晗马文娟熊浚祺邵钰涵姜斌
- 城市绿地促进人群健康的作用途径:理论框架与实践启示被引量:26
- 2020年
- 城市绿地不仅可以提供广泛的生态系统服务,也能提升人群健康。当前,已有大量研究论述了城市绿地与人群健康的关系并取得了诸多进展,但尚缺少对两者复杂潜在作用途径的探讨。本文首先论述了城市绿地对人群健康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其次从鼓励体力活动、缓解精神压力、提高社会凝聚力和提供生态系统调节/支持服务4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绿地促进人群健康的作用途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研究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健康导向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对策略,具体包括:1)提升城市绿地的可获得性;2)提高城市绿地的可达性;3)增强城市绿地的可视性;4)优化城市绿地的空间要素组成;5)构建网络状城市绿地空间格局;6)降低城市绿地对人群健康的消极影响。研究成果可为人群健康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基础和经验启示,让有限的城市绿地发挥更大的健康效益。
- 张金光余兆武赵兵
- 关键词: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服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基于链式理论的“园林工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 2023年
- 园林工程是面向风景园林和园林专业的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均较强的应用基础课程,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和应用性的典型特征。该课程知识点多且涉及门类杂,专业技术广且更新速度快,这使学生在学习时容易产生恐惧和倦怠心理,影响教学效果。链式理论能够充分挖掘“互联网+”时代教与学、师与生的互联特性,混合式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整合各类课程资源,以学生为主体来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将课程设计与课程思政成链,与前沿知识成链,与工程实践成链,构建网络状的“链式”教学体系。以南京林业大学“园林工程”课程为例,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拓展教学和课程考核4个阶段阐述了教学改革实践方案,对提升教学效果和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具有积极影响。
- 张金光赵兵
- 关键词:风景园林园林工程混合式教学
- 城市蓝绿空间健康促进效应研究进展与展望
- 2025年
- 城市蓝绿空间是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蓝绿空间健康促进效应研究异常活跃,成为国际风景园林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热点之一。扼要总结了该领域研究涉及的3类关键问题:健康促进机制(健康促进效应产生的内因和途径)、健康响应规律(城市蓝绿空间对健康结果的影响效应和转译过程)和健康绩效优化(健康绩效导向下的城市蓝绿空间规划调控目标与干预路径)。简要讨论了今后城市蓝绿空间健康促进效应研究应重视的若干问题:跨媒介“绿色处方”的开发与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健康绿地规划设计及大健康视域下的风景疗愈服务与支持体系构建,旨在促进城市蓝绿空间健康效益的人人享有与均衡分配。
- 赵兵李弘毅张金光
- 关键词:风景园林公众健康
- 交通出行多模式下城市公园空间公平性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城市公园是城市公共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空间布局公平性与资源分配的合理程度进行评估,有助于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基于城市居民交通出行模式多样,且存在地上交通与地下交通结合的实际情况,以两步移动搜索法对5种交通出行模式下南京市中心城区城市公园的可达性进行分析,计算城市公园资源分配的基尼系数并绘制洛伦兹曲线,对城市公园资源的合理分配程度做出总体评价,以区位熵考量不同出行模式下城市公园资源分配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南京市中心城区城市公园资源分配水平不理想;紫金山、玄武湖是南京市重要的城市公园,其周边街道始终享有较多的公园资源;交通出行模式的变革有利于提高城市公园分配的合理性,非机动车及地铁交通的普及有利于减少资源分配的差异。结合人口需求与生态基底,因地制宜地进行公园规划,见缝插绿,推动绿道建设,有助于提高城市公园的服务价值,提升城市的宜居水平。
- 万易毕晨张金光赵兵
- 关键词:城市公园可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