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珊
- 作品数:10 被引量:94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焦理论在肝衰竭辨治中的指导作用
- 2020年
- 肝衰竭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严重肝损伤,是临床危重症之一,临床表现以身目发黄、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为主,症状变化多端,并发症累及多个脏腑,加上目前尚无特效药,所以病死率极高。中医药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阴阳学说、五行相生相克学说、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在肝衰竭的防治和降低病死率等方面具有显著效益。文章基于中医基础理论,从中焦脾胃入手,试述中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及其在肝胆病证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中焦理论与肝衰竭"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论治的关系,探索肝衰竭从中焦理论辨治的机制,这对临床治疗肝衰竭具有指导意义。
- 周月杜珊陈斌
- 关键词:肝衰竭辨证论治
- 肝胃百合汤对慢性应激与幽门螺杆菌双重损伤因素模型小鼠胃黏膜组织TFF1、p-ERK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观察肝胃百合汤对慢性应激与幽门螺杆菌(Hp)双重损伤因素模型小鼠胃黏膜组织三叶因子1(TFF1)、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慢性应激性胃溃疡合并Hp感染的相关机制。方法将6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应激组、单纯Hp组、双重因素组、肝胃百合汤组、雷尼替丁组,每组10只,选取10种不可预知刺激因素制备慢性应激小鼠模型,造模第7日给予单纯Hp组、双重因素组、肝胃百合汤组、雷尼替丁组灌胃Hp菌液;肝胃百合汤组给予肝胃百合汤灌胃,雷尼替丁组给予雷尼替丁灌胃,其余各组给予蒸馏水灌胃。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胃黏膜组织TFF1、p-ERK蛋白表达。结果双重因素组溃疡指数与TFF1、p-ERK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与双重因素组比较,肝胃百合汤组和雷尼替丁组溃疡指数显著降低(P<0.01),且肝胃百合汤组明显低于雷尼替丁组(P<0.01);肝胃百合汤组和雷尼替丁组TFF1、p-ERK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双重因素组(P<0.05,P<0.01),且肝胃百合汤组明显高于雷尼替丁组(P<0.01)。结论慢性应激与Hp可协同致胃黏膜损伤,肝胃百合汤可促进TFF1、p-ERK的表达及胃黏膜的修复,达到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
- 喻斌曾孟晖徐寅阳力周赛男杜珊毛一之李珍李玲
- 关键词:肝胃百合汤幽门螺杆菌三叶因子1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 阳黄-阴阳黄-阴黄辨证模式在肝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 阴阳黄是阳黄向阴黄转化过程中的一种特殊阶段,既非阳黄,也不属于阴黄。传统的黄疸辨证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我院肝病研究基于肝衰竭的诊疗经验,提出了“阳黄-阴阳黄-阴黄”的辨证模式,发现该辨证体系有利于肝衰竭患者黄疸的消退...
- 杜珊周月陈斌
- 关键词:中医辨证黄疸肝衰竭
- 肝胃百合汤对慢性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小鼠的影响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肝胃百合汤治疗慢性应激性胃溃疡的疗效。方法将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肝胃百合汤组(中药组)、雷尼替丁组(西药组),空白组常规饲养,其余3组按照不可预知慢性应激方法造模,持续28 d;造模14 d后各组给予相应灌胃处理14 d;观察小鼠一般行为学、旷场实验、体质量变化,计算溃疡指数(ulcer index,UI)及溃疡抑制率、胃黏膜病理改变。结果造模14 d后模型组小鼠行为学明显异常,旷场实验各项得分及体质量明显低于空白组,灌胃14 d后中药组小鼠一般行为改善,旷场实验各项得分及体质量与模型组对比明显上升;中药组UI低于模型组及西药组,且溃疡抑制率高于西药组;与空白组比,模型组小鼠胃黏膜可见散在糜烂及点状溃疡;与模型组比,西药组可见较多点状糜烂,未见明显溃疡,中药组仅见少量糜烂。结论肝胃百合汤能减轻小鼠胃黏膜炎症,修复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
- 喻斌杜珊阳力刘振杰曾孟晖毛一之
- 关键词:肝胃百合汤肝胃气滞证
- 肝胃百合汤对慢性应激与幽门螺杆菌双重损伤因素模型小鼠胃黏膜组织HSP70、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观察肝胃百合汤对慢性应激与Hp感染双因素损伤模型小鼠胃组织NF-κB、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并研究其治疗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单纯应激组、单纯Hp组、Hp+应激组、肝胃百合汤组及雷尼替丁组;空白组和单纯Hp组正常饲养,不限制进食进水;其余各组小鼠随机选取禁食、禁水、电击、行为束缚等10种刺激方法制备慢性应激小鼠模型。于造模第7天时,除空白组及单纯应激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给予Hp菌液灌胃;连续造模14d时,肝胃百合汤组小鼠灌胃肝胃百合汤,雷尼替丁组小鼠予以灌胃盐酸雷尼替丁,其他各组小鼠灌胃蒸馏水;连续干预14d后,取胃组织检测溃疡指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胃黏膜组织HSP70、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对比空白组,单纯Hp组、单纯应激组以及Hp+应激组小鼠的溃疡指数与HSP70、NF-κ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且Hp+应激组小鼠的溃疡指数及NF-κB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单纯应激组及单纯Hp组(P<0.01);对比Hp+应激组,肝胃百合汤组和雷尼替丁组小鼠溃疡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且肝胃百合汤小鼠的溃疡指数组显著低于雷尼替丁组(P<0.01);肝胃百合汤组和雷尼替丁组HSP70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NF-κ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且肝胃百合汤组HSP70蛋白表达量大于雷尼替丁组,NF-κB蛋白表达量低于雷尼替丁组(P<0.01)。结论慢性应激与Hp可协同致胃黏膜损伤;肝胃百合汤可能是通过使HSP70蛋白表达增加,加强胃组织的自身修复作用,使受体的自身免疫能力提高,并降低NF-κB蛋白表达,减少其活性,使受损胃组织的炎症反应降低,从而起到抑制Hp,修复受损胃组织,加快胃溃疡好转的作用。
- 喻斌曾孟晖徐寅杜珊黄柳向毛一之符佳
- 关键词:肝胃百合汤幽门螺杆菌HSP70NF-ΚB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32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桃核承气汤保留灌肠对急性胰腺炎腑实热结证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桃核承气汤灌肠治疗。治疗7d后对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积分、VAS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及疼痛VAS评分较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桃核承气汤保留灌肠能提高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明显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杜珊喻斌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疗法桃核承气汤保留灌肠
- 肠道微生态失衡理论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8
- 2019年
- 肠道微生态包括肠道内微生物通过复杂的代谢活动影响宿主的生理、心理及病理活动,肠道微生态失衡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肠黏膜屏障理论、肠肝轴理论等方面,对目前肠道微生态失衡的研究做一综述,以初步分析当前肠道微生态失衡对常见肝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为进一步对常见肝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 周月杜珊陈斌
- 关键词:肠道微生态肠道屏障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
- 肝胃百合汤对慢性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小鼠HPA轴MR/GR平衡的影响
- 目的:探讨肝胃百合汤对慢性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小鼠HPA轴的影响作用。方法:1.将4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肝胃百合汤组、雷尼替丁组,空白组常规饲养,其余3组按照不可预知慢性应激方法制备小鼠模型,持续...
- 杜珊
- 关键词:肝胃百合汤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盐皮质激素受体肝胃气滞证
- 文献传递
- 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IETM大鼠TLR4 mRNA,TNF-α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LR4) mRNA及其下游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关系,并探索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内毒素介导的肝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8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TLR4单克隆抗体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8.925 g·kg^-1)。采用D-半乳糖胺(D-Gal)腹腔注射建立肝衰竭IETM模型,TLR4单克隆抗体组和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在造模前5 d给予温阳解毒化瘀颗粒溶液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以等容积蒸馏水代替,直至处死。各组分别在24,48,72 h随机处死大鼠并采集标本。检测24,48,72 h各组时间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TLR4 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肝组织TNF-α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LT,AST升高,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加重,TLR4mRNA,TNF-α表达均增高(P<0.05,P<0.01),肝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ALT,AST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0.05),TLR4 mRNA,TNF-α表达显著下降(P<0.01),肝细胞凋亡率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TLR4 mRNA,TNF-α在肝衰竭时与肝细胞凋亡呈正相关,温阳解毒化瘀颗粒能够改善肝衰竭IETM大鼠肝功能,减轻肝细胞损伤,减少肝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肝脏TLR4 mRNA表达,抑制TNF-α释放,降低肝细胞凋亡率有关。
- 杜珊王杰陈斌周为李武苏煦初彭杰周月
- 关键词: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TOLL样受体4
- 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40
- 2019年
- 人体微生态系统包括口腔、皮肤、尿液和胃肠道,肠道微生态系统是最重要、最复杂的生态系统。肠道微生态由肠道菌群和其寄居的环境组成,具有参与机体物质代谢、营养吸收、黏膜屏障、免疫调节等作用,与机体生理及病理活动关系密切,相互影响。人体微生物群落由细菌、真菌、病毒和古菌等组成,他们之间建立了高度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肠道微生物生物量占人体微生物总生物量的78%,约有400~500种肠道细菌。正常肠道菌群是人体的天然屏障,对维持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最显著特征之一是具有稳定性,菌群按一定比例组合,各种细菌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在质量和数量上形成生态平衡。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会影响肠道菌群数量及结构,特别是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敏感肠杆菌受到抑制,会发生各种肠道疾病和肠外疾病。因此,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于人类抵抗肠道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肠道微生态与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肥胖等关系密切。关于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日益增多,中医药也成为打开肠道微生态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文章从中医病因病机、证候、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方面着手,系统论述了中医药与肠道微生态的相关性。
- 杜珊周月陈斌
- 关键词:中医药肠道菌群微生态中医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