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瀚

作品数:11 被引量:109H指数:5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震旦
  • 4篇灯影组
  • 4篇四川盆地
  • 4篇盆地
  • 3篇油气
  • 3篇震旦纪
  • 2篇地层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盐岩
  • 2篇页岩
  • 2篇油气勘探
  • 2篇早寒武世
  • 2篇碳酸
  • 2篇碳酸盐
  • 2篇碳酸盐岩
  • 2篇勘探
  • 2篇拉张
  • 2篇化学特征

机构

  • 11篇成都理工大学
  • 4篇西华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中国石油西南...

作者

  • 11篇王瀚
  • 9篇刘树根
  • 8篇李智武
  • 7篇宋金民
  • 5篇叶玥豪
  • 4篇李金玺
  • 4篇冉波
  • 4篇丁一
  • 2篇侯明才
  • 2篇杨迪
  • 2篇邓宾
  • 2篇陈代钊
  • 2篇姜磊
  • 1篇文华国
  • 1篇文龙
  • 1篇雍自权
  • 1篇陈安清
  • 1篇李凤杰
  • 1篇田小彬
  • 1篇蔡其新

传媒

  • 2篇沉积学报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地质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煤炭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四川盆地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隆-坳格局及其油气勘探意义被引量:71
2019年
四川盆地北部震旦系—下寒武统是继安岳气田发现和绵阳—长宁裂陷提出之后备受关注的另一重点勘探领域,但对其沉积-构造格局的认识存在严重分歧。文中基于露头剖面、地震、钻井和地球化学分析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四川盆地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期间存在隆-坳并存的格局。四川盆地北缘震旦系—下寒武统厚度、岩相、地震反射和地球化学等指标的详细分析表明:(1)沉积-构造格局表现为隆-坳相间的特点,即自西向东依次为绵阳—长宁裂陷→汉南—米仓山隆起→万源—通江裂-坳陷→达州—开江隆起→城口—开县裂-坳陷→东安—巫溪隆起→巴东—恩施裂陷→神农架—黄陵隆起;(2)发育台地、斜坡和盆地三种沉积环境,其中斜坡环境以发育大量风暴、重力流、滑塌角砾沉积及同沉积滑移变形等为主要识别标志;(3)经历了三个"隆-坳"旋回,即陡二段末期—灯二段早期、灯二段晚期—灯四段早期、灯四段晚期—筇竹寺组晚期。四川盆地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隆-坳格局的形成受控于震旦纪基底构造薄弱带、南秦岭地幔上隆底侵和原特提斯洋壳板片拖拽三者的联合作用,与罗迪尼亚大陆裂解和冈瓦纳大陆聚合的全球构造背景密切相关。四川盆地北缘震旦纪—早寒武世隆-坳并存格局的提出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该时期扬子克拉通区域沉积-构造格局和演化,也为川东北地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川东北地区震旦纪—早寒武世隆-坳格局控制了烃源岩和储集层的发育及源储配置关系,建议首先将裂-坳陷边缘带作为下一步勘探的重点。
李智武冉波肖斌1宋金民郑玲李金玺王瀚肖斌2叶玥豪蔡其新刘树根
关键词:震旦纪早寒武世裂陷作用油气勘探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及周缘震旦系灯影组岩性—碳同位素地层划分及意义被引量:2
2023年
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灯影组厚度变化巨大,给地层划分与对比带来极大困难;同时,绵阳—长宁拉张槽成因问题的实质也是地层归属不清。在此背景下,基于2条露头和3口钻井开展了系统的岩性—碳同位素地层划分对比工作,将灯影组划分为6个可等时对比的岩性段,共包含3次碳同位素正偏(DP1、DP2、DP3)和3次碳同位素负偏(DN1、DN2、DN3)。地层划分结果为:(1)灯一段以泥晶白云岩为特征;(2)灯二下亚段发育各种藻白云岩,伴生葡萄状构造,且下部发育DP1碳同位素正偏,中部发育DN1碳同位素负偏,上部向DP2碳同位素正偏过渡;(3)灯二上亚段岩性为泥晶白云岩夹少量藻白云岩,下部发育DP2碳同位素正偏,中上部发育DN2碳同位素负偏,且该亚段中部在局部地区发育混合沉积;(4)灯三段普遍具有混积特征,局部地区为碎屑岩,发育特征管状化石;(5)灯四下亚段以大套泥晶白云岩为特征,碳同位素稳定在1‰左右,上部向DP3碳同位素正偏过渡;(6)灯四上亚段主要发育藻纹层白云岩和叠层石白云岩,底部见DP3碳同位素正偏,向上逐渐负偏过渡为DN3。地层对比发现,灯二上亚段顶部的不整合面可对应547 Ma左右的冰期,灯四段顶部的不整合面对应震旦纪—寒武纪之交(541 Ma左右)的冰川事件。位于绵阳—长宁拉张槽内部的蓬探1井、蓬深3井不同程度地缺失灯二上亚段之上的地层,缺失厚度可达600 m以上(缺至灯二下亚段底部),且上覆麦地坪组厚度最大、最完整,说明绵阳—长宁拉张槽的主体形成时间可以约束到灯二下亚段底部沉积之后和拉张槽内部麦地坪组开始沉积之前。
陈明思张本健李智武刘树根李勇李勇宋金民蒋航王瀚徐少立丁一
关键词:四川盆地灯影组碳同位素地层划分对比
中上扬子地区震旦纪灯影组沉积期碳酸盐岩台地古地理格局及有利储集相带分布规律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中上扬子地区灯影组沉积期碳酸盐岩台地古地理格局及有利储集相带发育分布规律尚存争议,阻碍了灯影组油气勘探领域由绵阳—长宁拉张槽两侧向其他广大地区拓展。【方法】通过中上扬子地区灯影组30余条剖面(钻井)开展岩石类型划分及沉积相分析,【结果】进一步明确丘滩相以块状砂屑/鲕粒白云岩及柱状、穹窿状叠层石白云岩为特征,呈环带状分布在中上扬子台地(或内缓坡)边缘,向外过渡为中—外缓坡风暴岩或斜坡—盆地相区的滑塌角砾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硅质岩等。由于丘滩的阻挡作用,其内侧以低能的潮坪及潟湖沉积环境为主:其中潮坪相主要发育微生物纹层白云岩、穹窿—缓波状叠层石白云岩、凝块石白云岩夹砂屑白云岩、泥晶白云岩,纵向上常常形成米级—厘米级旋回;潟湖相主要由泥晶白云岩、含球粒/砂屑泥晶白云岩组成。相带时空分布表明灯影组在中上扬子地区总体呈现出进积的沉积趋势,内部包含2.5个层序,即三次进积(变浅)和两次退积(变深)旋回。【结论】由于灯影组在台地边缘—斜坡区域普遍遭到剥蚀,以及灯影组沉积期上扬子台地范围远超目前的板块边界,灯影组上部灯四段很少发现高能丘滩相带。在此背景下,局部地区(如松林—岩孔地区、中扬子台地周缘)灯影组中下部灯一段—灯二段(或蛤蟆井段、石板滩段)发育的丘滩相,是重要的有利储集相带。此外,处于海退体系域的灯二段中下部和灯四段上部(或相当层位)在中上扬子台地(或内缓坡)内部广泛发育微生物白云岩,也为储层发育有利相带。在中上扬子台地微生物白云岩广泛分布的背景下,进一步分析优质储层发育机理与分布规律才是找到油气接替区的关键。
丁一刘树根刘树根文华国陈代钊文华国陈代钊宋金民王瀚陈荣庆李智武
关键词:灯影组碳酸盐岩台地
四川盆地超深层泥页岩纳米孔隙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7
2017年
利用SEM-PCAS孔隙定量表征技术与低压N_2等温吸附实验研究X井深度为6 875~8 042m超深层泥页岩的纳米孔隙特征,并选取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从地表到5km左右的样品组作为对比,探索深埋藏作用对泥页岩孔隙系统的影响。研究发现,X井志留系龙马溪组、奥陶系五峰组及下寒武统筇竹寺组超深层泥页岩32个样品的孔隙特征相似,孔隙类型以有机质孔、粒间孔为主,孔隙形态以狭长-裂缝型为主。N_2等温吸附线类型为IV-H3型,QSDFT孔径分布显示其纳米孔隙主要分布于4~16nm段,BET比表面积为8.63~16.13m2/g。与对照组样品相比,X井超深层泥页岩的孔径分布更加分散,微孔体积和微孔比表面积更小,介孔/微孔的体积比值及介孔/微孔的比表面积比值比非超深层泥页岩均具有数量级的优势。X井超深层泥页岩的孔隙特征主要受埋藏深度控制,深埋藏作用会使泥页岩孔径缩小并改变孔隙的形态。
焦堃叶玥豪刘树根冉波邓宾李智武李金玺雍自权姜磊夏国栋王瀚
四川广元羊木-岩洞地区震旦纪-寒武纪界线地层序列及构造-沉积演化
2024年
绵阳-长宁拉张槽的形成机制及时间尚存在巨大争议,严重制约了灯影组油气勘探的部署。为更好地对拉张槽深水地层提供时代约束,深化拉张槽构造-沉积演化认识,基于露头描述、薄片观察、碳同位素测试,对广元地区4个露头剖面开展综合地层对比和沉积环境分析。岩石学及碳同位素特征表明,研究区实测4条野外露头剖面从下到上可划分为4个岩性段(Ⅰ~Ⅳ):岩性段Ⅰ为薄层泥质灰岩夹泥质白云岩条带,对应陡山沱组三段Shuram-Wonoka负偏段地层;岩性段Ⅱ以黑色页岩为代表,可对比陡山沱组四段;岩性段Ⅲ为块状白云岩-硅质岩序列,属于灯影组同期地层;岩性段Ⅳ以薄板状硅质岩为特征,相当于麦地坪组。其中,灯影组二段早期—麦地坪期,研究区从块状白云岩逐步过渡为薄板状硅质岩,见垮塌体及滑塌揉皱,指示台地转换为斜坡-盆地沉积环境。这种加深的沉积趋势与中上扬子台地相区变浅至暴露的过程完全相反,指示断裂活动影响下快速沉降的过程。
王林康文龙李智武刘树根陈代钊陈代钊宋金民王瀚杨钹唐攀陈荣庆丁一
关键词:灯影组地层对比构造-沉积演化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构造-沉积分异与油气勘探被引量:14
2022年
受峨眉地裂运动的影响,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发生了较强的构造-沉积分异,形成了“两台一凹”的构造-沉积格局。通过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连井剖面和地震响应特征刻画四川盆地中二叠统的构造-沉积分异,并探讨其油气勘探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自中二叠世栖霞期始,四川盆地就已经开启了北西-南东向的构造-沉积分异。栖一期,通江-苍溪-南充-长寿凹陷(简称通江-长寿凹陷)初步形成,“两台一凹”的构造-沉积格局基本定型;蜀南台地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分布面积为9.69×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0~9.1 m;川东北台地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分布面积为3.77×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0~13 m;通江-长寿凹陷主要呈“C”形的北宽中窄南宽的双喇叭形特征,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分布面积为3.75×10^(4)km^(2),厚度为10.3~28.4 m。栖二期,通江-长寿凹陷内外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差异不明显,但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展布依然为北西-南东向。茅一期,通江-长寿凹陷向南扩展,延续了栖霞期向台内延伸的趋势;蜀南台地向北西扩大,形成川西北-蜀南台地,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分布面积为7.79×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0~45.6 m;川东北台地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分布面积为3.94×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0~53 m;通江-长寿凹陷依然为“C”形的北窄南宽的喇叭形特征,面积为5.79×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36.3~96.0 m。茅二期,通江-长寿凹陷的“C”形态消失,为北西-南东走向的苍溪-渠县凹陷所取代,但“两台一凹”的构造-沉积格局仍然存在,该凹陷西陡东缓,面积为1.4×10^(4)km^(2),含海泡石(滑石)层系厚度为36.3~53.6 m。中二叠世通江-长寿(生烃)凹陷的发现提升了油气勘探的潜力,凹陷“C”形区带内及周缘地区是中二叠统油气勘探的最有利地区。根据�
刘树根文龙文龙宋金民孙玮金鑫金鑫邓宾邓宾江青春李智武丁一叶玥豪王瀚杨迪杨迪田小彬田小彬
关键词: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油气勘探
渝东北地区页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6
2017年
为了查明渝东北城口—巫溪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中稀土元素的特征、来源及其地质意义,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渝东北城口明中地区11件页岩样品的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进行测试,结合前人所测巫溪田坝地区12件稀土、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果,全面分析了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空间分布规律及分布模式。研究表明:渝东北城口—巫溪地区页岩稀土元素相对亏损,五峰组页岩中的稀土元素略低于龙马溪组;稀土元素总量∑REE与Sc,Ti,Cr,Zn,Zr,Nb,Th,Hf,T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元素呈明显正相关,反映了研究区页岩中稀土元素的来源主要为陆源碎屑;在五峰组页岩早期沉积速率、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比值的突变界面,可能是都匀运动(加里东运动第2幕)的影响范围延伸至该地区所出现的沉积响应。
肖斌刘树根冉波李智武叶玥豪李金玺姜磊王瀚唐卫
关键词:稀土元素微量元素页岩
川东北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白云岩成因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通过剖面实测、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分析和地球化学分析,对川东北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白云岩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龙王庙组自下而上发育灰岩—过渡岩性—白云岩,以颗粒结构为主,白云石主要为泥—粉晶,呈它形—半自形晶,阴极发光呈昏暗光—暗红光。样品的MgO与CaO呈负相关,白云岩Mg^2+/Ca^2+较低,高Na含量,低Sr、Fe、Mn含量,白云石有序度较低,各岩性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平行一致分布,δCe无异常,δEu负异常,灰岩δ^13C偏正、δ^18O处于同期海水内,白云岩δ^13C、δ^18O偏正,^87Sr/^86Sr高于同期海水值。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研究区白云石化流体为高盐度蒸发海水,研究区白云岩为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形成。
余晶洁宋金民刘树根杨迪王瀚赵聪邓双林何宇何宇
关键词:白云岩寒武系地球化学特征川东北
川东北地区震旦纪-早寒武世隆-坳格局分析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王瀚刘树根李智武宋金民冉波李金玺叶玥豪肖斌
岩相古地理知识图谱构建及应用被引量:2
2023年
大数据为岩相古地理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挑战,但由于存在数据类型复杂、语义关系丰富、共享机制不明等问题,难以对岩相古地理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分析及有效利用,使得大数据的众多优势在该领域得不到充分发挥。知识图谱强大的语义处理能力与开放互联能力,对于解决大数据中文本分析和图像理解等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从岩相古地理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应用角度,综述了岩相古地理知识图谱的研究背景;系统归纳了岩相古地理知识图谱的构建思路、技术与流程,同时列举出知识图谱在岩相古地理学方面的相关应用;指出了岩相古地理知识图谱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张佳佳张蕾钟瀚霆王瀚王瀚李凤杰陈安清郑栋宇李凤杰侯明才
关键词:大数据古地理岩相古地理知识图谱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