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晟
- 作品数:8 被引量:82H指数:6
- 供职机构:湘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湘潭市科技计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嚼槟榔与口腔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0
- 2016年
- 目的分析口腔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探讨嚼槟榔与口腔癌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14年在湘潭市某综合医院确诊的口腔癌病例及同期该院其他科室就诊的非口腔疾病、非肿瘤病人共100对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资料进行分析,计算OR值及95%CI,并分析嚼槟榔与吸烟、饮酒的交互作用。结果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吸烟(OR=3.441,95%CI:1.671-7.001,P=0.001)、饮酒(OR=3.010,95%CI:1.497-6.063,P=0.002)、嚼槟榔(OR=3.340,95%CI:1.423-7.844,P=0.006)是口腔癌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吸烟(OR=2.700,95%CI:1.289-5.656,P=0.008)、饮酒(OR=2.257,95%CI:1.071-4.756,P=0.032)是口腔癌的危险因素,但未发现嚼槟榔(OR=2.070,95%CI:0.790-4.758,P=0.139)能独立升高口腔癌的发病风险。交互作用分析结果:嚼槟榔与吸烟(OR相乘交互=0.696,95%CI:0.140-1.465,P=0.658)、饮酒(OR相乘交互=1.416,95%CI:0.318-6.300,P=0.648)间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相加交互作用:嚼槟榔与吸烟之间不存在相加交互作用,相对超危险度比(RERI)的95%CI(-1.573-2.225),归因比(AP)的95%CI(-0.364-0.514)包括0,且交互作用指数(S)的95%CI(0.589-2.087)包括1。但嚼槟榔与饮酒之间存在相加交互作用,嚼槟榔且饮酒患口腔癌的危险性是不嚼槟榔不饮酒的5.034倍,RERI为2.263、AP为0.449、S为2.275。结论嚼槟榔、吸烟、饮酒都是口腔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嚼槟榔与饮酒存在相加交互作用,可增加饮酒患口腔癌的发病风险。
- 粟晓玲马金辉萧福元郭辉袁晟刘富强
- 关键词:嚼槟榔吸烟饮酒口腔癌
- 湘潭市恶性肿瘤死因监测及口腔癌死亡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分析2008-2012年湘潭市居民恶性肿瘤以及口腔癌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2008-2012年的死因监测数据,描述湘潭市恶性肿瘤及口腔癌死亡率及变化趋势,并与湖南省、全国死因监测数据中的恶性肿瘤及口腔癌标化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湘潭市2008-2012年平均报告粗死亡率为473.8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90.89/10万,均低于湖南省平均水平(P〈0.05);其中恶性肿瘤年平均粗死亡率为85.29/10万,标化死亡率为71.36/10万,均低于湖南省平均水平(P〈0.05),居全死因顺位的第二位;口腔癌年平均粗死亡率为0.94/10万,标化死亡率为0.80/10万,与全国及湖南省平均水平相比无明显升高(P〉0.05),居湘潭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第13位,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1.10%,占全死因的0.20%;湘潭市居民口腔癌35--64岁截缩死亡率为1.12/10万,0--74岁累积率为6.83%,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1 566人年,年均313.2人年,减寿率为0.58‰;5年间湘潭市报告死亡率、恶性肿瘤死亡率、口腔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论湘潭市恶性肿瘤死亡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死亡率低于湖南省和全国,口腔癌死亡无明显地区性升高。
- 罗昊袁晟桂卓嘉刘建新萧福元
- 关键词:恶性肿瘤口腔癌死因监测死亡率
- 湘潭市城区集中式供水与二次供水水质卫生状况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掌握湘潭市城区不同类型供水单位的卫生状况,了解其供水水质卫生。方法对湘潭市城区市政集中式供水的3个水厂、单位自建集中式供水4个水厂和16家二次供水单位的卫生管理、设施设备、供水水质进行调查。结果 2008-2010年,市政集中式供水单位出厂水合格率为91.98%;单位集中式供水出厂水合格率为72.92%;二次供水出厂水合格率为73.44%,以市政集中式供水合格率最高(P<0.01)。不合格的指标有11个,其中市政集中式供水3个、单位集中式供水7个、二次供水10个。二次供水设施对水质结果有明显影响。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卫生管理、设施设备达到有关要求,二次供水单位存在管理主体不明确、无消毒设施、未办理二次供水卫生许可证等现象。结论制水企业应保护水源,加速改造制水工艺和配水系统,监督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所提供的生活饮用水水质符合卫生标准要求,以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
- 萧福元桂卓嘉袁晟
- 关键词: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卫生管理
- 湘潭市城区居民咀嚼槟榔情况及其对健康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0年
- 目的了解湘潭市城区居民咀嚼槟榔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方法按照分区整群抽样原则,随机抽取雨湖区平政街道、岳塘区社建村街道的1岁以上户籍居民、以及居住1年以上的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查和检查。结果居民咀嚼槟榔率为58.81%,男性高于女性(P〈0.01);不论男女,咀嚼槟榔的年龄都以40岁年龄组为高峰(分别为72.73%与71.21%),不同年龄组人群咀嚼率不同(P〈0.01);警察、司机咀嚼率达到91%以上,远高于其他职业(P〈0.01);50%的人每天咀嚼槟榔量为28.0470-54.3645 g;2006-2008年3年因口腔癌死亡18人,死亡率为0.70/10万-0.99/10万,居恶性肿瘤死因顺位10位以后;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OSF)患病率为30.43%,与咀嚼槟榔时间、咀嚼槟榔量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咀嚼槟榔与口腔癌的发生无明显关系,与OSF的发生有正相关关系。
- 萧福元桂卓嘉袁晟周雪梅刘自伟
- 关键词:槟榔口腔癌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
- 湖南地区食用槟榔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2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湖南地区居民咀嚼槟榔的原因和安全性,为槟榔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进行湖南省城乡居民咀嚼槟榔情况调查,运用国家规定的方法开展槟榔加工前后化学成分的检测及毒理学试验。结果湖南省居民咀嚼槟榔率为38.40%,其中城区为42.65%,乡村为34.12%;咀嚼槟榔的年限城区5年以下占24.72%,乡村5年以下占46.91%;日咀嚼槟榔数量的中位数城区为23.6 g,乡村为22.8 g;过瘾、提神醒脑和交际需要是居民咀嚼槟榔的前三位原因;检测17种槟榔成分,镉、锡、铅、总砷、柠檬烯、薄荷醇、香兰素加工前后无变化,加工后含量增加的有水份、脂肪和乙基麦芽酚3种,含量减少的有铁、粗纤维、锌、锰、铜、粗多糖和槟榔碱7种。毒理学实验证明,槟榔干果为无毒级,无遗传毒性和亚慢性毒作用。结论湖南地区城乡居民咀嚼槟榔已成为一种生活嗜好,食用槟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萧福元袁晟桂卓嘉周雪梅刘自伟胡余明
- 关键词:食用槟榔毒理学实验
- 质谱双探针法对食品中N-亚硝胺化合物的全检测被引量:2
- 2017年
- 食品中亚硝胺化合物的种类达300种,当前的亚硝胺检测国标只检测代表性的4种亚硝胺化合物.选择亚硝胺类化合物在EI源质谱中电离出的亚硝酰胺基(N2O)和亚硝酰(NO)2个独特碎片离子作双探针信号,以市售腊肉为检测对象,探索出一种亚硝胺类化合物全检测的方法,大幅度减少了现有国家标准对食品中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漏检.该检测方法原理简单、实验操作方便、测试成本低.
- 刘秋华杨艳周再春成奋民袁晟田俐
- 关键词:N-亚硝胺电子轰击质谱离子探针食品安全
- 食用槟榔对口腔黏膜健康影响的现况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研究咀嚼槟榔对口腔黏膜健康异常状况的影响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在湖南省湘潭市和常德市通过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调查对象开展咀嚼槟榔对口腔黏膜健康影响的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咀嚼槟榔524人,口腔黏膜健康异常检出率为12.4%;不咀嚼槟榔521人,口腔黏膜健康异常检出率为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黏膜典型纤维化、粘膜充血、张口受限与咀嚼槟榔有统计学联系,口腔黏膜溃疡、出血、白斑、白色角化、扁平苔藓、白斑病及舌活动受限与咀嚼槟榔无统计学联系;性别、年龄、是否嚼槟榔、嚼槟榔年限和量、吸烟、饮酒为口腔黏膜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地域分布、嗜好辣椒、刷牙习惯、嚼口香糖习惯与口腔黏膜健康状况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检验结果显示随着咀嚼槟榔片数的增加口腔黏膜健康异常检出率有增加的趋势。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嚼槟榔年限(年)、嚼槟榔片数(片/d)为口腔黏膜健康的影响因素(OR=1.498和1.510)。结论长时间大量咀嚼槟榔可能损伤口腔黏膜健康。
- 萧福元赵炜哲王非桂卓嘉袁晟
- 关键词:食用槟榔口腔黏膜检出率
- 湖南省某市居民野生菌中毒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调查湖南省某市居民野生菌中毒认知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毒野生菌中毒防控宣传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在湖南省某市5个区县中随机抽取480名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湖南省居民野生菌中毒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进行纸质问卷调查。结果湖南省某市居民野生菌中毒认知调查结果显示8题中仅4题知晓率在80%以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务及待业(OR=0.353,95%CI:0.152~0.821,P=0.016)、有食用野生菌习惯(OR=0.337,95%CI:0.140~0.812,P=0.015)的居民得高分概率更低;多重应答分析结果显示中毒知识通过“宣传标语或海报”“微信、小视频等手机信息”获取信息的实际获取途径与希望获取途径一致。电视在目前获取途径中位列第4,在希望获取途径中位列第2。结论湖南省某市居民野生菌中毒知识知晓率有待提高,风险交流策略亟需进一步优化。
- 肖智丽刘明月袁晟倪绍铭梁进军让蔚清
- 关键词:野生菌中毒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