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谌洪菊

作品数:2 被引量:103H指数: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篇岩石力学
  • 1篇应力-应变曲...
  • 1篇蠕变
  • 1篇蠕变试验
  • 1篇强度特性
  • 1篇结构面
  • 1篇红砂岩

机构

  • 2篇同济大学

作者

  • 2篇沈明荣
  • 2篇谌洪菊
  • 1篇张清照

传媒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岩土力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红砂岩长期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被引量:68
2011年
岩石的流变特性是岩石的重要力学特性之一,其中岩石的长期强度是绝大多数岩土工程所必须引起重视的力学特性,然而就目前研究现状而言,与蠕变特性相比较是极不对称的。由岩石蠕变试验确定岩石的长期强度是现有最常用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完整红砂岩在CSS-2950岩石双轴流变试验机上进行的单轴压缩蠕变试验,利用过渡蠕变法、等时曲线法探讨了这些方法确定岩石长期强度在理论上的正确性和试验方法的可操作性,同时,将蠕变曲线与应力-应变曲线结合,提出了确定岩石长期强度的新方法,预测了岩石在荷载作用下可能破坏的时间。分析结果表明,将蠕变曲线与应力-应变曲线结合确定岩石长期强度对岩土工程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沈明荣谌洪菊
关键词:应力-应变曲线
基于蠕变试验的结构面长期强度确定方法被引量:43
2012年
选取巴顿提出的10条标准剖面线中的第1,10条作为人工模拟结构面的表面形态,并用水泥砂浆浇注成试件,在岩石双轴流变仪上,进行不同法向应力水平下的室内剪切蠕变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利用过渡蠕变法、等时曲线法、蠕变曲线第一拐点法确定结构面试件在剪切状态下的长期强度,分析对比由该3种方法得出的长期强度的差异性,并基于本次试验结果讨论3种方法确定结构面长期强度各自在理论上与试验上的合理之处,同时也探讨3种方法的不足。该研究成果对于岩体长期强度试验方法的理论及其应用都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沈明荣谌洪菊张清照
关键词:岩石力学结构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