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东 作品数:24 被引量:236 H指数:9 供职机构: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政治法律 更多>>
江西省农业产业结构与碳排放关系实证研究 2023年 基于2005—2020年的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了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人口、城镇化率、农村电气化水平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农业人口呈现负的推动作用,农业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农村电气化水平呈现正的推动作用,农业产业结构与城镇化率在推动农业碳排放增长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中,农业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农村电气化水平在短期内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正向影响,农业人口在短期内对农业碳排放具有负向影响;在格兰杰因果检验中,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碳排放存在互为因果的格兰杰关系,农业产业结构会促进农业碳排放的增加,农业碳排放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因此,需要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确立农业碳减排目标,减少农业碳排放,推动农业朝着绿色高效方向发展。 朱同仁 马忆航 陈胜东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碳排放 JOHANSEN协整检验 江西农业碳排放强度时空特征与趋势演进 2023年 达到“碳达峰”与“碳中和”是我国的重要战略目标。基于2005-2020年江西省的数据,本文采用基尼系数与核密度估计,测度分析了江西省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时空特征及其演进趋势。结果表明:(1)江西省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2)农业碳排放强度总体呈下降趋势。(3)赣南区域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地区差异水平高于赣北区域以及赣中区域。(4)从全省核密度曲线来看,整体呈现出左移的趋势,峰值不断上升。 陈胜东 胡嘉钰 谭宝意关键词:碳排放强度 江西农业碳排放量与EKC检验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23年 基于2005—2020年江西省统计数据,对江西省农业碳排放量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了EKC检验,并用LMDI分解模型对江西省农业碳排放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5—2020年江西省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出“快速上升—缓慢上升—快速下降”3个阶段,农业碳排放量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呈现出典型的倒“U”形曲线的特征,其拐点出现在2015年,此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139元;(2)农业经济水平是农业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效率是主要的抑制因素,农业生产结构既有增排效果也有减排效果,农业劳动力规模对农业碳减排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由此可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有助于减少江西的农业碳排放量。 邱隆峰 陈胜东关键词:LMDI模型 鄱阳湖湿地农户生态补偿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VM和排序Logistic模型的实证 被引量:24 2016年 基于农户调查数据,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和排序Logi st i c模型,对鄱阳湖湿地农户生态补偿受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具有生态补偿受偿意愿的农户占被调查农户总数的89.49%,农户户均年受偿意愿值为5531.08元;被调查农户的受教育年数、家庭人口数、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家庭居住位置、是否重视对湿地环境的改善、耕地面积和承包水域面积与农户受偿意愿呈现显著相关性。 熊凯 孔凡斌 陈胜东关键词:鄱阳湖湿地 生态补偿 受偿意愿 条件价值评估法 新时代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思考 被引量:7 2018年 我国正在推进形成的"四大板块+三大战略"的区域发展战略已经取得了良好成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本文基于统计数据,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基础设施投入水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等衡量区域发展差距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差距持续缩小,区域协调发展取得良好效果,但仍然存在地区差别较大、区域发展分化等问题。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结合新时代我国区域发展战略部署,提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孔凡斌 陈胜东江西省农业碳排放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23年 农业碳减排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一直是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借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和其他研究机构、学者提供的碳排放因子系数,从农用物资投入、农地利用、水稻种植和牲畜养殖4个方面的12种主要碳源入手,测算了江西省2001—2020年农业碳排放量,并利用LMDI模型将农业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为效率因素、结构因素、经济因素、劳动力因素。结果表明:江西省农业碳排放总量从2001—2020年呈波动下降—增长—下降—持续上升—持续下降的变化趋势,并在2016年达到顶峰;与2001年相比,2020年农业碳排放量增长20.67%,农业碳排放强度下降47.75%;效率因素与劳动力因素对农业碳排放有抑制作用,与2001年相比,2002—2020年二者累计分别减少351.02%、426.26%的碳排放量;结构因素与经济因素对农业碳排放有促进作用,与2001年相比,2002—2020年二者累计分别增加33.55%、843.92%的碳排放量。最后,就农业碳减排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陆荣军 陈胜东关键词:农业碳排放 LMDI模型 融资模式与经济增长效应--基于中部6省的实证分析 2016年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息息相关,不同的融资模式具有不同的经济增长效应。本文利用中部6省2004-2014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融资模式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直接融资的比例越高,经济增长效应就越明显;同时,扩大信贷规模、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以及增加固定资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贸易开放度的提高与实际利用外资规模的扩大,则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并不显著。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需要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直接融资的比重,以及适时采用适度收紧的货币政策。 胡俊 熊凯 陈胜东关键词:融资模式 经济增长效应 全要素生产率 农户可持续性生计下移民搬迁扶贫政策实证研究——以赣南原中央苏区为例 赣南原中央苏区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由于战争创伤以及自然地理等多种原因,迄今为止,经济发展仍然滞后,贫困落后面貌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区内13个县中有8个是国家级贫... 陈胜东关键词:扶贫政策 林业产业生态扶贫的实践及长效运行机制研究——基于江西省的调研 被引量:3 2020年 江西省森林覆盖率63.1%,拥有丰富林业资源,发展林业生态产业是贫困地区实现脱贫重要途径。在实施脱贫攻坚过程中江西省通过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公益林管护和生态护林、生态保护及修复工程等方式,林业生态扶贫取得显著成效。本文通过2012-2017年江西省林业产业发展数据分析表明,以毛竹、油茶、花卉苗木、香料香精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以畜禽、蜜蜂养殖为主的林下养殖业以及生态旅游产业是林业生态扶贫的主导产业,生态护林员扶贫政策则能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双目标,林业生态扶贫方式具有长效、可持续性。 周丙娟 陈胜东关键词:扶贫成效 产业结构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以江西省为例 被引量:3 2015年 产业结构的变化会改变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文章结合江西省三次产业发展情况,分析了不同类型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现有文献中给出的生态环境影响系数进行修正,重新确定了各行业的生态环境影响系数;利用所构建的生态环境影响指数(IIISNE),定量分析了江西省产业结构演变的生态效应。研究发现,2000—2013年江西省生态环境压力有所增大;因产业结构的差异,各地市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也不尽相同。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污染治理力度,以及优化交通布局等政策建议。 许正松 陈胜东 黄思明关键词:产业结构 生态环境效应 污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