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倩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海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海口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芋螺
  • 2篇芋螺毒素
  • 1篇毒素
  • 1篇毒素基因
  • 1篇遗传进化
  • 1篇遗传进化分析
  • 1篇内含子
  • 1篇进化分析
  • 1篇进化树
  • 1篇化学合成
  • 1篇ALPHA

机构

  • 2篇海南大学

作者

  • 2篇长孙东亭
  • 2篇罗素兰
  • 2篇吴勇
  • 2篇刘倩
  • 1篇朱晓鹏
  • 1篇林波
  • 1篇朱芙蓉
  • 1篇孟海玲

传媒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热带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新芋螺毒素基因的克隆及其遗传进化分析
2015年
全世界有约800种芋螺,每种芋螺产生多达2 000种的肽类毒素,这些毒素可以作用于电压门控离子通道(Na+,K+,Ca2+)、配体门控离子通道(n ACh Rs,5-HT3R,NMDAR)、G蛋白偶联受体(神经降压素和血管加压素)和神经递质转运蛋白。虽然已有大量的芋螺毒素通过毒液分离、c DNA克隆和转录组测序获得,但已发现的芋螺毒素不足其总量的0.5%。A-超家族中α-芋螺毒素基因结构包含了一个内含子和被该内含子分开的两个外显子,成熟肽具有标准的4个半胱氨酸骨架(CC-C-C)。本研究利用具有保守性的α-芋螺毒素基因内含子序列,采用多个PCR退火温度,从海南产疣缟芋螺中克隆到了1个新的具有6个半胱氨酸骨架(CC-C-C-CC)的M-超家族芋螺毒素基因和1个含有5个半胱氨酸新颖骨架(CC-C-C-C)的未知新家族芋螺毒素,并对它们的基因结构、成熟肽序列,以及与其他M-超家族芋螺毒素的遗传进化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首次证实保守的α-芋螺毒素基因内含子序列可能存在于其他超家族中。
孟海玲刘倩林波朱晓鹏吴勇罗素兰长孙东亭
关键词:内含子进化树
Alpha-芋螺毒素TxID合成方法的优化
2014年
在常规两步氧化法合成的基础上,对芋螺毒素TxID第2对二硫键形成的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条件包括有无氮气保护、氧化试剂中碘的浓度、三氟乙酸(TFA)含量、氧化时间等多个参数,研究其对TxID氧化折叠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气保护有利于TxID的氧化折叠,碘浓度需5~10倍于巯基浓度,TFA含量对氧化折叠影响不明显,氧化时间约5 min为宜.
吴勇朱芙蓉刘倩长孙东亭罗素兰
关键词:化学合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